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事•戚继光•下2  

 

 

 

 

  江湖传言的鸳鸯阵长酱,这应该是标准版的阵形。另外,在网路上无数的照片中,不小心发现到这一张貌似接战状态的图:

 

 

 

人间事•戚继光•下3  

 

 

  人员站的位置更紧凑,所谓的长短兵迭用也看得出来。而大陆还有以真人拿著鸳鸯阵器械实际演出的影片跟照片,而且是在台州戚公祠戚继光神前演出。那个,嗯,鸳鸯……,唔……

 

  好,来我们继续前面的文。

 

  接下来的林墩之战就出了岔子。为了夺一座桥,戚家军跟死守桥头的倭寇正面硬拼,第一波三十六人全部阵亡,第二波也是几乎全灭,据说戚继光亲自押阵才拿下来。当然啦,战果还是非常可观:四千倭寇全歼,斩首二千零二十三级。但是戚家军阵亡竟然高达……,好吧,高达九十人

 

  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普通一支部队歼灭了四千多敌军,就算阵亡几百上千人,照例也是报大捷的。(后来二十世纪的对日抗战,哪一场「大捷」国军伤亡比日军少的?)但是如果对照之前的战绩,戚家军这次算是栽了点跟头没错。尤其主将戚继光这一仗之后还大病了一场,显见内情不单纯。

 

  哪不单纯?就是出了汉奸:戚家军夜袭林墩,当地政府找来帮忙带路的向导正是倭寇的内应,直接把戚家军往绝地送。要不是这支部队太强了,别说大胜,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他喵喵的咧,真是所谓「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何况这只猪还找了叛徒来当队友。

 

  不过也就这么一次著了道。再来,扩充到一万两千八百人的戚家军,配合俞大猷、刘显等名将率领的部队,一个平海卫大捷,让当时的嘉靖皇帝跑去太庙感谢列祖列宗保佑。

 

  接著又半年,戚家军在福建完成了二十几连胜的纪录。最后是一个仙游保卫战登场。当时戚家军留守在福建的不过六千四百,跟两万七千名跨海登陆的倭寇足足周旋了两个月之久。最后从浙江调齐全军,在仙游一个拂晓攻击,打到倭寇从此不敢踏进福建一步。

 

  终场谢幕则是戚继光与俞大猷水陆两军联合作战,端了倭寇最后一个老巢:广东南澳岛。从此东南沿海倭患再也不是甚么大问题了。

 

  顺带提一下我们戚将军的后续生涯发展。平倭是他南征,北讨就是镇守北方重镇:蓟州。戚继光的蓟州总兵一当十六年,只打过两仗。

 

  这两仗就把蒙古人打到不敢到蓟州撒野了:第一仗隆庆六年,鞑靼朵颜部三万铁骑入寇,八千戚家军上阵迎敌,全歼这三万骑兵。第二仗万历三年,兀良哈五万骑兵入寇,依然是这八千戚家军拒敌,依然是五万铁骑全歼

 

  那可是蒙古骑兵!曾经把整个欧亚大陆的军队吓到挫赛的蒙古铁骑哪!他戚继光只用八千人,就宰了人家整整八万。(绝对肯定是德国豹2A6、美国M1A2、美国F-22、俄国SU-35、欧洲台风战机……等等等等穿越过去打的啦~。

 

  戚家军在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万历十一年为止,这二十五年间基本上都是由戚继光率领。而这一支部队在这一段时间的首功是十五万余级。

 

  换句话说,戚家军成立二十五年,砍了超过十五万人。而这是有明确帐目的(所谓首功是真的要拎著剁下来的人头去登记才行),像那种淹死、烧死或是被砍到回去才挂点的,那就真的是海了去的。

 

  戚家军破敌凭的是鸳鸯阵,而鸳鸯阵建构在戚继光确立的严格纪律之上。戚继光当蓟州总兵之初,因为北方军纪松散,同僚又处处刁难,便从浙江调了三千名老兵到北方当教导团,还故意在下大雨时把这支部队在郊外晾了一整天。结果这三千人不要说跑去躲雨,连动都没有一个动,吓到整个北方军区。

 

  当然,对兵器的应用巧思也重点。长短兵互补迭用的构想设计出天下无敌的超高级围殴术:鸳鸯阵。还有,以当时火枪的条件,居然能创造出几乎不间断的火力:三波段射击(一波射击,同时有一波准备点火,另一波则正在装弹)。这一招,听说后来在萨尔浒之战时让清兵吃了很大的亏。

 

  只是戚家军再强悍,也终究不过万把人。在号称两百万编制的明军中,一直是个战术单位而已。而且这一个战术单位,还在接下来各区域几乎不间断的战事中逐渐消磨殆尽。

 

  有明一代已经是重文轻武到一个畸形的地步了,而那被看重的「文」,又偏偏只擅长内斗内耗,结社结党,旗帜分明……,唔,我说的是明朝啊,怎么有种眼熟的感结……。

 

  算了。最后就借用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六章最后来当结尾好了:

 

  「这阳历1588117日清晨,将星西殒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30年后,本朝的官兵和努尔哈赤的部队交锋,缺乏戚南塘将军苦心孤诣拟订的战术和强调的组织纪律,结果是众不敌寡。兹后八旗军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其取本朝而代之,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Ps.鸳鸯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n-7wrhIis

 

  这是韩国人保存下来的鸳鸯阵。虽然形式上差不多,家伙也有模有样,但我觉得是明代戚氏原版的机率非常小。

  一开阵就是个大问题:居然是狼筅护著藤牌腰刀先上,然后换两柄镋钯冲出去,长枪就杵在那不动。按照纪效新书说的,扣除先发的标枪、弓箭不算,基本阵形应该是长枪狼筅先上,不小心有武艺高强的对手冲进来的话,藤牌腰刀上,镋钯等「短兵」从旁辅助才对。韩版的这个,要是遇上像萨摩示现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IvwH9naT4)那种二话不说冲著砍进去的对手,应该两下就仆街了。(再说萨摩岛可是当年倭寇的主要「产地」之一哪。)更不用提后面变阵,居然是圆阵来著……。戚家军只有围殴人家,没有被围殴这件事。

  要是推论没错,那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韩国人自己改版;二是当年根本没把真功夫教过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