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唐伯虎的才华和聪敏众人皆知,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题主要记住两个规则:「约定门生」和「官场派系」,官场派系就不用说了,老生常谈的话了,此处引用《明朝那些事儿》来说说「约定门生」:明代,如果要评选最令人羡慕的官职,答案并不是尚书、侍郎,而是考官。在当时,这实在是个抢破头的位置。原因很简单,所有由这位考官点中的考生都将成为他的门生。明代的官场网路大致由两种关系组成,一种是同学(同年),另一种是师生(门生),官场风云变幻莫测,要想长盛不衰,就得搞好关系。如果你混得不好,那也不要紧,只要混到个考官,点中几个人才,到考试结束,你就是这几个人的座师了,这几位考中的兄弟就得到你家拜码头,你也得客气客气,,然后表明态度:今后就由老夫罩著你们,放心吧。有一句时髦的词可以形容这一场景——双赢。

程敏政曾经看过唐伯虎某次考试的答卷,而且唐同学名声在外,所以程敏政挺喜欢这根苗子。比较不巧的是程大人是那场所谓的「舞弊考试」的主考官,当年科考只有两个人答出来了。与唐、徐二人有过接触了解的程敏政看到了,赞赏不已,激动的他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两张必然是唐寅、徐经的答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冤案就来了……

举报唐伯虎、徐经考场舞弊的人是华昶(就是那位华太师),举报的罪名之一就是:主考官程敏政利用职务之便将考题卖给考生,其实程敏政并没有作弊,只是当时有人想要取代程敏政的礼部右侍郎一职,所以指使华昶利用这件事来弹劾程敏政,唐伯虎只是一个牺牲品,无缘无故受了天大的冤屈。

而且据说唐伯虎当时比较「狂」、很不低调的,考完试后,还没出榜,就到处跟人说,自己肯定能高中,他这番言语,无形中,也成了推倒自己的一股力量!


小编是在1993年看了周星驰拍的《唐伯虎点秋香》才认识唐伯虎的。记得当时电影中有一桥段,唐伯虎为了追到秋香到华府卖身葬父,无厘头的搞笑,也因此蟑螂秒变「小强」的化身。

周星驰的独特演技也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唐伯虎了解不少,仪表堂堂,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为爱奋不顾身。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优秀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到底被哪些男人毁了?小编带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一,祝枝山。众所周知,祝枝山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四大才子也经常聚在一起吟诗做画,都看淡功名。有一天祝枝山会唐伯虎时劝其参考博取功名,为帝王效力,方不负其满身才华。唐伯虎当时年轻气盛,经好友一说,再三思量,自己也要有所做为,也就答应了。并在十八岁那年夺得了应天府的乡试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徐经。话说第二年唐伯虎进京赶考遇到徐经,他也是进京赶考之人。这个徐经是富夸子弟,一直非常崇拜唐伯虎,二人相谈甚欢,徐经不差钱也为唐伯虎报销了进京路费。然而事情还没完,因这次考题难倒了众考者,只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人交了完整的考卷。考完试徐经又大势宴请了唐伯虎。可考试结果一公布,唐伯虎不仅落榜还被牵涉科考舞弊案,原来,这个徐经早就花钱买了考题,唐伯虎虽是真才实学,但因跟徐经走得近,也受其牵连。

三,程敏政。这个程敏政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他也是唐伯虎的粉丝,因与唐伯虎和徐经这次进考私下交往频繁,没有避嫌,所以被与程敏政有仇之人以此为把柄,启奏了圣上。事后虽平反,但唐伯虎出狱后已心灰意冷了。

四,宁王朱宸濠。出狱后唐伯虎生活归于平淡,这个朱宸濠看中了唐伯虎的才华,想利用之谋反,但唐伯虎不知情,等得知以后,只好装病卖傻,但已经羊肉没吃到反之惹一身骚。总结:祝枝山: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贪功名利禄。徐经:跟有钱人做朋友不一定是好事。程敏政:与考官不能走得太近。朱宸濠:反观其人才能知其身。总之一句话,唐伯虎年轻狂傲,涉世还是浅薄。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到底那些男人毁了唐伯虎?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

中国自隋朝开科取士,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过科举考试进身官员行列,为官做宰的思想,在中国人民的心目当中已经根深蒂固。总认为只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显赫门厅。学而优则仕!唐伯虎学而优,可是并没有进身官员行列,这在国人眼里,就好像受了迫害,非找出迫害唐伯虎的的凶手不可。

唐伯虎虽然没有进身仕途,可是唐伯虎在艺术上的成就几人能及?中国科举取士一千多年,进士成千上万,这些人虽然做了官,真正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发展千古流芳的又有几人?人的才能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天才型人物,在另一方面往往弱智,真正的全能型天才在世界历史上也寥若晨星!唐伯虎在艺术上是天才型人物,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他在管理上是不是天才,如何证明?

管理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恰恰是唐伯虎不具备的!首先,唐伯虎中解元后,在南京城有一个叫徐经的阔少,身世显赫、江南巨富,主动找到唐伯虎请吃请喝、赠金送银,恭维之声不绝于耳,唐伯虎受之泰然。据说这个徐经酒囊饭袋,草包一个。后来两人又相约进京赶考。唐伯虎对徐经没有半点防范之心,可以看出唐伯虎明辨是非的能力低下。结果就是这个徐经买通主考官程敏政,泄密考题弄虚作假,唐伯虎还帮助徐经准备应试文章,华旭告发后,唐伯虎也被牵连入狱。可见其在明辨是非上弱智。

其次,唐伯虎经受不住挫折,这也是为政者大忌。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唐伯虎出狱后意志消沉,没有坚强的意志,何谈治国理政?试看中国历史,凡是在政治上有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一次小小的挫折就心灰意冷根本不堪大任,进入官场也是碌碌无为之辈。再者,出狱后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吃喝嫖赌混日头,弄得家徒四壁,让老婆诟病,最后老婆离婚,俗话说治国齐家平天下,家之不治,何谈治国!另外,在朱宸濠事件上也可以看出唐伯虎在分辨是非上的弱智?能被朱宸濠忽悠去当幕僚的人根本没有政治头脑!有人可能说徐经事件、朱宸濠事件都是唐伯虎不明就里,上当受骗,那么唐伯虎肯定是见钱眼开,金钱面前丧失原则,这样的人更不能当官,若当了官,吃拿卡要鱼肉百姓!一旦东窗事发,轻则入狱,重则杀头,株连九族。

同样是入狱坐牢,一代烟王褚时健出狱后,古稀之年还能再创辉煌。有人会说褚时健是有王石、柳传志们的支持,岂不知唐伯虎出狱后也有祝枝山的鼎力相助。祝枝山外祖父官至中书舍人,岳父是礼部尚书,家中笏袍山积,比王石、柳传志只强不弱。无奈唐伯虎只乐游山玩水,不喜治家理政。

看唐伯虎的诗多么潇洒:

太湖三千六百顷,缈缈茫茫漫天影。东西洞庭分两山,幻出芙蓉翠翘岭……阿翁何处钓鱼来?雪白长须清凛凛。自言生在长湖中,八十余年泛萍梗。不知朝市有公候,只识烟波好风景。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蓑衣做衾枕。撑开老眼恣猖狂,仰视青天大如饼……唐伯虎羡慕的就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成就了唐伯虎,使之成为千古不朽的艺术大师。

东方不亮西方亮。仕途失意,艺途得意。万里山河任我游,江山美景皆在画中。快乐风流诗中存,美人佳境画中留,这才使唐寅的天才得到尽情的发挥!


说到唐伯虎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周星驰。虽然在电影里面的唐伯虎给我们的感觉很潇洒的一个才子,但是在历史里唐伯虎的人生并不如意。

如果说哪个男人毁了唐伯虎,那这人无疑就是同为四大才子的祝枝山。话说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从小生活过的还是很不错的,相当于现在的小康家庭吧。而唐伯虎从小就特别聪明,文采也很好,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名人。他的诗画给他引来了大批的粉丝,如果没有祝枝山相信按照唐伯虎这样的才子,绝对是一辈子生活无忧。

唐伯虎本人对于做官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祝枝山却劝说唐伯虎道,唐兄如此文才为何不如参加科考呢,以你的水平绝对是状元之才。但话说回来,这祝枝山劝说唐伯虎参加科举考试自己却不去考,确实是让人费解。

在祝枝山的劝说下,唐伯虎就参加了科考,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名,第二年赴京汇考,本以为能够一举成名夺得「状元」称号,却就是这次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在赴京途中他认识了第二个毁了他的人,这个人就是徐经。徐经也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却收买主考官,买到了试题。而唐伯虎却毫不知请,唐伯虎确实是才华横溢,在科举考试中成绩很好,徐经得到试题成绩也很好,然而徐经作弊的事情被举报出来,唐伯虎因为与他一路同行赴考,也被牵连了,在当时科场舞弊是很严重的罪,唐伯虎也因此遭受了各种凌辱。唐伯虎的晚年过的其实是很凄凉的。

我们想想如果不是祝枝山劝说唐伯虎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主要毁了唐伯虎的还是祝枝山!


本人认为是官场派系,争风斗角,历来什么朝代都有,往往都是为自已的利益,不惜手段去诽谤别人,受害的是下面一些牵带的普通人,作为引火线索,导使许多无辜受了蒙冤,断送了才华,终身不得进考场,唐伯虎就是个例子,我的看法。


谢谢邀请

个人觉得还是唐伯虎自己的原因。


我觉得毁了唐伯虎的就是出生于富商之家的祝枝山。


首先,自己放浪形骸,性格张狂日主要原因;

其次,进京会试时,受到徐经科举舞弊案牵连,下狱,罢黜为吏

最后,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去南京,察觉宁王有谋反迹象,装疯才逃脱。

主要是徐经,程敏政,朱宸濠


是生不逢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