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銳說

巴黎聖母院大火是火燒圓明園的“報應”?此論可以休矣!

北京時間今天(16日)凌晨的一場大火,燒在巴黎聖母院的塔尖,也燒在世界人民的心頭。

大火圖(法新社)

短短几個小時,大火帶來的震動和傷痛席捲全球,心碎與哀嘆,也第一時間在中國互聯網蔓延開來。

今天上午,和“巴黎聖母院大火”一起登上微博熱搜榜的,是國人關於這座800多歲教堂的所有情結和記憶:地標性塔尖、玫瑰花窗、敲鐘人卡西莫多、雨果甚至是多年前法國電影裏那句對白——“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也會消失嗎?”

而在大火帶來的種種情緒中,小銳注意到,有那麼一個詞,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提起,那就是“圓明園”。

熱搜圖

千萬裏之外的這場大火,喚醒的除了情感,還有中國人的獨特歷史記憶。

意外嗎?其實並不。

一邊是被大火吞噬的巴黎聖母院,一邊是150多年前被人爲付之一炬的“萬園之園”。他們之間的相通之處,幾乎與不同之處一樣多。

同樣是國家瑰寶,同樣是文明結晶,同樣是被外力所損毀的歷史記憶……彼時彼地,此情此景,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切膚之痛。

面對所失,難免觸景傷情,從這個角度而言,一些網友由巴黎聖母院聯想到圓明園曾經的遭遇,似乎並不難理解。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上還存在另一種雜音:

有人稱,巴黎聖母院大火是英法聯軍當年火燒圓明園的“報應”,是中國人都要拍手稱快,而諸如此類的評論下,則充斥着“蒼天饒過誰”、“法國活該”的說法。

“報應論”背後,突顯了一些人狹隘的民族主義,及其對歷史的無知。

且不說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被大火吞噬之間差了整整700年,這兩場大火的性質截然不同——

火燒圓明園見證的是人類的陰暗面和歷史的傷痕,而巴黎聖母院火災則是和平時期的消防疏忽和遺憾。

退一步說,即便圓明園對應的情緒是國人至今對當年侵略者難以消解的憤怒,那麼火燒圓明園的這筆債也不應由同樣作爲文明瑰寶的巴黎聖母院來承擔,而今天燒在後者塔尖的那場火,更不應成爲一些人由此宣佈“雪恥”和“勝利”的理由。

這種邏輯,纔是對圓明園那場大火真正意義的褻瀆——

畢竟,我們記取歷史,是爲了珍惜文明,而不是歡呼文明的被毀壞;我們反思歷史,是爲了更好地前行,而不是延續仇恨。

今天,國人爲巴黎聖母院損毀而痛心,這是人類面對美與文明所共通的情感流露。

要知道,100多年前,曾寫下《巴黎聖母院》的偉大作家雨果也曾爲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感到憤怒和哀傷。

他曾在一封書信中這樣表達了自己的強烈譴責: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法蘭西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纔是真正的物主……”

:法國巴黎聖母院起火 塔尖在大火中坍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