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戚继光的去世,我们的帝国失去了将它的军队施予最低程度的现代化以图在新时代里生存的最后一次机会」---《万历十五年》


封建皇朝,决定权在皇帝手里,人品好遇到一个开明的皇帝还好,倒霉遇到愚昧迂腐的,闭关锁国,社会倒退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而武人一直不为皇家所喜,你要搞军事改革,人家还以为你要拥兵自重呢,没有操家灭族就是恩宠了,呵呵


首先,该叫近代化而不是现代化。其次,如书中所言,戚继光也只是最低程度的现(近)代化。

最后,戚继光能把明军近代化吗?答案是不能。主要有三点:戚继光的身份不能,戚继光的能力不能,明朝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不能近代化。

军事学科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军事家,如同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开宗立派,推动整个学科进步的牛人有哪些呢?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荷兰莫里斯亲王,17世纪前期的瑞典古斯塔夫二世,18世纪中期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19世纪初的法国拿破仑。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是国家的执政者,他们想改革军事,没有上司、同僚的干扰,而且可以推行全国,而戚继光不行,他还要靠讨好张居正来保住位置,一举一动都有限制。

军队近代化,不是发明几个新武器。主要的特征是完善的军事制度(包括组织、人事、后勤、参谋等等)和高文化高素质的军队人员构成。

莫里斯亲王能创立步兵操典,让军队每天操练,并推行全军土工作业制度,和老电影上看到的解放军一样,能全军热火朝天地挖战壕、堆沙包。这前提是荷兰有钱,他能让士兵吃饱吃好,并给士兵能养活全家的高额军饷,士兵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每天被他操练。而明朝的军户被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员克扣盘剥,还要种地、做工来养活全家,怎么可能经常去进行军事训练?即使是几千戚家军那样的募兵,也是缺乏足够的粮饷和装备去进行高强度训练的。

还有兵源素质,莫里斯亲王首建军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军官,腓特烈二世实行全民教育制度,普鲁士全国的小学毕业率达到97%,这个数字新中国都是在90年代才达到。拿破仑时期普通炮兵都会用微积分算火炮的弹道。明朝时也有记载西方来的士兵「明理识算,才兼诸艺」,而识字率不到1%的明朝,绝大多数低级军官都是文盲。

归根究底,军事单项近代化是不可能的,必须以生产力的近代化为基础才能达到,包括经济近代化、科技近代化、教育近代化、社会思维近代化。戚继光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探路者,但他只走了第一步,而且其他方面没有人一起走,所以他的探索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近代军队相比封建军队,有一个根本的区别:

军队听从中央而不是将领,就大大减小了军阀化的可能性。

这点戚家军并没有做到。戚家军本质上还是私兵,不是属于中央的军队,因此远不算近代军队。

清朝的淮军、湘军,就是仿制戚继光的营制组建的———把一定地域内的同乡人招募成兵,以等级制度与乡土观念维系官兵。

曾国藩在练湘军时,就使用《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当做指导教材————私塾老师当军官,学生当士兵。这一度让清朝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不小提高,但依然不足以抵御外辱。

这种形式的士兵,在甲午战争中是什么结局,大家也都清楚。。


戚元敬曾任神器营指挥使,所部用的火器与单发步枪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Diao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稀释和出殡时后的礼炮。

多管转膛炮 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鸟枪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 军队,反而降到了20%。也有一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著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大口径左轮枪 :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古式后膛榴弹炮 :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 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远程重炮 : 红夷大炮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威力在当时可想而知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可惜发展比较慢,直到满清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我想大明之亡亡于人祸非兵器也,再及八国联军不由泪湿漉漉。


书里也提到了俞大猷有更详细的建议,但是明朝文官制度尚且落后,一切犹如空中楼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