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 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视觉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先说说什么是视觉中国是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一家以“视觉内容”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文创公司,而它惹了什么事情呢?事件因一张黑洞照片而起。10日晚,欧洲南方天文台官网以“新闻稿”形式,发出一张黑洞照片。根据网站说明,只要清晰标注来源,使用者即可非独占、免费地使用。不过很快,视觉中国的图片库发布这张照片,并且明码标价,争议随之而来。

被黑洞吸走?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新闻 第1张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图片版权领域,目前仍然存在从业者法律意识淡漠、创作者维权成本高昂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版权图片库,充当起摄影师与图片使用者之间的中间人角色。尽管存在图片售价不透明、分成比例偏低等情况,但从客观上来说,图片库的“集中维权”模式,一定程度上为摄影师争取到权益,并且在促进图片版权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涉及图库、摄影师、图片使用者三方的事件中,如果一味指责图片库,最终可能会出现摄影师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图片库无法正常运营、用图方成本增加的窘境,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但是如果言论属实,这家公司真的存在违法行为,那么取缔也是必须做的,切掉毒瘤行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

被黑洞吸走?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新闻 第2张

而视觉中国在本次事件中到底做了多少坏事。而为此我们先了解视觉中国做什么的?视觉中国的图片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世界图库巨头Getty的授权,一部分是来自签约摄影师上传的独家或者多家图库共享图片,其中图片又分为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视觉中国创始人之一柴继军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代理的图片中,来自Getty的创意图片占视觉中国创意类图片的60%,编辑类图片(即新闻图片)占比约为20%。”按理说视觉中国存在和运营应该不存在问题,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版权和创作者。但是他们的某些行为却让人咬牙切齿。

被黑洞吸走?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新闻 第3张

“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为主的图库网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卖图库授权为主,如今则出现了以诉讼推动销售图库的趋势。2013年左右,视觉中国、全景视觉等开始起诉企业客户双微使用的图片侵权,企业客户则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解决,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广告公司出几十万购买图库版权,此前侵权的图片被计为合法购买。”2013年之后,随着“鹰眼”等图片追踪技术的发展,图片维权变得容易,不管图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过唯一的识别代码,都可以找到侵权图片。再加上,图库网站逐渐发现,一个销售员努力维护客户的年流水(几十万),基本和打一个版权官司的收益相当,版权战开始变得越演越烈。“原来销售部还会顾及合作关系,对法务部的起诉行为进行干预,到后期他们(图库)发现打维权官司比卖图更赚钱,法务部变得非常强势,销售部也不再对客户进行维护了。”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涉案赔偿金额合计625万元,其中,与Getty版权图片涉案金额达到615万元,超过上述赔偿总额的98%。为避免麻烦,视觉中国更愿意用Getty的图片进行维权诉讼。”“而用于维权质询的摄影师图片又会如何处理?基本都是‘维权转销售’,即通过维权获得图库购买。

被黑洞吸走?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新闻 第4张

但是它也有对版权保护的贡献,问题我们要说,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本帖隐藏的内容

从已有判例来看,目前,国内图片的版权保护状况并不乐观,远不如文字方面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是症结所在,几乎没有人会为了一张图去起诉。国内的版权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尤其是图片领域,盗图等侵权现象常见,很多人在观念上依然认为,在百度上搜到的图就能直接用。站在摄影师的立场来看,视觉中国的确为创作者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摄影师售卖照片和维权,都会变得更便利。如果一味指责图片库,导致其关停,最终可能会出现摄影师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图片库无法正常运营、用图方成本增加的窘境,遵守规范的图片使用者无图可用,盗图现象无法得到遏制,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这个跟当年中国盗版游戏的情况一个鬼样,辛辛苦苦做一个游戏出来,结果发布第二天就被破解盗版,多少中国优秀的游戏公司死在盗版上,多少因此转型去做网游。这是中国的现状,但是改变是必须的,每个人的权益都必须被保护,但是不能以违法手段来进行,更加不能只想着利益,版权现状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但是违法的事情必须制止,毒瘤需要割除行业才可以健康发展。对应我个人作为一个爱摄影的人来说,我也希望我的作品你获得后能够被尊重,而不是随意的使用。当然了如果我公开了版权大家都可以用,但是也必须尊重原作者。所以综合以上,视觉中国错在了以法牟利,利用了自己的强势优势来获利。

被黑洞吸走?过度维权或敲诈勒索,视觉中国哪里错了? 新闻 第5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