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083.JPG

 

现在是华语老师的你,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自己五年后、十年后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老师?是在同一间语言中心、教著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课型、过著一样的日子?还是会有些变化呢?

这两天,邀请到小明(陈玉明老师)到云飞开了两场师训工作坊,观察老师工作两个整天,觉得小明老师实在把她的个人品牌经营得精致又专业,相信跟五年前、十年前的她比起来,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版本、等级的老师。近年来各个华语教学机构,只要想到「华语文化课」,很难不想到小明老师。

IMG_7100.JPG

其实建立这样的个人品牌,是每位语言老师、甚至各个领域的老师都值得花时间关注的议题,毕竟少子化这样下去,学生只会越来越少,想要一辈子待在学校教书,也不见得学校就真的能让老师待一辈子,只有个人品牌,才会让一位老师的存在无可取代。

台湾有很多华语老师,但是打得出个人品牌的华语老师就不多了。这几年来我观察到,华语老师的个人品牌要能做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这两种:

1. 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技能极突出:
像是华语圈要找文化课的老师就一定会想到小明老师,暗示教学法、戏剧教学法就一定会想到蒋葳老师。这一定是长期努力耕耘才会有的成果,而且该领域绝对要符合老师本身的个性或理念。
课堂中我看到小明老师,一整天不断从行李箱里面拿出各式各样已经花了五六个小时剪好、一份一份整齐包好的手工艺材料,就觉得老师一定是天赋和兴趣都在文化教学,如果那些美丽的手工材料落到我手上,保证是全部混在一起的悲剧一场。

IMG_7109.JPG


而蒋葳老师的工作坊更不用讲,我已经参加了非常多次,蒋老师那一个又一个创意与美感兼具的创意教学活动,别人可以学、可以改编,但怎么学都学不出那种精髓,因为那就是蒋葳老师的天赋和热情,一个只是把教书当一般工作的老师,很难做到把教书变得如此艺术。

同为华语老师的我们,找到我们想要发展的天赋或兴趣领域了吗?如果我们酝酿个两三年,有能耐推出一个自己很拿手的招牌领域课程吗?


2. 对某一种教学对象或主题特别有一套:
比如特别会教零起点学生、特别知道怎么训练高级班的学生更接近母语人士、特别会教小孩(Claire老师)、专教某个国家的学生、对新闻华语或商务华语特别有研究等等。
这种老师的优势是,当一些语言中心需要开某种课的时候,就会很放心地找这些老师,慢慢口碑就会建立起来。

对新手老师来说,经营个人品牌感觉上是一条很长远的路,事实上我也不建议新手老师想这么多,先把每一堂课扎扎实实地备好就好。我其实是想鼓励已经稍有一两年经验的同行们来思考思考这个议题,华语老师这份工作,可以一直教同一套教材,教到后来几乎闭著眼睛就会教,几乎不用备课,只是几年之后,越教越像公务员、越没有温度,可能也会变成必然的结果。

我认为心中有一个「想要建立个人独特品牌/风格」的心态,其实是让自己教学不断翻新进步的核心,也能让自我求进步的方向更加具体,而这个品牌/风格的选择,建议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人格特质或兴趣,绝对不要因为「大家最近都说XX教学方式比较好」或是「听说这样学生比较爱」就硬要把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甚至你可以先观察自己在学语言的时候,是个怎么样的学习者,通常按照那样的模式去发展教学风格就会很能搭配。以我自己来说,我学语言时受不了一直听老师讲而没机会发表,所以我教书时就会一直想办法让学生有系统地发表;我需要不断地有动态活动维持新鲜感和帮助记忆,所以我教书时就会一直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用全身学习。如果要我去变成一个优雅风格或文静风格的老师,也不是办不到,但必定会有强烈违和感,学生也不容易认同的。

中规中矩的老师能把学生教会,而充满个人风格的老师更能教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改变学生一辈子对华语这个语言的观感和态度!

 

IMG_709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