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朋友圈里有不少人转载“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的新闻,引起一阵恐慌,就连大医生的粉丝也留言来咨询:超级真菌太可怕了,好像生化危机,怎么抵抗它呀……

据CBS新闻报道: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药性真菌近日在美国多地爆发,截至2月底,全美已有587例确诊病例,其中过半的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

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认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菌感染,是我国和全世界范围内临床医学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据统计,每年世界上有一百多万人死于真菌感染,常见的单一抗生素已无力抵抗!这可怕的超级真菌究竟是什么?

1

耳念珠菌的真面目

耳念珠菌,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新型细菌,早在2009年,就首次在日本被发现,分离于一住院女性患者的外耳道,但最近才爆发了比较大规模的感染。相比于其它常见的真菌,它有怎样的特点呢?

1

耐药性

很多人对“超级细菌”比较熟悉,它是对多种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其可怕性在于很可能无药可医。而超级真菌也有类似性。

大多数耳念珠菌对唑类、多烯类和棘白霉素类三大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这也是其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2

院内传播,生命力强

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5月,纽约的一家医院在为一名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了这种致命的超级真菌,尽管医院及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真菌却入侵了病房的很多地方。

专家表示,超级真菌能长时间存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鼻腔、内部组织等,以及医院设施的表面,控制不力,就可能导致院内爆发性感染,但国内目前还未看到爆发

3

源头不明

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并不明确,是环境真菌还是人体共生菌也并不清楚,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其是新进化出来的,能快速适应定植于人体新物种

4

诊断和鉴定困难

在显微镜下,耳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并无明显差异,因此目前医疗机构惯用的方法难以鉴别易误诊,影响后续治疗。

5

感染途径多样

耳念珠菌能够引发血液、肺部、尿道、表伤口感染以及耳道等部位的感染。

6

普通大众非易感人群

专家提醒,这种超级真菌对免疫系统不成熟或受损的人、严重慢性基础病群体最为危险,包括新生儿和老年人、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对健康人群不构成威胁,因此不要过于恐慌。

提示:若三天内不明原因发烧、发热、头痛使用抗生素无效,要警惕是否为超级真菌感染。

此次事件为我们再一次敲响警钟: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超级细菌“横行”,成为健康“头号杀手”!

2

控不住的抗生素滥用

抑不了的耐药菌进化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抗药性感染,包括结核病、艾滋病毒和疟疾,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若不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干预,若干年后,即使是普通的感染,都会威胁生命!

从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开始,抗生素与细菌的战争便从未停歇,而且愈演愈烈,谁都没有想到,抗生素为细菌的进化提供了绝妙环境。

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会杀死普通致病菌,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让部分致病菌的抗药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其变异、升级,成为耐药菌株。

这些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存留下来后,不仅会成为优势群体,还会将这种耐药本领迅速传播,让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甚至目前的抗生素都对其束手无策。

滥用抗菌药物是公认的催生“超级细菌”的罪魁祸首,而我国还是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在这一比例中占了近80%

尽管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已受到控制,但有专家指出在农村地区,抗生素的使用率惊人,近78.5%的农村居民在感冒时会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而往往他们认为自己吃的是“消炎药”。

1

消炎药与抗生素的区分

消炎药

在医学上,消炎药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激素;另一类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消炎止痛药

消炎药是对抗炎症的,就是减轻红、肿、热、痛等现象。

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都会含霉素、西林、环素、沙星、磺胺等字眼,其说明书上也会有“对某某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字样。

扁桃体炎、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普通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结膜炎等一般不需要抗生素。

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往往只需要两年,而开发一个新药却需要耗费10年甚至20年,而且再强大的抗生素都有被细菌攻破的可能。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很关键,细菌没有了药物的压力,其耐药的本领也会慢慢消退。

3

如何远离真菌、细菌感染?

除了慎用抗生素,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自身角度远离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1

提高自身免疫力

平时人体有免疫系统,自身的抗体会监控、识别入侵者。当细菌、病毒接近细胞时,抗体会将自己紧锁在入侵者的“盔甲”上,白细胞发现信号后即会吞噬入侵者。因此提高细胞活力对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菌菇类富含多种营养元素,18种氨基酸、30多种酶、菌多糖等,不仅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还有较好的辅助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改善白细胞等能力。

因此,日常的膳食中不妨多吃些香菇、木耳、平菇等。

2

勤洗手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的双手平均携带1000万个细菌,比“细菌炸弹”抹布还要多,正确洗手能减少30—50%的疾病!因此学会正确洗手、勤洗手,很重要。

去完超市、商场;打扫完卫生;使用了电脑鼠标;接触了宠物……都要洗手,可用洗手液或肥皂,进行搓洗。

3

消毒伤口

不小心割伤、划伤,即使伤口不深,也要能够进行消毒。

建议家中常备碘伏,其比酒精消毒范围更广泛,比碘酊对皮肤的刺激性更小,还可在创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易让细菌及尘埃再次侵入伤口,安全性更高。

太多人患上帕金森病!一分钟自测风险,3步预防远离它~

肥胖、三高、动脉硬化…这些“伤心事”让40岁的人,有了60岁的心脏!

文章内容整理于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