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诗歌。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相信大部分朋友们对这首诗歌,并不是特别耳熟能详。诗歌的大概意思是:江南水乡又到了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形成美丽的景观。后五行反复咏唱,描写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非常适合小朋友学习。这也是在当前大语文学习环境下做出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们以后语文很难考100分,国学知识会占到语文知识的30%。这样大家也看出了语文学习的大方向。

相反,相信《咏鹅》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甚至没有入学之前就已经会背这首诗,当然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也一定有所了解。

《咏鹅》这首诗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被《江南》取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不是说《咏鹅》它不重要,也不是说它的意境不好,或者说不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他是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的。但是因为当前大语文学习环境下,用《江南》作为小学生的第一首启蒙古典文学,这就要提示,或者警示,我们大家以后在学习语文方面涉猎要广,要深,要有厚度。这是在打破以往的传统形式,重新拾起我国文化精髓。


首先,面对「《江南》(江南可采莲)为何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个问题,小徐要问问大家在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江南》(江南可采莲)真的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了吗?

其实,按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咏鹅》出现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栏目,在课本的第16页(如下图所示),是一年级学生最早接触并让背诵的第一首诗。

大家都知识,在小学课本中,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相当重要,是学生必须积累的内容,不但会背还要会写。从这一点而言,《咏鹅》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没排在正课中而减弱。

而《江南》则出现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在课本的第58页(如下图所示),是以重点讲读课文内容出现的,可见地位也相当重要。

那么,为什么一年级语文要对《咏鹅》和《江南》做这样的安排呢?

一、从诗词内容和传达的思想情感来看

《咏鹅》和《江南》都篇幅短小,内容取材于人们熟知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童趣。而且两首诗都有地域差别,一个常见于农村,一个常见于江南,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对孩子们来说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将《江南》做为讲读课,是因为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从识字安排来看

部编新语文教材相比旧教材一方面加大了识字量,并且更侧重对生活中常用字的认知,另一方面按照从易到难的识字规律进行安排,《江南》这首诗中的字不但笔画简单,而且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因此既保证了识字量,也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每课安排三四个「我会写」的字,同时也安排了9-11个「我会认」的字,《江南》一课中「我会认」的字包括「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字,而如果将《咏鹅》做为讲读课的话,要从中挑选九十个「我会认」的字的话,相对「江南」中的这几个字而言,不但笔画多,而且在在生活不常见,会增加识字难度。

三、从两首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

《江南》选自《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机关专门从民间采集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乐而成,一方面因为诗歌源自民间,所以非常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且比《诗经》《楚辞》要好懂得多,是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的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作。因此,《汉乐府》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学成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咏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所写。只代表了个人诗坛上的卓越地位。

四、从两首诗的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可模仿性来看

在诗坛上,《咏鹅》的艺术手法相当高,比如开篇先声夺人,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并结合动静、色彩等,将鹅的形神刻画的活灵活现,可以说,本诗虽然出自一个七岁孩子童之手,但是历年来被诗人大加推崇,可见艺术性之高。

《江南》因为出自民间,是劳动人民结合「采莲」时的情景,来表达人们愉快轻松的心情,其言辞和手法均浅显易懂,不饰雕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江南》更容易模仿。拉近了诗歌与孩子的认知及模仿的距离。

例如,学了「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结合生活中鸟在枝头飞来飞去的场景来模写成「鸟戏枝叶间,鸟戏枝叶东,鸟戏枝叶西,鸟戏枝叶南,鸟戏枝叶北。」让孩子体会创作的快乐。

综上所述,正像部编语文教材的编者们所言,新编语文教材历时三年,修改了数次才编制而成,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选入和编排,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力求既适应学生的学情,又能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学生,又能传达文学作品「立德树人」的作用。对《咏鹅》和《江南》而言,两篇小诗都特别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而一篇安排在《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栏目,一篇安排在第三单元第3课作为讲读课出现,都恰恰说明两首诗的重要性和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适合性,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咏鹅 》唐 ·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很明显,这两首诗词都适合小学生。但随著家长对孩子们教育的投入,骆宾王的这首咏鹅,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学过或者都听过,在娘胎里,或者是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让孩子学过了,所以说,在小学的课本里再学这首诗有点重复,也过于简单了。而《江南可采莲》这一首乐府诗词,大部分的家长都没学过,但这首诗又很适合孩子们,用这首诗词来代替《咏鹅》,还是有所考虑的。


答:「江南可采莲」《江南》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它看起来简单,简洁,实际意境优美意象繁复,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诗,甚至可以说连一些现代成年人都只是明白表意,实际内函并不太懂。《江南》釆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釆莲人釆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她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釆莲俊男美女的歌声和笑语融成一片,看,许多小伙子和釆莲姑娘们正在调情说爱呢。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妙在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诗歌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时作者双眼所见之美景,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游动为引线,看呀鱼儿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东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在莲叶的西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南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北面。这即是眼前美景,又是釆莲′姑娘小伙子们口中所唱的歌声。全诗一气呵成,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如闻起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浮想联翩,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反复咏唱,余味无穷,极富「禅意」。全诗如下:《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釆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这里含「适宜」,「正好」的意思。

相比之下《咏鹅》诗表面看是复杂实际上意境就比较简单一些了。全诗如下:《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现在就可以明白了吧,把「江南可采莲」《江南》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也就不奇怪了,主要是教材与时俱进,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诗歌,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为启发式教学垒好首块垫基石而打基础。完毕,谢邀。


作为一个刚走过一年级的家长,我觉得江南明显比咏鹅好,江南这首乐府诗,从设计上来说,非常朴素,简单,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没有文学功底的,但这首诗只要认识那几个字,便能很好理解,而且刚入学的小朋友识字也很少,这首诗则大部分是重复的片段,加上东西南北,让学生很好记忆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反观,咏鹅,之所以我们感觉好背是因为这是启蒙诗,很多人从小就会跟著大人背,但你随便问个一年级学生,有几个能完全理解诗的意思,尤其是「曲项向天歌」,让老师解释起来都有些困难,其中的文字更是难写,让刚入学的小朋友去记去写鹅,浮,绿,歌,掌,拨,清,波,有几个能受得了。国家编的教材,本身就应适合大部分孩子的,对于小部分上补习班,超前学习的,还是另当别论吧。另外不要以大人的智商水平去要求孩子的学习,切记切记,


新部编的语文书,看了一下,教材文章特别陈旧老化,果然和主编年龄一样的老……版面设计也完全没有苏教版的用心良苦


关于用《江南·可采莲》取代《咏鹅》成为小学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其实「江南和咏鹅」各有千秋,都可以供小学生学习,只是我国古代的优秀诗篇太多,很多的诗都适合小学生朗读。《江南可采莲》和《咏鹅》我认为都可以作为一年级课文,荷叶鱼儿与白鹅浮水都是孩子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无非《江南可采莲》作为汉代、汉乐府,要比《咏鹅》这首唐诗的年代久一点,二者都能让小学生、儿童,朗朗上口,都是诗中有画,生动形象很有生活情调,读来上口容易记忆。

我从来没有分辨这二首诗,谁好谁坏,只能说都好都值得学习。无非是一年级的课本容纳量有限,替换一下也好。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时代因素、人本因素,但都没关系,小学生学哪首都一样。在课堂学了《江南可采莲》也可以课外读一读《咏鹅》。

这是本人的一点肤浅的回答,谨代表我的观念。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个人认为小学课本的改革其实是教材内容在深度上比以前提高了。从作品的体裁上分析,《咏鹅》是唐诗,《江南》是汉代的乐府歌,在唐代之前,并没有特定格式的诗出现,作为诗歌的鼻祖《诗经》最早记录的也是各地的民间优美动听的歌曲。《诗经》里的「风」记录各地的「国风」,民情民俗的民间歌曲记载,「雅」为「正」,是当时贵族们流行的歌曲,「颂」是朝廷举行祭祀的乐歌,所以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要能够「唱」!汉乐府的诗歌是汉代的「雅乐」,其乐理性、文学性、规范性是国家标准,在地位上来说就远超「咏鹅」。「咏鹅」现在是幼儿园里就教唱的一首诗歌,再放到小学教材里就脱节了。所以,现在的小学教材改革是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进行了通篇布局,内容更加深入细致,这也和现在语文教材的改革相契合,要多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把古文的内容充实到教改里面!所以今后语文学习的重点肯定是古文!

如果觉得好的请给我点赞,添加关注!

个人观点,还请各位教育达人斧正!


最后四句,朗诵起来感觉傻乎乎的。如果配上音乐,就不同了。音乐有结构变化。


个人觉得,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的价值,不管选的是那一首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诗都要它的用意。

像这首就不错,诗中著重点出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不仅让孩子认清现实中的四个方向,同时也寓意著让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孩子认清自己人生的向虽然跟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讲人生还为时过早,但并不妨碍它寓意的深远。

这仅是个人的观点,有不认同的可以留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