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锐说

巴黎圣母院大火是火烧圆明园的“报应”?此论可以休矣!

北京时间今天(16日)凌晨的一场大火,烧在巴黎圣母院的塔尖,也烧在世界人民的心头。

大火图(法新社)

短短几个小时,大火带来的震动和伤痛席卷全球,心碎与哀叹,也第一时间在中国互联网蔓延开来。

今天上午,和“巴黎圣母院大火”一起登上微博热搜榜的,是国人关于这座800多岁教堂的所有情结和记忆:地标性塔尖、玫瑰花窗、敲钟人卡西莫多、雨果甚至是多年前法国电影里那句对白——“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也会消失吗?”

而在大火带来的种种情绪中,小锐注意到,有那么一个词,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提起,那就是“圆明园”。

热搜图

千万里之外的这场大火,唤醒的除了情感,还有中国人的独特历史记忆。

意外吗?其实并不。

一边是被大火吞噬的巴黎圣母院,一边是150多年前被人为付之一炬的“万园之园”。他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几乎与不同之处一样多。

同样是国家瑰宝,同样是文明结晶,同样是被外力所损毁的历史记忆……彼时彼地,此情此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切肤之痛。

面对所失,难免触景伤情,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些网友由巴黎圣母院联想到圆明园曾经的遭遇,似乎并不难理解。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还存在另一种杂音:

有人称,巴黎圣母院大火是英法联军当年火烧圆明园的“报应”,是中国人都要拍手称快,而诸如此类的评论下,则充斥着“苍天饶过谁”、“法国活该”的说法。

“报应论”背后,突显了一些人狭隘的民族主义,及其对历史的无知。

且不说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被大火吞噬之间差了整整700年,这两场大火的性质截然不同——

火烧圆明园见证的是人类的阴暗面和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则是和平时期的消防疏忽和遗憾。

退一步说,即便圆明园对应的情绪是国人至今对当年侵略者难以消解的愤怒,那么火烧圆明园的这笔债也不应由同样作为文明瑰宝的巴黎圣母院来承担,而今天烧在后者塔尖的那场火,更不应成为一些人由此宣布“雪耻”和“胜利”的理由。

这种逻辑,才是对圆明园那场大火真正意义的亵渎——

毕竟,我们记取历史,是为了珍惜文明,而不是欢呼文明的被毁坏;我们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而不是延续仇恨。

今天,国人为巴黎圣母院损毁而痛心,这是人类面对美与文明所共通的情感流露。

要知道,100多年前,曾写下《巴黎圣母院》的伟大作家雨果也曾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感到愤怒和哀伤。

他曾在一封书信中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强烈谴责: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国巴黎圣母院起火 塔尖在大火中坍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