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80811_225950_vHDR_On.jpg

曼特宁 @ 森耕咖啡商行

夜,放下行李,散步至此。

一打开门,张学友的饿狼传说,广东歌跟环境,好跳 tone。

"只有黑咖啡。" 老板如脸书写的一样 cool cool 的。

点了曼特宁。

很小的店,木台木椅木墙,咖啡豆一列排开放台面,各式咖啡杯在架上堆著,整个角落像某种手作工作坊。

说真的,第一次喝曼特宁。

像茶,甘味,厚实。

此刻发现老板在 Facebook 宣布因为天气好,明天后天放假。

还好今天有来。

万华区贵阳街2段96巷34号 老松公园对面


P_20180812_085232_vHDR_On.jpg

极深限定 巴西 树上完熟 @ 山田珈琲店

日系小店,无座位,立饮。

见有极深,还要是限定,试试。

可选两种手法。

河野式手冲:风味浓郁,口感扎实。

极深,当然要配浓郁。

咖啡师解说,河野式一开始就用点滴,不闷蒸,全取三段萃取。

出来就是乌黑,浓重扎实,像在喝液态金属。

P_20180812_082801_vHDR_On.jpg

P_20180812_082506_vHDR_On.jpg

再选浅焙的尼加拉瓜 柠檬树庄园 帕卡玛拉。

试另一种手法,
金泽式手冲:风味纯净,口感清爽。
手法是闷蒸,再点滴,只取三分之一,再要加水。

浅焙来说,不酸,没有极深的厚重,但清爽又是另一番风味。

咖啡师说,他们用长时间烘焙,浅是外面的中。

他们的极深在外面很难遇到。

一次见识两种豆,两种手法,乐。

图:KO是河野式,KA是金泽式

中正区罗斯福路二段18号

P_20180812_090403_vHDR_On.jpg


P_20180812_183253.jpg

立良2号 深焙 @ COFFEE:STAND UP

"会有点苦。" 咖啡师提醒。
"OK。"

一点都不苦,
是因为味觉,还是心理?

红色炒豆机在旁转动,
不知里面是什么豆。

扬声器放著急速的电结他音乐。

喝完,反而昏昏欲睡,
是昨夜睡不好?
还是其他?

一直尝试不同类型的咖啡,
希望知多一点点,
这两天深焙喝多了,
感觉比较对味。

大安区延吉街131巷33号

P_20180812_192707_vHDR_On.jpg


P_20180813_110554_vHDR_On.jpg

蓝山综合 @ 岩户珈琲店

听说老板是日本人,
偷偷看到厨房贴著手写的日文口号。

蓝山,虹吸。

蓝山是知道的,但未(认真)喝过。

初段很顺很容易 handle 的感觉,
不像昨天深焙/极深焙厚重产生距离感,
蓝山亲切好让人接近。

放凉后,淡淡酸味出来,但不碍事。

环境有日式之雅,但来客当成高级麦当劳,这才有点碍事。

早餐点饮品,送土司和水煮蛋。

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33号


P_20180814_073921_vHDR_On.jpg

衣索比亚日晒艺伎 @ alpha Black 大安店

主要为避雨和充电,
充电线绕身,像在打 drip。

日晒艺伎,甜度有在后面慢慢上来。

整间店湖水蓝加白加木色加倒吊干花,
坐窗边,看街看雨看人...... 好啦,是看女生啦。

连锁店把手冲做得似快餐店,
如何保持出品水平是学问。

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86号


P_20180814_100608_vHDR_On.jpg

阿里山 吾佳庄园 水洗 @ 日出印象咖啡馆 本店

第一次台湾豆。

中焙。

坐外面走廊,
店员端出,
一瓶二杯。

"先喝冰的。" 店员说。

不太冰,比室温低一点点而已。

冰滴的甘很清爽、纯粹,
完全适合艳阳之下,
一杯透心用。

热的,圆润,
甘以外还有茶涩收尾。

尾段甜度突出。

松山文创原是烟厂,
喝著阿里山咖啡,
配窗外雨后绿意,
今夕何夕。

松山文创园区-办公厅舍(1号仓库对面)


P_20180814_140348_vHDR_On.jpg

土耳其二重奏 @ Saturn Landing Turkish Coffee

经典跟单品各一杯,谓之二重奏。

经典的咖啡粉原装直接从土耳其运过来,单品选了Kenya 豆。

土耳其跟西方煮咖啡的方式完全不同。

咖啡粉直接倒进专用壸,加水,加热,煮好后过滤即成。

加热方式是放在一盘沙子里,来回转动,以埋在沙子深度来控制温度。

店家用电加热,土耳其人会用炭火,温度更高。

P_20180814_135115_vHDR_On.jpg

经典很浓郁,会喝到咖啡粉,有种直接喝咖啡因的感觉。

喝完咖啡粉留在杯底,可作占卜。

单品的话,味道会接近平常喝的手冲,但感觉较厚。

咖啡师说,土耳其人的口味更浓更苦,好吧,再来一杯经典试试看。

加热的时间更长,第一次煮沸后,倒一点进杯,再煮,再倒,煮三次才完成。

果然味道更重,但未到苦,可以接受,这种煮法回甘更清楚。

咖啡师介绍,土耳其人喝咖啡比西方人早三、四百年,这是最古老的煮法。

这一杯,在喝歴史。

大安区四维路154巷23号

P_20180814_160402_vHDR_On.jpg


P_20180816_094055_vHDR_On.jpg

黄金曼特宁 @ 威尔贝克手烘咖啡吧 信阳店

因为帮朋友买豆而知道这家店。

店很小,主要做外带和卖豆,
平日九点多还是客似云来。

点了黄金曼特宁。

旅程第一晚喝了杯曼特宁,很厚实,
今天这杯相对有点云淡风轻,
是有点回甘,
其他还好。

适合开工前快速来一杯(美式?)提神的咖啡因补给站。

中正区信阳街26-7号


P_20180816_114307_vHDR_On.jpg

秘鲁 亚妮莎合作社 @ 夏野豆行

两个大男生的街角小店,
只有路边几个座位,
机车在身后来来回回。

"想喝什么?"
"不酸的。"
"深的?"
"深的。"

介绍秘鲁。

咖啡师俯身注水,
好专注的身影。

的确不酸,
余韵淡淡悠长,
再厚一点更棒。

平常不喝冰的,网友推荐特调,
旅行嘛,就放肆一下。

点了"碎檬檬",
对我来说,有点太酸,
要是咖啡的比例调高就好了。

中山区松江路330巷1号

P_20180816_115525_vHDR_On.jpg


P_20180816_141822_vHDR_On.jpg

台湾有机咖啡 @ 炉锅咖啡 小艺埕

朋友介绍的店,
比这几天去过的都大。

点了台湾有机。

端来,一瓶五杯。
店员先倒一点到中间的圆窄杯,
再倒出,说味留在杯底,一闻,果然。

同行朋友闻到:好酸啊!

对,好酸,好清亮的酸味,
不是我喜欢的,
虽然余韵略带甜。

没关系,见识见识。

大同区迪化街一段32巷1号2楼


P_20180817_101412_vHDR_On.jpg

瓜地马拉 San Marcos 水洗 @ 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有时候,我真的好幸运。

在店外拍照,
店内走出一个男人,
载上头盔准备骑车,
却迟迟没有发动。

入店,男人回来,
店内的人笑他又回来,
原来他是老板!

他正要出去,看我拍完照后入店就回来 

"有人拍了就走。"
"为什么?都来了。"
"不知道。"

点了瓜地马拉。

"你要去哪里?"
"员工要比赛,约了练习,11点半回来。"
"我好幸运啊!"

老板冲完就出去,
留下帮忙顾店的老先生(后来聊天知道是老板的爸爸)、
我和一直在用笔电的女客人。

中焙,很顺很醇。

"以前做航海,世界各处跑,喝了几十年咖啡,咖啡粉直接煮来喝,哪有这些东西。" 我们同时望向架上的滤杯。
"加牛奶吗?"
"没有,都是黑咖啡,都喝深焙,不喜欢酸。后来他开了这家店,才慢慢喜欢上浅焙的果味。" 老怀安慰笑得满足。

P_20180817_100129_vHDR_On.jpg

柱上挂满评审证书,
下面一堆各种文字的比赛场地 pass。

"他去了国外当评审,谁顾店?"
"还有员工,要不就休息呀!"

一切都刚刚好。

图:左边就是老板

松山区民权东路三段103巷3号

P_20180817_095017_vHDR_On.jpg


P_20180817_151230_vHDR_On.jpg

巴拿马 Esmeralda Geisha #6 翡翠庄园艺妓拍卖豆 @ Jack & NaNa COFFEE STORE

如果抽走了咖啡的味度,
那咖啡和水有什么分别?
除了颜色。

是质感。

来台北前在网路打听什么咖啡店一定去,
Jack & NaNa 常是口袋名单,
我想厉害就在于此。

P_20180817_151616_vHDR_On.jpg

圆润感之强,
真有喝了一口油的感觉,
在口腔里荡漾,
一边滑动一边散发香气,
好喝。

小店,座位不多,有限时。

中正区临沂街33巷36号

P_20180817_154058_vHDR_On.jpg


P_20180817_163523_vHDR_On.jpg

日式点滴冲煮 湿剥 黄金曼特宁 深焙 @ 达文西咖啡 daVinci Coffee

日本冠军烘豆师指导。

跟山田珈琲的金泽式类似:先闷蒸,再点滴,最后加水。

美女咖啡师介绍,先用透明杯闻香气,加冰块喝,热喝用白杯。

说是深焙,但酸度明显,与想像有别。

加冰块反而比较清亮。

后面另有两位咖啡师用英文在交流,
应该就是来自日本的老师吧。

中正区和平西路一段77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