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前,我的观念偏向以下这篇文章:黄纵宁医师-给一点配方奶无伤大雅

因为从小喝配方奶长大,虽然知道母奶的好处,但我不强求,觉得有就喂,没有就算了,

自己的姐姐一个是四个多月奶水不足断奶、另一个是属于努力追奶第二胎才成功全母奶的例子;

因此,在怀孕期间,我参加妈妈教室,已取得两罐不同品牌配方奶的试喝罐,

只是没想到,有没有母奶真的是体质(个人认为),各位妈妈们真的放轻松就好呀⋯⋯

 

我的怀孕过程并不轻松,除了妊娠剧吐送急诊,最瘦那时体重还倒瘦两公斤,

一直到最后两次产检,被医师说胎盘钙化,若再不生可能就要催生了;

(还好宝宝够贴心,38周最后一次产检完,当天凌晨就破水,12小时后顺利自然产)

也因此,虽然超音波判断胎儿有2600g,但我儿子实际出生体重才2460g,非常小只,

妇产科、小儿科医师都说他活动力很好,不需住保温箱,但体重过轻仍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一开始为了要不要给宝宝补「配方奶」,我就得泪眼汪汪的说服我老公,唉~

(因为我婆婆跟小姑都是全母奶,我老公一开始以为「喂母奶」很简单,之后才知道母奶之路有多辛苦)

先来两张我儿子出生的照片,整个是瘦宝宝一枚,不长肉令人担心呀⋯⋯

at_hos   baby1M  

 

我生产的医院是桃园地区妇产科满有名、推广母乳哺育的母婴亲善医院(现在几乎都是?),

但并不强制母婴同室,新手爸妈有选择权,只不过一旦选择母婴同室,宝宝就不能推回婴儿室,

住院的三天我是吃医院的一般餐,其间有老公买的两巏黑麦汁+公婆煮的肉或鱼汤,

婴儿室只要通知喂奶,连半夜都会去,但每次挤奶也只能挤大概5cc左右,(一直误以为自己没奶?)

院方虽强调母奶哺育,但担心宝宝体重过轻又吃不饱,一开始我还是有请护士补配方奶

在医院的第三天才真正母婴同室,立刻就遭遇可怕的「涨奶」问题,痛呀!

新手妈妈完全不懂怎么把奶挤出来,只靠护士说的「冷敷」无效,最后请护士半夜来帮我挤通才舒服些。

(孕前32D,涨奶可到34F~G;老公回忆:「就像哈密瓜涨成西瓜那么大,然后布满青筋,光看就很痛,很可怜」)

 

到了月子中心,还是涨奶,请护士帮我挤,一边可以60cc,还整个傻傻的开心自己追奶成功?

身边的亲友提醒我,一开始要认真挤奶,于是我每天设闹钟4个小时一定起来挤奶,

殊不知,这样反而让母奶越来越多、越多越涨越塞,一周后,半夜畏寒烧到40度,

老公送我到马偕急诊,被诊断是「乳腺炎」,医生护士只叫我要把奶挤出来,但我根本做不到⋯⋯。

(心中的os:我就是挤不出来才会塞,不然怎么会乳腺炎!第一次有了退奶的念头,哭~T.T)

在急诊室从凌晨两点待到下午两点,打了两支退烧针+三筒点滴,终于退烧,自愿出院,

姐姐知道我的状况,立刻帮我联络她拥有「国际泌乳顾问」执照的护士朋友,

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接下来的母乳之路,我总共求助过三个「国际泌乳顾问」⋯⋯。

 

第一个是我最感谢的贵人,也是我姐姐的护士朋友:银屏(她本身没有执业,纯粹义务帮忙)

也因为她说如果我能分享我的经验,应该可以帮助更多的妈妈,才让我有动力写这篇分享文。

从得知我乳腺炎高烧急诊,她就尽快赶到月子中心探望我这个陌生人,

教我用高丽菜冰敷、冷敷减轻肿痛后再正确的挤、甚至提供我可以求助的其它泌乳顾问名单,

因为我的宝宝一开始不愿意接受亲喂,她还花了两次长时间帮我调整姿势,以及帮我想方法,

例如用假乳套(乳头保护器)协助宝宝正确含乳,并教我如何在亲喂时观察宝宝是否有效吞咽等⋯⋯;

之后还不时透过LINE关心我喂母乳的情况如何,还一直鼓励我做得很好,是很棒的妈妈(泪)。

tool1  

 

第二位是当时在泌乳顾问的名单中寻找当天有看诊且还可以挂到的医师,

(网路上搜寻很多妈妈推荐的名医,几乎都要提早很久才有机会看到,有难度)

也是缘份让我遇到青年诊所的「杨靖莹医师」,她是提倡「亲喂」派的医生,

当下先提醒我放轻松,说我是「奶很多」的妈妈,千万不要放弃,太可惜了!

除了开药让我解决「乳腺炎」的急迫问题,叫我隔天把宝宝带来,预约哺乳门诊,

(哺乳门诊是自费$2000,杨医师花了一整个早上的时间,我个人觉得是值得的)

杨医师一直提醒我:喜欢大笑的妈妈,奶水才会分泌的多,妈妈要放轻松,要以自己舒服的姿势为优先。

宝宝似乎有什么不好的经验,因此抗拒乳房,所以杨医师建议我用滴管、针筒喂食,再多练亲喂,

奶水多的妈妈,就「不要再挤」了,越挤越多越容易塞,「亲喂供需平衡」才是最轻松的。

(关于「排空」的迷思,参考文章:张桂玲护理长-带50包奶回家的故事

tool2  

中间回诊几次,都是以健保一般门诊,只是来回奔波的计程车资,花了不少钱,呜⋯⋯

但也因为在诊所无法及时照超音波,第二次乳腺炎的硬块竟然已经到要化脓的地步,

虽然感谢杨医师介绍北医乳房外科的洪进升医师,抽脓跟打针感觉差不多,技术高超,

但得知可能抽脓的当下,我的情绪波动很大,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回桃园婆家后,遇到小白点、塞奶问题,非母奶派的乳外医师竟然告诉我「乳腺炎要停止喂母乳」的错误概念,

还好遇到第三位「杨诚嘉医师」,桃园地区大家都是推荐他这位「母奶医生」了,

(深刻的体认:若你是打算喂母乳的妈妈,真的要找支持母乳派的医生,才可能坚持下去!

也因此,我除了打母乳咨询专线、问银屏的意见,就是寻找可信赖的泌乳顾问了,

(母乳咨询专线一览表:http://www.happy543.com.tw/breastmilk/share4.html

但是他的诊要提早半个多月前才有可能预约到,另外还有母乳门诊时间提供咨询,

这位杨医师虽然是男性,但对于处理母乳哺育问题非常有经验,亲切又幽默,根据他的说法:

「产后一周是关键,会决定你是300cc的卡踏车,还是3000cc的大轿车⋯⋯XD」

「要避免塞奶是要"流动",就像母奶放一段时间会沈淀、凝固一样,

   不管妳是3、4个小时挤/喂都一样,时间不宜拖太长,要保持母奶的"流动"。」

喂母乳的过程会有很多疼痛,主要观察重点是那个痛是妈妈可以忍受的,就继续喂。

 

目前宝宝四个多月,成长曲线:身高85%、体重15%,继续努力长大中,

妈妈我已达到全亲喂的供需平衡状态,很感谢这一路以来帮助我的贵人们,

也希望各位妈妈们不管有奶没奶都要放轻松,别忘了「爱小孩的都是好妈妈」,共勉之!baby4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