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這樣記載:“剝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爲湯宜可。起遲便枯。”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

  “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清明前的河蚌最乾淨,肉質最肥厚,而且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之功效。

  大蚌一般幾兩,超過一斤不稀奇。河蚌形狀是扇形的,墨綠色的硬殼上長着一圈套着一圈的花紋。江南地區的河流港汊裏都有河蚌的身影,尤其是淤泥較深,且腐殖質較多的大河中。

  挑選河蚌,絕非個頭越大越好。中等個頭河蚌較爲鮮嫩,不會過於肥膩。從外殼看,富有光澤,表面光滑的,外圍帶有青色的河蚌,較爲新鮮。

  河蚌撿回家以後,不要急於烹調,而是要放在清水裏,並在水裏放點鹽,這樣養兩至三天,待其吐盡沙泥後再烹製,鮮味尤爲突出。把養好的河蚌取出,用清水漂洗乾淨。先用刀子沿着蚌殼邊緣切出一條縫隙,再將刀子沿着縫隙插進去撬開。蚌殼打開後,將蚌肉挖出放入盆中。摘除灰黃色的鰓和背後的泥腸。

  河蚌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紅燒,可以爆炒,還可以燉湯。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等,都是初春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無論哪種做法,烹飪時都不用放很多鹽,更不用放雞精味精,以免失去河蚌的天然鮮味。

  老杭州人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爲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蚌肉洗乾淨之後,切成細條,佐以各種調味作料,或燒、或烹、或燉,如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等,都是初春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

  鮮白的濃湯,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熱氣騰騰地端上桌,都會叫人食慾大振,如神仙一般快活。配上春天才上市的頭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極力推薦的吃法。

  河蚌湯講究的就是一個鮮字,不要再加雞精,否則太鮮了,兩條眉毛可真就保不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