还真不知道启功先生推荐过智永千字文里的真书(楷书),但是听过不少专业的书法老师们推荐过智永真书千字文。讲到楷书,大家知道楷书最鼎盛时期是唐朝,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唐代楷书出名主要是唐代人题写碑记、墓志铭蔚然成风,加之皇帝推崇。

唐楷主要用于碑刻,端庄规矩,法度森严,极具时代特征。而唐以后书法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宋尚意,元明尚态,楷书基本上只在正规场合使用,比如科举考试、诏书、文告、匾额等。由于唐楷传世刻碑作品多,后世大多拿唐楷作为蒙学范本,所以很多人一提到楷书就想到颜柳欧,脑子固定的认为楷书就应该是那个样。随著时代的进步,很多古代人看不到的楷书真迹影印版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时候大家突然发现楷书不只是唐代的模样,其中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就让人耳目一新,让楷书学习者找到了新出路。

智永和尚,南朝人,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善书,书有家法。苏东坡云:骨气深稳,精能之至,米芾云: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学书法的都知道,楷书要创新突破很难,因为固有的思维框框太重,最后变成照猫画虎,或者是复印机,学的没有意思了。林散之先生就说过学楷书要从学晋人小楷,和启功先生建议学智永是一个道理。


我是一人。智永《真草千字文》当然是非常优秀的书法范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范本,启功先生并且直接参与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鉴定工作。

有些时候要较真一下,智永《真草千字文》,不是智永楷书《千字文》。

这个问题有两个点:一、智永《真草千字文》好不好;二、启功先生如何推荐。

启功先生在近50年来,知名度最广最高的书法家。

为人和蔼可亲,来者不拒华夏大地到处都有「启功体」的题字。为人随和但是对专业的自我要求非常的高。启功是当代少有的一心在书画诗词中的书法家。

一、智永《真草千字文》好不好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非常优秀的帖,这一点无可厚非。先说一说智永和《真草千字文》。

智永:南朝和尚(生卒不详),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是王羲之之后,并不是普通的和尚,而且关于智永有两个传闻。

一、《兰亭序》其实是智永和尚写得,这个传闻已经存在很多年。

二、「永字八法」是智永归纳总结,并不是如传言由王羲之所总结。

智永和尚书法水平很高,在书法史中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他是第一个正式大量练习《千字文》的书法家。

相传智永至少写了800本完整的《真草千字文》,只不过随著时间留存到现在几乎没有原本,各式各样的拓本很多。

上图是宋拓本《真草千字文》,因为有智永和尚大量写《千字文》事迹,从此练习书法必定会写《千字文》。包括之后元代冠冕赵孟𫖯,也写过《真草千字文》如下图。

二、启功先生如何推荐。

推荐智永《真草千字文》对书法家爱好者是很正常的,可是不是所有的喜欢书法的人都能近距离的看智永《真草千字文》。

在启功先生所写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第36篇《智永千字文墨迹本》。启功以此为题作诗一首: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乡老大回。

并且启功亲自到日本鉴定,日本人所藏的智永《真草千字文》。下图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每页29.3×14.2厘米。现在日本私人藏。

在启功的这一本《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直接点明的有2首诗直接写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他诗中多次提及智永《真草千字文》。启功先生是非常推崇智永《真草千字文》。

一人有感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流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

有些人喜欢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些人喜欢赵孟𫖯《真草千字文》,有些人喜欢其他人写的《真草千字文》很正常。

练习书法必须要写《千字文》,不管是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必须要写。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谢邀。首先,智永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其书法继承王家的书宗一脉,其代表书作《千字文》在书坛地位极高,字承王氏精髓,圆润古雅,丰美匀适,飘动隽逸,楷草双绝。被誉为「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第一法书。」历来被后代书家推崇。其次,启功先生受智永《千字文》影响大,中年临摹时间较长,因其「半生师笔不师刀」,把《千字文》誉为帖学的典范,特别是启老晚年钟爱「柳体」,而柳字的楷法也受到智永《千字文》的影响,可见启功书法受《千字文》之深。启老在《论书绝句》中力赞智永《千字文》: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灭,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启老力荐此帖,可鉴。


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部古今未有的奇作,此文撰者周兴嗣接受了皇帝《梁朝的武帝》的命令,要玩成一项最为奇特而困难的任务。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珍藏内府,人间绝不可见。零散的手迹不认抛弃,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要把这些零字组成文,而且要有内容和意义,文华知识,格律音调,让人喜欢诵读。谁知周兴嗣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一夜之间把这一千个字组成了一篇中华《小史》或叫《小百科全书》并且可读性强,朗朗上口。我不妨这样说,无论从内容,意义来说《千字文》都是一部通古达今的奇才之妙作,而且有右将军七代孙智永临写全文,直到今日,智永的一份手迹还保留在日本。智永的千字文本是最早的板本。


智永禅师是王羲之后人,得王羲之笔法真传,这是启功推荐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智永禅师的真草千字文是墨迹真迹,而不像王羲之只留下了唐人摹本。

第三个原因是,智永禅师书法美观,规范,适合当代初学者审美和取法。

总的来说,智永虽然在书法史上不算一等一的高手,但绝对属于一流,从他这里入手,绝不会吃亏上当,而且入门比较容易。得法之后再学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唐人欧阳询颜真卿诸家,可以登堂入室,轻车熟路,从而窥得书法之真谛。


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

智永是隋代书法家。说是隋代,是他在隋代去世。而他在南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名。他出家的寺名,便是梁武帝赐的。智永为什么会得到梁武帝格外的亲睐?梁武帝是王羲之的超粉。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梁武帝从智永、惠欣兄弟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永欣寺。而永欣寺,就是王羲之的故居。

智永一共写《千字文》八百多册,分送江东各地僧院。他是开启唐代书法盛世的关键人物。初唐四大家中,年职最高,影响最大的人是虞世南。虞世南亲受智永所传笔法。唐代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都是从虞世南往下相传出去的。启功先生推荐大家学习《千字文》,就是因为智永是王羲之书法家传的继承者,他的《千字文》,又是墨迹。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墨迹没有受到刀刻的破坏,是纯正的毛笔所书。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基本上都是从碑刻字帖开始。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碑帖,要透过刀痕看笔痕。就是因为碑上的字是经过刀刻二次加工而成的。刀刻已经无可避免的破坏了原来的笔迹。要透过刀痕看笔痕,不是有很高的修为,是难以做到的。从智永《千字文》开始学习,直接学习到的就是毛笔书写的痕迹。临摹到的是正统的王羲之笔法。这就是启功先生推荐《千字文》的原因。


启功为何力推智永楷书《千字文》?

智永,南朝陈时僧,俗号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书兼诸体,草书最佳,章草,草入品,隶入能品,微尚张芝书道,半得右军之肉,

智永发其《永字八法》旨趣,授虞世南,能用于万字,

智永倍受后人青睐,苏轼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见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其楷仿钟繇《宣示表》,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稳收束。

其千字文楷书,字体温雅,字体古意,有骨力,清劲,为世所重。

启功,对此看重,书体现温文,尔雅,又骨力,清秀,健劲,秀美,由此翘望启功体所具有的特征。

之所以推崇,智永楷上承魏钟繇晋王羲之,后传初唐虞世南,是于楷承上启下的一位书家。

永字八法传到现今,始终历学不衰,典法是也。启功注重智永,从中神悟其书理,也正是学习方法之正路,给今天追古学书者提供了有力典模。


启功先生推许智永《千字文》中的楷书,尤其在六十年代之后,成为他一个对入门者很有亮点的主张。注意,启功先生推许的是真迹本,唐代流到日本的那个本子,《论书绝句一百首》第36首即咏此帖:

 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

儿童相见不见识,少小离乡老大回。

「少小离乡老大回」是指此帖自唐朝东渡后,国人千年不知,直至近百年方才知晓。书法界对这墨迹本《千字文》是否为真迹有两个说法,一种主张是真迹,另一种认为是双钩摹本,做得很精美高明。鄙人不懂鉴定更无缘见真身,姑从大多数人,也包括启功先生的认定,是真迹吧。那么启功先生为何推许这本《千字文》,窃以为缘事测之,无非三个:

一、二王「心法」。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世玄孙,据有王家家传书法秘要和范本,传说智永出家后也带著王羲之真迹在身边,闭门临习苦学,三十年不辄,其书法可谓洛阳纸贵,大江南北慕其名而临习的人多不胜数,皆因他是王家嫡传,唯一正宗,明人谓「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智永在世时,钟繇到王羲之诸大师的墨迹已经很稀有,智永定位自己有点儿孔子的「述而不作」那样,以光大展示王家书风为己任,身体力行,一方面在墨迹上纯用钟王之法,另一方面又打破王门不传外姓人的规矩,收了一些徒弟,其中包括了后来成为初唐名家的虞世南。可以帖切地说,在书法的帖学传统中,智永是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继承二王上,智永的保留肯定比赵子昂更多「原始元素」,智永能够长期直接学王羲之真迹,在赵子昂的时代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条件。

二、真迹加持。晋人风度、钟王妙法,主要集中在用笔上,一点一画中,精微无尽,法度俱在,风度翩然,结体章法高逸古雅,从字法到心法,体现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道行,中华文脉的心性神韵,在钟王翰札中定格,帖学真髓至此已成大道,后世那能不为之倾倒?而想见此等绝代风华,不二法门是求诸真迹:那种比毫厘还要少的丝丝游走使转、开合、起收之中,用笔之法的呈现才彻底。

三、碑墨相较,墨本宜初。相传智永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诸江东佛寺,各寺一本,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种:一是石刻碑版本,据说为北宋时勒石,世称「关中本」,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一本是墨迹本,流到了日本。两本相比较,有差别,石刻本的楷书工整秀严,内𢬍之法鲜明,影绰《乐毅》,雍容中见闲雅;墨迹本笔法洒脱流落,内含行草之意,虽楷法章程,实草书之飞动,流淌外溢,丰腴秀润,顾盼多姿,既见《黄庭》之容又扬子敬行草之姿,内?外拓互为,而实以外拓为旨归。墨迹本的艺术风格符合张怀瓘《书断》「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的评价,亦如苏轼所言「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我个人认为,两本《草真千字文》各有价值,石刻本保留王羲之楷书意韵法度相对更多一些,以「祖法」为绳规;墨迹本则综合二王,以子敬领航,是智永自家的面目了。综合起来,墨迹本作为入门是相对好一些的。

 

最后说几句个人的理解。智永《草真千字文》为帖学瑰宝这个无疑,但是否楷书入门选此为第一帖,个人倒有些不同看法。

钟王一路建基于日常书写,「实用性」为鹄的,毫发生死,神在丝微,所谓「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语)的书卷气,在非常自然的日常中呈现,毋需放大。这意味著,不论楷行草隶(飞白或除外,可晋人飞白现时极度罕见,王门写的更是无存),「小字」才是胜场。不过,这类字体一旦去到碑额榜书之类要「符号化」「标准化」「放大化」的场合,就很容易显得「弱」,气短力潺,表现欠佳。这一点,连启功先生中老年时期都要从魏碑和柳公权处汲取氧份,充实变化,弥补不足,这是二王楷书在运作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再加上,时下喜王赵一路的朋友,太过看重「美」,对力与势的理解更容易过长时间不到位,影响到后来的发展。

鄙人前几天写的有关书法初学注意问题的一条问答,按近世传统和自身体会,力主唐楷入手,颜柳为阶,并不是古板呆滞、故作清高。综合起来看,入门选智永《千字文》非上策,鄙人不反对,也不支持。

 

 2019.3.31

 


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呢?说明启功先生是真正的书家,用心推荐给各位学书法的人,不希望大家走弯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智永对后世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只是知道他的徒子徒孙的名字,而不知道他的名字。

元代刘有定注郑杓《衍极》是这样叙述的:

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隋人也。欧阳询传陆柬之,束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之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良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韦玩、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形、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

大家看到没有,上面一连串的名字就是一部唐代书法史啊,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等,可以说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是智永的徒子徒孙吧。所以不光是启功先生重视智永的《千字文》,历代书家无不重视此帖。智永《千字文》成为了学习「二王」笔法的指路明灯。

古代书家往往把魏晋笔法当作书法技法中的最高峰,然而魏晋传下来的范本大多数都是刻帖,特别是楷书,目前没有墨迹本传世。而碑刻因为反复拓刻,造成细节损失严重,特别是一些转折处往往更加容易损坏,而且魏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小楷。

还有一些是唐代的摹本,虽然唐代很多晋人的摹本非常的精美,号称「下真迹一等」。但摹本就是摹本,有些摹本的原件都值得怀疑,摹本更别说了。著名的王献之的《中秋贴》就是米芾临摹的。而且晋人摹本多是行草书,楷书没有,那么可想而知,我们想学习魏晋笔法,从那些模糊不清的刻帖上或者摹本,如何才能学到晋人笔法。要想「透过刀锋看笔锋」谈何容易。

而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又加上自身对书法十分的用功,历史上的书法典故「退笔成冢」和「铁门槛」都是跟智永有关的。他在永兴寺住了三十年,起早贪黑就是研究祖上羲之的笔法,临摹羲之的字帖。曾经用真、草两种字体写下了千本《千字文》,挑出其中比较好的八百本,送给了各个寺庙。而今,真迹墨本只留有一本,非常的珍贵。

历代书家都把智永的《千字文》作为深入学习魏晋笔法的基础,通过学习《千字文》去领悟魏晋笔法,最终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名家。


谢邀请:个人认为初学书法者,必须从楷书字作手,楷书一笔一划,写出耒的方形字体,公正规范,端庄大方,饭一口口的吃,路一步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从学书法中,磨练意志有耐力,方能得到收获,读过王献之水圹洗砚的故事,一池圹水洗黑,才能练出过硬的本领。存在微信的某网站刊登过,王羲之书法〈千字文〉运用四种体,楷,形,草,籇,书写出〈千字文〉各种体美的,感觉不一样,楷书,形书,两种体好认,草书,籇书,没有觧词很难认,有了写楷书的扎实功底,在练其它体就容易些了,不成熟的个人理解。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