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记载:“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宜可。起迟便枯。”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

  “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清明前的河蚌最干净,肉质最肥厚,而且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

  大蚌一般几两,超过一斤不稀奇。河蚌形状是扇形的,墨绿色的硬壳上长着一圈套着一圈的花纹。江南地区的河流港汊里都有河蚌的身影,尤其是淤泥较深,且腐殖质较多的大河中。

  挑选河蚌,绝非个头越大越好。中等个头河蚌较为鲜嫩,不会过于肥腻。从外壳看,富有光泽,表面光滑的,外围带有青色的河蚌,较为新鲜。

  河蚌捡回家以后,不要急于烹调,而是要放在清水里,并在水里放点盐,这样养两至三天,待其吐尽沙泥后再烹制,鲜味尤为突出。把养好的河蚌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先用刀子沿着蚌壳边缘切出一条缝隙,再将刀子沿着缝隙插进去撬开。蚌壳打开后,将蚌肉挖出放入盆中。摘除灰黄色的鳃和背后的泥肠。

  河蚌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红烧,可以爆炒,还可以炖汤。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无论哪种做法,烹饪时都不用放很多盐,更不用放鸡精味精,以免失去河蚌的天然鲜味。

  老杭州人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蚌肉洗干净之后,切成细条,佐以各种调味作料,或烧、或烹、或炖,如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

  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地端上桌,都会叫人食欲大振,如神仙一般快活。配上春天才上市的头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极力推荐的吃法。

  河蚌汤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不要再加鸡精,否则太鲜了,两条眉毛可真就保不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