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和沭陽

2018年江蘇語文高考試卷,居然考到我的家鄉沭陽——清代文學家袁枚寫的《重到沭陽圖記》。這讓我十分驚訝,高考總是竭力避免地標性內容,因為可能會產生不公平。

這是個喜事,沭陽人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幾乎刷爆了屏。沭陽的考生和家長更是歡喜得要命,似乎那是一道送分題。其實,大概除了沭陽兩個字,這道題目的答案,你依然還是那麼的陌生,沭陽的考生,並沒有討到半點好處。真要是道送分題,出題人豈不被外地人罵死?要火的,可能不是沭陽,而是袁枚。

高考與沭陽這個話題,沸沸揚揚兩三天,現在一片寂靜,人們該吃吃、該喝喝。按理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我的文章應該到此結束。可是,沭陽人嘴裡左一個袁枚、右一個袁枚,城區這裡一個雕像、那裡一個簡介,但對袁枚,以及袁枚和沭陽的淵源,很多人不甚了了。我的文章,還是繼續吧,簡單說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袁枚是什麼樣身份的人?

汪曾祺說,「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這個袁子才,就是袁枚,號簡齋,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隨園,地點在南京師範大學本部,故稱隨園校區,是我的母校。

袁枚,很有才。是個神童,7歲入私塾,12歲與師傅史玉瓚同中秀才,同進縣學,賦《銅鼓》詩立就,腦瓜子好使。

24歲考取進士,300多人應試,袁枚名列第五,春風得意馬蹄疾,成為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中央辦公廳正處級秘書,雖吃的七品俸祿,但作為皇帝近臣,位置不可小覷。皇帝看中的苗子,放在翰林院學習兩三年,搞個結業考試,就可以上崗,將來都要做國家棟樑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袁枚不爭氣,翰林院學兩年滿文,乾隆面試,滿文成績列下等,被外派為官,先後於江蘇溧水、江浦、沭陽、江寧任縣令七年。可見,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那是相當重要啊。這件事情,全賴袁枚自己,不好好學習滿文不說,還譏諷滿文像「蝌蚪」一樣,這不是自找的嘛。

從皇帝身邊來到京外為官,對袁枚是個不小的打擊。特別是那時的沭陽,「民好訴訟,性懶惰,思賭博,好爭鬥。」這樣一個縣窮人刁的地方,誰想待呢?沭陽人不用生氣,是不是如此,心裡有數。我們以沭陽人的身份為傲,但不能以沭陽人的缺點為榮。

袁枚是什麼身份?清朝有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但我說,袁枚更像一個「網紅」,人生經營得紅紅火火。

經營的主要基地,就是南京隨園。

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在江寧知縣任上,以300兩銀子在江寧(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借口有病,辭去江寧知縣職務,歸居隨園養病。後來,父親去世,上書朝廷專心贍養母親,獲得批准。從此,袁枚一面居家守孝,一面修葺隨園,開始了近五十年的輝煌文學創作生涯,更是一段難得的快意人生。

隨園,原為曹雪芹祖父曹寅所建,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袁枚修修整整,大概花了兩年時間,當官那幾年掙的3000多兩銀子所剩無幾。曹家被抄家,隨園歸隋家,隋家被抄家,隨園破敗,被袁枚買下,就這麼個過程。

隨園打造好以後,袁枚宣布,全面對外開放!門聯上題:「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不但開放,還大造輿論,《隨園詩話》云:「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

一說是大觀園原型、曹雪芹曹大V的家,隨園立即就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各級官員無論出差還是路過,到南京一定要去隨園,地方官常常在隨園設宴款待。甚至乾隆下江南,都指名要去隨園,但是,但是,袁枚居然給拒了!而且最後還真的沒有去成!袁枚是想出口氣嗎?有可能吧。袁枚與曹雪芹年齡相當,也就差個一兩歲吧,遠在北京苦苦度日的曹雪芹聽說後,不知會怎麼想呢。

一個園子,光看看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特色,中國人個個都是吃貨,美食這個切入點,袁枚抓得很准。

袁枚自己就是個美食家,只要聽說誰家有好吃的,就把自家的廚子派過去學藝。他有一個廚師,叫王小余,二人雖是主僕,卻是知己,袁枚讚歎他廚藝高超,廚德高尚。後來王小余過世,袁枚更是「每食必為之泣」。在沭陽任職,袁枚最喜歡吃的是豆腐宴,曾為請教海州(連雲港)一道芙蓉花豆腐的做法而三折腰。

美食吃多了,自然見識就高,袁枚寫了一部《隨園食單》。他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他還說,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你想想看,要吃多少美味,才能寫出如此真知灼見。《隨園食單》,共記載飯菜茶酒326種,大多以簡潔的筆法記錄製作方法和心得,非常實用。

他在隨園開辦的餐廳,屬於高檔私密廚房,接待的都是達官貴人、鉅賈豪賈,一句話,你要就很有地位,要就很有錢財,要不就是文化名人。每有客來,他都叫人將餐桌擺到景緻極美的亭榭,還安排自養的美女為之唱歌跳舞,隨園的餐飲生意非常火爆。你想想,這些客人,誰是缺錢的人呢?

在那時,南京隨園已成為官場、生意場、文化界的交際中心。這是個圈子,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擠進來的,袁枚,就是這個圈子的組織者。

單單投資餐飲,袁枚還不滿足。

出書。各個階層,統統拿下。高雅人士,我有《隨園詩話》,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一般人看不懂的;小小百姓,我有通俗小說集《子不語》,類似現在的《琅琊榜》、《射鵰英雄傳》,其中就有沭陽的奇聞異事;世俗人家,我有《隨園食單》,買一本回家照著菜譜做菜,酷啊,相當於電視欄目《跟著袁枚學做菜》。你不服不行,人家筆杆子硬啊。

做「包租公」。隨園300畝地,袁枚把一些田地、山林、池塘租給13戶人家,坐收地租。

辦培訓班。袁枚24歲中進士,又是美食界第一、文化屆數得著的名人,和禮部尚書紀曉嵐合稱「南袁北紀」,收的學生很多,其中三分之一是女學生(社會風氣很開放嘛)。

接受饋贈。對活動邀請和軟文撰寫工作,袁枚來者不拒,只要給足銀子,一定周到服務,類似於現代名人參加各種活動和綜藝節目,往那一站,隨便說兩句就來錢,收入可不得了!袁枚文集中,替人寫的人物傳記、神道碑、墓志銘、墓表、行狀行略等,佔有很大比重。

袁枚的一生,除了官員外,以地主、文人、出版商、教師、名人的多重身份經營人生,獲利豐厚。80多歲去世,家裡有好幾萬兩銀子、價值無數的古玩珍寶,以及一個300畝的園子和房產。

人脈橫跨商、學、官三界,名利雙收,是個了不起的成功人士!

第二個問題,袁枚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袁枚有才華、有頭腦,文學成就巨大,自不必說。他寫的《祭妹文》,情詞懇切,還有他的《哭三妹五十韻》、《哭阿良》詩作,都是動真情的好作品,我非常喜歡。

今天說些你不一定知道的。

喜歡拍馬屁。26歲外派縣官,和老師尹繼善告辭,尹繼善說,你小子準備怎麼做官啊?袁枚說,弟子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繼善是德高望重的國寶級大咖,有些不悅:年紀輕輕不務正業,會浪費你的大好才華啊。袁枚說,老師啊,您有所不知,現在社會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啊。尹繼善很高興。袁枚出來說,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就剩下九十九頂了!這馬屁拍的,屬於踏雪無痕、落葉無聲、行雨無紋型,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同時代的歷史學家章學誠,曾諷刺袁枚:「權貴顯安,無不逢也;聲望巨公,無不媚也。」達官顯貴、鉅賈豪賈,袁枚都喜歡諂媚逢迎、拍人馬屁。話有點重,但並非捕風捉影。比如,袁枚與皇親國戚福康安、與和珅的弟弟和琳,都交往頗深。福康安自不用說,和琳歷任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工部尚書(建設、交通、水利部長)、四川總督(四川省委書記兼軍分區司令),都是位高權重的人。

風流成性。一生納妾眾多,有姓氏記載的就有十人,八十大壽還納一妾。70多歲,看上一位小姑娘,人家曾祖父和袁枚同年參加科舉……他做老師,就收了很多女弟子。任沭陽縣令時,納了一妾,叫陶姬,是不是沭陽人不清楚,十二年後病逝,袁枚寫《哭陶姬》:「十二年來涼月色,照人春夢盡今宵。」陶姬,是他一生最喜歡的兩個女人中的一個。

但這並不算什麼,袁枚還是個雙性戀!他對龍陽之美心嚮往之。《隨園軼事》中載:「先生好男色,如桂官、華官、曹玉田輩,不一而足。而有名金鳳者,其最愛也,先生出門必與鳳俱。」有各種李郎、慶郎、桂郎、曹郎、吳郎、陸郎……過了60歲,收了一個叫劉霞裳的男弟子,每次出遊登山,一定要帶著。

對好色,袁枚自己毫不隱諱。他曾在文章中說,「惜玉憐香而心不動者,聖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在他看來,惜玉憐香,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不知道惜玉憐香的人,絕對是禽獸。給他這麼一說,你不惜玉憐香都不好意思。

這樣的人,自然有人看不順眼。當時,章學誠最討厭袁枚,說他這樣的人渣,應該被凌遲。時任江寧知府,也就是南京市委書記的劉墉劉羅鍋,也覺得這個人「傷風敗俗」,決定搞掉他,大概歸於除黑打惡之列吧。劉墉比袁枚小2歲,但人家是官二代,父親劉統勛當過宰相。袁枚不傻,立刻給劉墉寫馬屁詩吹捧,又找到大咖朱筠出來求情,才保住了腦袋。

「通天老狐,醉輒露尾。」這是清代文學家洪亮吉對袁枚的評價。

袁枚講自己:「好味,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畫,又好書。」其詩中說,「有目必好色,有口必好味。」實話實說,乃性情中人。

第三個問題,袁枚在沭陽幹了些什麼?

乾隆八年至十年(1743~1745),袁枚任沭陽知縣,那時只有28歲,是個青年才俊。

沭陽一直是個窮地方,其時尤甚,災害頻仍,萬戶蕭疏,百姓窮苦,「飢口三十萬,餓斃者不計其數」。袁枚這樣描述:「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我們沭陽人總是津津樂道袁枚做沭陽縣令,如果你仔細讀讀袁枚的詩文,一定會很沮喪,因為袁枚筆下的沭陽,基本就是水災、旱災、蝗蟲、瘟疫、窮苦、餓殍什麼的,這也不怪袁枚,當時的沭陽就這樣。

袁枚到任後,的確幹了不少實事。一到沭陽,便將災情上報朝廷,請求減免沭陽多年農業稅,喜獲批准,及時開倉賑濟災民,大力扶持蠶桑業,恢復農業生產。同時,嚴厲管束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據史載,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治理縣政,袁枚很有一套,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最大的政績,是興修水利。袁枚詩中寫道:"朱提數挺田千頃,為少如金水數灣。"意思是,有錢人光知買地,卻不修水利,既導致水患,又導致旱災。他這樣描寫:「浮天水失東西路,入境蝗如早晚潮」、"十載花封煙浪里,可無遺恨六塘河"。發大水,在那時的沭陽是常事,百姓苦不堪言。袁枚一到任,便發動百姓修渠治水,率人浚河築堤,整治六塘河、沭河,加固子堰,做了一件大好事。

沭陽興修水利,是朝廷引水入海工程的一部分,政府統一部署,財政撥款為主,單憑當時沭陽的財力,是無法獨立完成的。經過袁枚爭取,六塘河沭陽地段,國家撥帑銀4800餘兩。這件事,實實在在造福沭陽百姓,袁枚功不可沒。

客觀地說,袁枚在沭陽,只有大概兩年時間,你說能幹多少事情呢?估計多不了。把袁枚說成是沭陽人的大救星,不是唯物主義者。歷史上,為沭陽人謀幸福的縣官多的是,袁枚只能算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吧。

袁枚在沭陽,很注重培養人才,最典型的是呂又祥。

呂又祥老家韓山大呂庄,後到縣城忠武街購置兩處宅田,建起呂府大院,原來的城北公園,即現在的虞姬公園,就是呂家的後花園,裡面的逍遙廳,是呂家的遺存建築。沭陽縣城的呂巷,因呂家而命名。那時的沭陽,呂家是名門望族。

呂又祥17歲時,在沭陽縣衙練習簿書,也就是在縣委辦搞搞文書、做做服務工作。當時的縣委書記是誰?就是袁枚!呂又祥聰明能幹,袁枚很器重,「倚恃如左右手」。整治六塘河,袁枚交給呂又祥全權負責。

袁枚回到南京,呂又祥跟隨而來,幾年後,在袁枚推薦下,呂又祥北上,因治水有功,授都水屬官,分管東河水利,後補滕縣主簿。乾隆二十九年(1764),治理定河有功,被提為曹州府同知,因政績卓著升任常德知府,也就是地級市市委書記,是袁枚栽培出來的沭陽籍官員。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到沭陽作客,呂嶧亭率人趨前30里迎接,「延候於十字橋」,地點就在今天的十字街道。呂嶧亭是誰?就是呂又祥的長子。袁枚與呂又祥師生見面,「徹夜敘舊,飲酒賦詩,相得甚歡。」

此次回沭陽,袁枚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文中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江蘇語文高考試卷文言文閱讀,就是這篇文章。

呂又祥因病於70歲時去世,袁枚聞之痛哭不已,奮筆撰寫《常德府知府呂君墓志銘》。

至於袁枚手植藤,沭陽人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有個傳說,真假難辨。袁枚任沭陽知縣時,一次審案前暗示原告、被告行賄,再在堂上將雙方賄賂公開,斥曰:「爾兄弟擅敢賄囑長官,玷我清名。」當堂據理宣判,雙方口服心服,可將「原銀帶回」,「歸啟視之,則原包內並非銀,乃斤兩相等之細碎沙礫也。」到底是為了顯示公正,還是順帶著受點賄,說不清楚,專家們研究去吧。

最後總結:袁枚,文學大家,很有才華,也很有經營頭腦;個人品行有瑕疵,不怎麼樣;在沭陽,還是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的。這就是我的看法,實事求是。

2018年6月13日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