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 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視覺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先說說什麼是視覺中國是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是一家以“視覺內容”為核心的互聯網科技文創公司,而它惹了什麼事情呢?事件因一張黑洞照片而起。10日晚,歐洲南方天文臺官網以“新聞稿”形式,發出一張黑洞照片。根據網站說明,只要清晰標注來源,使用者即可非獨佔、免費地使用。不過很快,視覺中國的圖片庫發布這張照片,並且明碼標價,爭議隨之而來。

被黑洞吸走?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新聞 第1張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圖片版權領域,目前仍然存在從業者法律意識淡漠、創作者維權成本高昂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視覺中國”為代表的版權圖片庫,充當起攝影師與圖片使用者之間的中間人角色。盡管存在圖片售價不透明、分成比例偏低等情況,但從客觀上來說,圖片庫的“集中維權”模式,一定程度上為攝影師爭取到權益,並且在促進圖片版權市場的健康發展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涉及圖庫、攝影師、圖片使用者三方的事件中,如果一味指責圖片庫,最終可能會出現攝影師的正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圖片庫無法正常運營、用圖方成本增加的窘境,最終傷害的將是整個行業。但是如果言論屬實,這家公司真的存在違法行為,那麼取締也是必須做的,切掉毒瘤行業才能更健康的發展。

被黑洞吸走?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新聞 第2張

而視覺中國在本次事件中到底做了多少壞事。而為此我們先了解視覺中國做什麼的?視覺中國的圖片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來自世界圖庫巨頭Getty的授權,一部分是來自簽約攝影師上傳的獨家或者多家圖庫共享圖片,其中圖片又分為創意類圖片和編輯類圖片。視覺中國創始人之一柴繼軍在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視覺中國代理的圖片中,來自Getty的創意圖片佔視覺中國創意類圖片的60%,編輯類圖片(即新聞圖片)佔比約為20%。”按理說視覺中國存在和運營應該不存在問題,一切都是為了保護版權和創作者。但是他們的某些行為卻讓人咬牙切齒。

被黑洞吸走?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新聞 第3張

“視覺中國、全景視覺為主的圖庫網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賣圖庫授權為主,如今則出現了以訴訟推動銷售圖庫的趨勢。2013年左右,視覺中國、全景視覺等開始起訴企業客戶雙微使用的圖片侵權,企業客戶則委託廣告公司進行解決,通常的解決方式是廣告公司出幾十萬購買圖庫版權,此前侵權的圖片被計為合法購買。”2013年之後,隨着“鷹眼”等圖片追蹤技術的發展,圖片維權變得容易,不管圖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過唯一的識別代碼,都可以找到侵權圖片。再加上,圖庫網站逐漸發現,一個銷售員努力維護客戶的年流水(幾十萬),基本和打一個版權官司的收益相當,版權戰開始變得越演越烈。“原來銷售部還會顧及合作關系,對法務部的起訴行為進行幹預,到後期他們(圖庫)發現打維權官司比賣圖更賺錢,法務部變得非常強勢,銷售部也不再對客戶進行維護了。”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共涉訴訟1000多起,涉案賠償金額合計625萬元,其中,與Getty版權圖片涉案金額達到615萬元,超過上述賠償總額的98%。為避免麻煩,視覺中國更願意用Getty的圖片進行維權訴訟。”“而用於維權質詢的攝影師圖片又會如何處理?基本都是‘維權轉銷售’,即通過維權獲得圖庫購買。

被黑洞吸走?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新聞 第4張

但是它也有對版權保護的貢獻,問題我們要說,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本帖隱藏的內容

從已有判例來看,目前,國內圖片的版權保護狀況並不樂觀,遠不如文字方面的著作權保護,侵權成本低,而維權成本高是癥結所在,幾乎沒有人會為了一張圖去起訴。國內的版權市場仍然有待規範,尤其是圖片領域,盜圖等侵權現象常見,很多人在觀念上依然認為,在百度上搜到的圖就能直接用。站在攝影師的立場來看,視覺中國的確為創作者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攝影師售賣照片和維權,都會變得更便利。如果一味指責圖片庫,導致其關停,最終可能會出現攝影師的正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圖片庫無法正常運營、用圖方成本增加的窘境,遵守規範的圖片使用者無圖可用,盜圖現象無法得到遏制,最終傷害的將是整個行業。這個跟當年中國盜版遊戲的情況一個鬼樣,辛辛苦苦做一個遊戲出來,結果發布第二天就被破解盜版,多少中國優秀的遊戲公司死在盜版上,多少因此轉型去做網遊。這是中國的現狀,但是改變是必須的,每個人的權益都必須被保護,但是不能以違法手段來進行,更加不能只想着利益,版權現狀是國家越來越重視,但是違法的事情必須制止,毒瘤需要割除行業纔可以健康發展。對應我個人作為一個愛攝影的人來說,我也希望我的作品你獲得後能夠被尊重,而不是隨意的使用。當然瞭如果我公開了版權大家都可以用,但是也必須尊重原作者。所以綜合以上,視覺中國錯在了以法牟利,利用了自己的強勢優勢來獲利。

被黑洞吸走?過度維權或敲詐勒索,視覺中國哪裡錯了? 新聞 第5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