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林冲没有杀被俘上梁山的高俅,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没有机会下手。高俅被俘押上梁山后,宋江可没把他当俘虏看待,简直就是当成一个贵宾在接待,他是想把高俅作为受招安的进身之阶。这样一个贵客,宋江肯定会安排重点保护,他肯定会想到要防备林冲等有仇之人会趁机报仇。因此,林冲想杀高俅,却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机会动手。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压根就没想动手。在林冲心目中,害得他家破人亡的是陆谦、富安等人,根本就不是高俅,他已手刃了陆谦、富安,认为大仇已报,他从头到尾就没认为高俅与他有深仇大恨。因此,林冲压根就没想过要动手杀高俅,只是见到高俅心里不爽罢了,也仅仅只对高俅「怒目而视」而已。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

第三,不敢动手。林冲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一直委屈求全。虽然见到仇人就在眼前,但林冲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老大宋江一心想招安,好不容易把当朝太尉「请」上了梁山,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林冲怎么敢动手,更没有勇气和胆量豁出自己性命去杀高俅,也只能眼睁睁看著高俅在梁山上享受优待,敢怒不敢言。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第四,恩怨早已放下。林冲一直逆来顺受,对高俅等的仇恨随著时间的推移,早已经慢慢淡化,虽然见到高俅被俘上梁山,因心中无恨,所以手中也无刀,林冲也没想也没准备杀高俅。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文 蓝风筝

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从人人敬仰禁军教头沦为江湖强盗,林冲媳妇林娘子在林冲被刺配沧州之后, 因不肯屈从高衙内,选择自缢而亡,林冲与高俅父子,可谓是仇深似海,势不两立,那么为什么在梁山三败高俅,高俅也被捉上梁山,林冲为何不杀高俅呢?

林冲之所以不杀林冲,原因有三点。

其一,此时的梁山,经过天罡地煞大聚义,好汉们各司其职的同时,宋江以及宋江心腹已经完成了对梁山的绝对掌控,而宋江这人,不同于梁山前两任寨主,梁山一代开山怪,王伦只想小打小闹,关起寨门自己玩,既不想引起大宋朝廷的关注,更不想江湖好汉来入伙,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想法比王伦激进了点,晁盖想的是广结江湖好汉,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大宋官军前来围剿梁山,那就打回去,大宋官军不来,那就混个逍遥度日,而宋江就不一样了,及时雨宋江想要的是招安,从强盗洗白,转而混入大宋朝廷的体制内,一展胸中壮志,甚至青史留名,故此,作为梁山一哥的宋江不想杀高俅,林冲也毫无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高俅刚刚被俘,还是心中忐忑的,毕竟,对梁山这伙人,高俅一直是主战的,想要消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这伙人,但宋江的态度更为出乎意料,此时宋江虽能主宰高俅性命,但对高俅,宋江可谓是极尽奉承,奴颜卑漆,之所以如此,在于宋江想要利用高俅达成招安,高俅此时虽官居太尉,但仍不改混混本质,在给宋江许了空头支票,心安理得的接收宋江的热情招待,开启了高太尉的梁山数日游,后来的结果都知道,回返东京汴梁,高俅立刻撕破脸皮,将宋江一伙人戏耍,但高俅在梁山忽悠了宋江,高俅也保了性命。

其二,来自于梁山想要招安好汉的压力,当时的梁山,想要招安的不只是宋江心腹,梁山上还有一伙人,对招安也是期盼已久,这就是梁山历次征战所俘获的大宋降将,这些人入伙梁山,不过是苟全性命的权宜之计,对梁山这八百里水泊,没啥留恋的,这些人最大的志向,就是重回大宋朝廷,而这些人在梁山的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关胜、呼延灼、张清、董平、索超、宣赞、韩滔等人,论及沙场征战的能力是远远强于梁山其他人的,这些人才是梁山的中流砥柱,林冲若是敢杀高俅,面对这些人的抱负,林冲也是恐惧的。

其三,是林冲自身原因,林冲这个人是很矛盾的,他虽与高俅仇深似海,但是林冲对重回大宋朝廷体制内,仍是满怀殷切的,林冲是个聪明人,知晓,若是杀了高俅这个人,梁山再难招安,毕竟,高俅虽然是无赖出身,但与宋徽宗关系极为深厚,因擅长蹴鞠,在宋徽宗为端王时,就已经随侍左右,随著端王成为皇帝,高俅的身份也跟著水涨船高,被视为肱骨之臣,如果杀了高俅,梁山想要招安也难了。

故此,高俅被捉到梁山,林冲又与高俅势不两立,但仍是没杀高俅复仇。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

本文参考资料:《水浒传》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林冲是什么人?别看他武艺高强,可实际上就是一个很本分很现实、不敢超越规矩的人。

本分怎么讲?他在禁军做事的时候,高衙内调戏他的娘子,他敢不敢揍高衙内一顿?不敢!

为什么林冲不敢?因为对方是高俅的养子,如果打了,他的工作就完了,甚至还可能直接被充军流放,娘子照样会被高衙内霸占。

但是林冲的忍让,并没有解决问题。随后白虎堂事件,高俅很轻松地就给林冲置了一个罪名,林冲怎么办?敢不敢反抗?依旧是不敢。

为什么不敢?因为高俅是利用国家机器来镇压你,这样的情形之下,几乎没有人能反抗,反抗就是被彻底消灭,啥都没了。

所以,林冲的退让,其实是经过仔细地思考,忍,是因为他心里还有挂念,挂念他的老婆。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忍。

但当风雪山神庙事件发生,林冲便忍无可忍,因为对方不让步,他们要的是他的命,而这是林冲不能给的,于是奋起反击,杀了陆谦和富安、牢城管营。

按理说,从此林冲就该见神杀神、见鬼灭鬼了,可又不是这样。因为他依旧需要找一个生存的依靠,这依靠便是梁山。

梁山之上,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刁难林冲,林冲依旧是忍字当头。可是晁盖等人一上来,他便动手杀了王伦,为什么?因为时候到了,杀死王伦,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向晁盖等人表示:从今,这山头是你做主了。

为什么林冲不做山寨之主,很简单,他有武力,却没有势力。即便是在黑社会,武力也不是最重要的,势力才是关键。

到后来,高俅被捉上山,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为什么光是怒目而视却不敢动手?因为两个原因,头一个:此时他们是宋江的手下,宋江不让杀,他们如何敢杀?次一个:如果杀了高俅,等于梁山泊与北宋王朝的彻底作对,哪里还会有招安?

说到底,林冲还是想得一个招安的待遇,依旧过安稳的日子,老婆可以再讨一个。即便林冲不想招安,便在此刻在梁山上按捺不住杀了高俅,杀归杀,转眼宋江就该翻脸,拿林冲的人头求朝廷的宽恕了。

如果林冲要和高俅以命换命,又何必等到这一时呢?

不要说林冲不敢,就连李逵都不敢啊!在此等情况之下,又有谁敢?除非你打算跟宋江翻脸,或者索性杀了宋江,你来做老大!

这个,不是恨不恨高俅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对于林冲不杀高俅,个人认为,不是不敢杀,而是不想杀;初时高俅被俘,林冲有想过杀他,正跃跃欲试之间,高俅成功利用自己察言观色,处事圆滑的本事,完成自救!!!

《水浒传》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高俅大军全军溃败,一干高官将领悉数被抓,张顺押解高俅至忠义堂;宋江慌忙请罪,视高俅为上宾,台下林冲、杨志则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此时,若是高俅有一句话不对,就可能葬身于此;可这高俅别的本事没有,这察言观色的本事倒是一绝,如无这等本事,如何从一个浪荡子弟,瞬间完成屌丝逆袭,提领太尉重职;所以他往台下一看,便知林冲、杨志时刻想要自己性命,然而!他又了解这两人性格,他清楚林冲、杨志二人,无时无刻不想报效朝廷;所以当时高俅见情况不妙,马上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于是就说「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当重奏,请降宽恩大赦,前来招安,重赏加官,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他想利用「招安」为铒,换取自己的性命,这招果然管用,宋江大喜,众多希望招安的义士也都大喜;林冲、杨志当然也希望招安,可是,高俅毕竟是两人的仇人,两人都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但是为了招安,又不能杀高俅,所以此时,二人的内心无比复杂;我们不妨想想,「施公」为什么要在高俅上山时,表现出二人的内心愤怒,在高俅说出「招安」二字后,又隐藏了二人的所有戏份,一直到高俅下山,二人再也没有出过场,这是为什么?当然是这种内心的矛盾,仇人在眼前,不能得报,还要将他视为上宾,因为只有他能成就自己的「梦想」;想要完成梦想,就得放弃仇恨,甚至是杀妻大仇,二人的内心无比矛盾,只能躲在谋个角落,默默承受这一切,独自与「心魔」作斗争,躲在一旁,偷偷目送高俅下山,既希望他死于非命,又希望他长命百岁,不出场比出场,更能表现出二人的内心纠结,和想杀又不想杀的矛盾心理;


谢邀。在电视剧中,高俅兵败被俘上山,林冲手持利刃,怒气冲冲的要杀了高俅,最终被宋江阻止,导致林冲终日郁郁寡欢。其实这个情节是导演为了润色剧情而凭空杜撰的,原著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情节,高俅被俘,按常理推想,林冲本应有一番作为,因为这是他报仇雪恨的天赐良机。然而林冲是何反应,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及。

施耐庵为何忽略这样的情节呢?要知道,高俅被俘上山是全书第70回以后的事情了,有很多专家学者通过文本细读研究《水浒》,认为《水浒》后50回根本就不是施耐庵笔写的,而是其他人续写上去的,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就是这么认为的,称后50回是狗尾续貂之作。

《水浒》后50回的情节用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总结,即梁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拉锯招安以及征四寇,安排的非常紧凑,续作者没有多余的笔力再扯前70回的恩恩怨怨。

不过,我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高俅不能杀,不管施耐庵本人还是续作者,亦或是宋江,既然你要促成招安大业,高俅万万不能杀。因为杀了他,等于向朝廷宣战,等于完全堵死了招安的路。

所以,别说原著中根本没有提及林冲的反应,即使林冲执意报仇,非杀了高俅不可,他也断然不会成功。试想,宋江会答应吗,吴用会答应吗,那些一心想要回归朝廷的降将会答应吗,那些一心想洗白自己的梁山好汉会答应吗?

要知道,招安并非宋江一个人一意孤行的执念,事实上,梁山绝大多数人赞成招安的,反对招安的寥寥无几。只不过梁山好汉招安后的结局很惨,许多人看到结局反推当初,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所以才痛骂招安委实是一步臭棋,才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在宋江的身上。

林冲与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这一点不假,可为了大局著想,无论作者还是书中的人物,都不会让林教头为了私仇而坏了「大事」。正如电视剧中宋江劝阻林冲的那样:林教头,你这一刀砍下去,等于砍断了梁山众兄弟的前途啊!你说,林冲就是做梦都想杀了高俅,可他真的能做到吗?

西岳顽石~其实我们都是林教头,都要在残酷冰冷的现实面前低头妥协


林冲,金圣叹评曰:算得到,熬得住,把得劳,做得切,使人怕!

只看这句评语看不出褒贬。至少在我曾经的印象里,林冲是个忠于爱情,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但细品林冲的种种表现却发现这个人物颠覆了以往那种悲情的英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个卑鄙小人。

小衙内调戏他老婆,林冲开始是直奔过去,举起拳,当看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高太尉的干儿子时,『手自软了』。怒火,在权势面前瞬间化为了『忍受』。

第二次小衙内把贞娘骗到陆谦家欲求无理,林冲的表现更是窝囊,在门外不敢直入,而且细听,确知老婆正在遭受无耻纠缠时,却在门外高喊:大嫂在家吗?—— 为了做好公务员竟然给羞辱老婆的官二代逃脱惩罚的机会。在这一点上还不如『破门而入』的武大郎!

休妻一场更是让人看了平添怒火——『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

惧怕权势,甚至把妻子的贤美看成了负累。

发配沧州临行:

——『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为了有朝一日做回教头,竟然出卖贤妻,『任从改嫁,并无争执!』简直就是把老婆拱手奉送给小衙内!小衙内有恶心,难道你休了贞娘就能避免?恐怕是更容易了吧。林冲的休妻说穿了就是在甩掉麻烦!

发配途中林冲被董超薛霸百般折磨,野猪林差点丢了性命,幸好鲁智深出手相救,并一路护送。临别,鲁智深铲断松树以敬二位好好照顾林冲,董超薛霸试探著打听这位大和尚是何许人也。鲁智深已明其意,故说『高逑那鸟人能把洒家怎样?见到他定叫吃洒家铲杖!』

此时林冲怎样表现『这个直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 我晕!简直就是在宣布:这位胖大和尚来自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就是他!

林冲固然软弱,但却说不上善良。『白衣秀士』王伦逼其缴纳『投名状』,所谓投名状就是杀一个人表示一下入伙的诚意,林冲是怎样表现:

——这个倒不难,只怕没人经过!

《水浒》向来歧视女性,而且视弱小群体如草芥!

但书中却没有表现林冲的恻隐之心,相反看到无人经过显得极度暴躁。

最终被作者以四两拨千斤的写法轻易的避开了这个问题:遇到了青面兽杨志,一场恶斗转移了读者的思想。

杀王伦更显林冲是一莽汉,完全被吴用利用。杀人罪名竟然是『嫉贤妒能,无大量之才』。而且说起自己的遭遇也始终称『恶了高太尉』,终不肯说声『高逑老儿』!

林冲,为了回归体制内,竟然把搞得他家破人亡的仇人放过,完全是一个「奴性」深重的人!


委曲求全是林冲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但是并不是说他胆小怕事。他是禁军中低层枪棒教头,虽武艺高强,但是苦于没有门路,一直沉沦下寮。

官场虽然失意,林冲却娶了一个如花似玉、体贴温柔的妻子。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林冲也知道自己仕途难有进展,也不再奢望能有机会上得战场,一刀一枪戳出个功名来。他只希望自己跟妻子两人能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来年再添个男丁,开枝散叶,不绝林家香火。

虽说只是个教头,但是在东京开封城也算小富之家,不仅生活无忧,时不时还能到京城最好的酒楼——樊楼上消费,而且还有余财购买名贵的宝刀。

一份旱涝保收的俸禄,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还有一座自己的宅院。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期盼的生活。

林冲很珍惜眼前的一切,小心的呵护著,生怕有意外打破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在岳庙被人调戏的时候,林冲怒不可揭,疯一般赶过去举拳就要砸破那泼皮的头。

可认出这人是高衙内,林冲犹豫了,最终理智战胜了暴怒。因为他清楚,只要自己这一拳头打下去,自己丢官是小,保不准妻子也会受连累。

谁不知高太尉睚眦必报,又极其护短,惹怒了高太尉,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将随风而去,他看见柔弱的妻子在瑟瑟发抖,自己刚强的心终于软了下去。

他跟闻讯赶来的鲁智深说「不怕官,只怕管」,六个字道尽了林冲所有的委屈,堂堂七尺男儿,受此奇耻大辱,却还得忍气吞声。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林冲退让,但高俅一伙却变本加厉,步步紧逼。暗设毒计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最后被刺配沧州。高俅仍不放过林冲,派富安与陆谦到沧州勾结官营与差拨欲置林冲于死地。幸得天佑善人,林冲大难不死辗转落草梁山。

而林娘子遭高俅逼婚,自缢而亡。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林冲对高俅仇恨之心天地可鉴。

无奈梁山落草非长久之计,众英雄也大都盼著朝廷招安,好为国出力,青史留名。林冲义薄云天,通情达理,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仇而罔顾众兄弟的前程?

高俅老贼奉命征讨梁山,被梁山好汉略施小计,损兵折将,高俅也被捉上梁山。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本要一枪戳死老贼,以慰妻子在天之灵。

怎奈宋江吴用等头领对高俅殷勤备至,指望高俅回京面呈天子,叙说好汉衷曲。期冀朝廷能降下旨意,赦免本罪,招安重用。

梁山众人的前途命运尽系于自己一念之间,林冲为大局计,压下心中怒火,眼睁睁看著老贼被放虎归山。

林冲真英雄也!


林冲的天花板是所有职场人的

——读三水、品智慧(21)

谢谢邀请!

很多成年人迷恋武侠世界,是因为那个世界可以快意恩仇——可以借此宣泄现实中的种种郁闷/不满/不快。但现实毕竟不是武侠世界,你不可能为所欲为。伦理道德的、法律的、个人所处境地的……种种考量/限制/顾虑,就是你的天、花、板。

那些质疑林冲「为啥要一而再的当忍者神龟,不敢如鲁智深、武松般干净利落的拔拳便打、抽刀就杀,直至后来大仇人被擒就在眼前,为啥都不敢「咔嚓」一刀」的人,是站到说话不晓得腰痛——还是那句话:职场中,如果你顶头上司、你老板说别这样干,你敢不敢说"扯淡!劳资偏要这样干「?轻易不敢嘛,你。哪怕你有自己的好多理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人在职场或团伙中,也是有许多顾虑的。

能够出手就是一千贯买把刀,有个美丽贤惠老婆/慈心体贴的老丈人——林冲一直过的是中产阶级好生活,这一阶层人不会轻易惹事生事的。如果不出那场意外,凭本事他也会步步高升的,他肯定也懂得人情往来,懂得勾兑上司。他其实是和高俅关系比较好的。在「误入白虎堂」一节就说的明白:

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 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

能够晓得高家秘藏宝刀、辨得高府生人、熟人,一定也是常来常往的了。少不得四季八节还有常例奉敬——日常和高部长关系到这种地步,部长儿子干了件恶浊事(但辩称过是误会、不晓得是林娘子),估计他虽气闷却真的没想去翻脸。

只是高家不松手,设计陷害,终致他家破人亡。血海深仇就结下了。

林冲软弱吗?

不是。他只是顾虑过多,利弊权衡太多,不愿轻易打破富足平静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的弱点。该出手时他也是毫不犹豫出手的:砸陆虞侯家、草料场三杀,他都干净利落。他不是个莽撞的人,对情势/利弊权衡也算精到。王伦冷遇和欺压他,他隐忍,但一旦时机成熟他敢果断翻脸动手。但他又是个知恩图报/极重情义的人,曾头市和尚使诈赚晁盖劫寨时,他猜到蹊跷,宁愿以身犯险,也要留晁盖在外。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优良职场人的身影。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他这句诗倒是最好的自我评价。朴忠,质朴忠厚。没有夸张,写实。

知书达理,为人质朴,行事果断——之前对高家,从本质上说不算软弱,是因对现实利弊权衡的顾虑而产生的迟疑。

那么,到梁山泊三败高俅/擒高俅,形势已经反转,昔日的顶头上司高部长成了阶下囚,仇人相见分外眼睁——已经从高俅眼中看到,他和杨志的。

但林冲为啥不去手刃高俅、报那血海深仇呢?

他毕竟不似李逵头脑简单,一天到晚只晓得「脱个赤条条、手摄板斧、见人就砍」那种。「有文化的人顾虑多」大概就是说的这种——这算不算职场人的「通病」啊?

杀高,他得顾忌宋老大归顺朝廷的志愿和大计啊。所以,只得把恨和泪吞——职场人,也会经常遇到这类遗憾/尴尬的,难道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所谓「职场人的天花板」?唉。


林冲为什么不杀高俅,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问题。作为水浒拥趸的我,今天也来说上一说。

林冲为什么不杀高俅,其实答案就有一个:不敢杀。

林冲此人一生际遇皆毁于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高衙内调戏他媳妇儿 林冲忍了 是怕得罪高俅

林冲被刺配沧州 他休了妻子 说是为了妻子前程 其实就是为了和妻子划清界限

在野猪林被暗害 被鲁智深救下 鲁智深要杀两个差人 林冲拦住 也是希望以后还能留下主流社会 求个仕途

而且鲁智深前脚走 林冲就说这和尚本事大 能倒拔垂杨柳 变相出卖鲁智深 以求自保

直到风雪山神庙 林冲才知道绝无希望逃过高俅迫害 才杀人上了梁山

当然林冲也有高光时刻 那就是火并王伦

看著林冲杀王伦 那叫一个痛快 可是杀王伦 是有晁盖 吴用 公孙胜 三阮暗中相助

林冲杀起来 没有代价 而且还能谋个好座次 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乱响

而高俅被俘上梁山 宋江这厮为了得到朝廷诏安 把高俅伺候得体贴入微

又是SPA 又是换新衣 又是磕头 就差来个大宝剑一条龙

林冲一看宋江这般照顾高俅 必然不敢暗下杀手

如林冲杀了高俅 必然受到宋江一干诏安派的严重打击 无法再在梁山泊立杆子

林冲这般瞻前顾后之人 自然是不敢快意恩仇

所以结局就是内心郁愤 患了中风

如果林冲换作武松或李逵 高俅就是长十个脑袋 也被砍得干干净净


两军对战,不杀使者。再大的仇恨也只能等到合适的时候。这点可以看出,林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道: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的道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