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朋友圈裏有不少人轉載“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的新聞,引起一陣恐慌,就連大醫生的粉絲也留言來諮詢:超級真菌太可怕了,好像生化危機,怎麼抵抗它呀……

據CBS新聞報道:一種名爲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藥性真菌近日在美國多地爆發,截至2月底,全美已有587例確診病例,其中過半的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

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牀感染病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真菌感染,是我國和全世界範圍內臨牀醫學中面臨的嚴重問題。據統計,每年世界上有一百多萬人死於真菌感染,常見的單一抗生素已無力抵抗!這可怕的超級真菌究竟是什麼?

1

耳念珠菌的真面目

耳念珠菌,並不是近期纔出現的新型細菌,早在2009年,就首次在日本被發現,分離於一住院女性患者的外耳道,但最近才爆發了比較大規模的感染。相比於其它常見的真菌,它有怎樣的特點呢?

1

耐藥性

很多人對“超級細菌”比較熟悉,它是對多種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性的細菌,其可怕性在於很可能無藥可醫。而超級真菌也有類似性。

大多數耳念珠菌對唑類、多烯類和棘白黴素類三大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均具有耐藥性,這也是其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2

院內傳播,生命力強

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5月,紐約的一家醫院在爲一名男子做腹部手術時,發現了這種致命的超級真菌,儘管醫院及時採取了隔離措施,但真菌卻入侵了病房的很多地方。

專家表示,超級真菌能長時間存活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鼻腔、內部組織等,以及醫院設施的表面,控制不力,就可能導致院內爆發性感染,但國內目前還未看到爆發

3

源頭不明

耳念珠菌的來源目前並不明確,是環境真菌還是人體共生菌也並不清楚,但研究者普遍認爲其是新進化出來的,能快速適應定植於人體新物種

4

診斷和鑑定困難

在顯微鏡下,耳念珠菌與其他念珠菌並無明顯差異,因此目前醫療機構慣用的方法難以鑑別易誤診,影響後續治療。

5

感染途徑多樣

耳念珠菌能夠引發血液、肺部、尿道、表傷口感染以及耳道等部位的感染。

6

普通大衆非易感人羣

專家提醒,這種超級真菌對免疫系統不成熟或受損的人、嚴重慢性基礎病羣體最爲危險,包括新生兒和老年人、吸菸人羣、糖尿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對健康人羣不構成威脅,因此不要過於恐慌。

提示:若三天內不明原因發燒、發熱、頭痛使用抗生素無效,要警惕是否爲超級真菌感染。

此次事件爲我們再一次敲響警鐘:濫用抗生素,可引起超級細菌“橫行”,成爲健康“頭號殺手”!

2

控不住的抗生素濫用

抑不了的耐藥菌進化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包括結核病、艾滋病毒和瘧疾,而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若不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幹預,若干年後,即使是普通的感染,都會威脅生命!

從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開始,抗生素與細菌的戰爭便從未停歇,而且愈演愈烈,誰都沒有想到,抗生素爲細菌的進化提供了絕妙環境。

使用抗生素,一方面會殺死普通致病菌,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部分致病菌的抗藥能力得到了“鍛鍊”,使其變異、升級,成爲耐藥菌株。

這些原先並不佔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存留下來後,不僅會成爲優勢羣體,還會將這種耐藥本領迅速傳播,讓越來越多的病原體變成所謂的超級細菌,甚至目前的抗生素都對其束手無策。

濫用抗菌藥物是公認的催生“超級細菌”的罪魁禍首,而我國還是濫用抗生素的“重災區”。

數據顯示,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在這一比例中佔了近80%

儘管近年來抗生素的使用已受到控制,但有專家指出在農村地區,抗生素的使用率驚人,近78.5%的農村居民在感冒時會服用抗生素類藥物,而往往他們認爲自己喫的是“消炎藥”。

1

消炎藥與抗生素的區分

消炎藥

在醫學上,消炎藥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如可的鬆、氫化可的鬆、地塞米松激素;另一類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消炎止痛藥

消炎藥是對抗炎症的,就是減輕紅、腫、熱、痛等現象。

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都會含黴素、西林、環素、沙星、磺胺等字眼,其說明書上也會有“對某某細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字樣。

扁桃體炎、鼻竇炎、肺炎、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等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普通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結膜炎等一般不需要抗生素。

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往往只需要兩年,而開發一個新藥卻需要耗費10年甚至20年,而且再強大的抗生素都有被細菌攻破的可能。因此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很關鍵,細菌沒有了藥物的壓力,其耐藥的本領也會慢慢消退。

3

如何遠離真菌、細菌感染?

除了慎用抗生素,我們也可以從一些自身角度遠離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1

提高自身免疫力

平時人體有免疫系統,自身的抗體會監控、識別入侵者。當細菌、病毒接近細胞時,抗體會將自己緊鎖在入侵者的“盔甲”上,白細胞發現信號後即會吞噬入侵者。因此提高細胞活力對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菌菇類富含多種營養元素,18種氨基酸、30多種酶、菌多糖等,不僅能誘導人體產生幹擾素,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襲,還有較好的輔助抗腫瘤、抗動脈硬化、改善白細胞等能力。

因此,日常的膳食中不妨多喫些香菇、木耳、平菇等。

2

勤洗手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人的雙手平均攜帶1000萬個細菌,比“細菌炸彈”抹布還要多,正確洗手能減少30—50%的疾病!因此學會正確洗手、勤洗手,很重要。

去完超市、商場;打掃完衛生;使用了電腦鼠標;接觸了寵物……都要洗手,可用洗手液或肥皂,進行搓洗。

3

消毒傷口

不小心割傷、劃傷,即使傷口不深,也要能夠進行消毒。

建議家中常備碘伏,其比酒精消毒範圍更廣泛,比碘酊對皮膚的刺激性更小,還可在創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易讓細菌及塵埃再次侵入傷口,安全性更高。

太多人患上帕金森病!一分鐘自測風險,3步預防遠離它~

肥胖、三高、動脈硬化…這些“傷心事”讓40歲的人,有了60歲的心臟!

文章內容整理於網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