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江南指楚國郢都對岸的東南地區,範圍很小,郢都即今江陵。

戰國時期,楚國不斷發展壯大,江南的範圍亦隨之擴大,包括今武昌以南及湘江流域。

秦漢時期,江南指長江中游以南的地區,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

唐朝早期,稱江南道,包括今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起四川,貴州,東至海濱的近半個中國。

唐朝中期,江南道一分為三,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東道又分為浙西,浙東,宣翕歙,福建四道,江南西道分為湖南道和江西道。

宋朝時期,改道為路,設有江南東路和西路,東路大致包括今南京,皖南,贛東北部,西路則約等於今江西全境。

清朝時期,設江南省,包括今江蘇,上海,安徽三省。

時至今日,受文學作品及文化名勝影響,大家心目中的江南地區,大致是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中間的上海市則被大部分人獨立看待。


在歷史上從唐代時期的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江南道範指長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東直至海濱,自秦漢以來是最名副其實的江南地區。在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庭將江南道細分為江南東西兩道和黔中道三部分。

現今主要指的是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的全部地區。


江南,字面意思就是長江以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在東周時期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地區。

明清時期,江南主要指江西省以及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地區。代表文化主要有吳越文化,金陵文化,贛鄱文化。


謝謝邀請!

說到這個話題,就要說到「江南」的概念!

其實,江南這個概念,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唐詩宋詞所構建出來的文化江南,另一個是現代的新江南!

如果說是現代的新江南,那肯定不包含現在的揚州,沒有這個經濟水平就不要去參與,讓一大票經濟發達的城市們去佔C位去。

但是,如果說是唐詩宋詞裡面的江南,那就只有現在的揚州能夠擔當核心了。

當然,這是最早的唐詩所構建的文化江南,到了明清時期,蘇杭發展起來了,文化江南的概念擴大,蘇杭囊括了進去。

網上現在對揚州是不是江南爭論不休。就是沒有搞清楚到底說的是現代的新江南還是唐詩里的文化江南。

更有甚者,甚至說「煙花三月下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下的是南京或者蘇州甚至杭州等等,這很有趣。還有一種質問聲色峻厲:揚州分明在江北,怎麼會是江南?!

實際上,這種聲音把「在」與「是」混為一談了,或者說,他們「小」看了江南。

揚州在長江以北,這是任何一位小學生站在地圖前都可以作出的判定。這屬於地理常識,古人也知道。

隋煬帝在《泛龍舟》中說得非常清楚:「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若單從地理角度考察,今天江南核心區域蘇州也不在江南,而是江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現成的例子。這江東便是吳中(蘇州)——項羽早年起兵伐秦之地。

真正的地理上的江南,倒是長江中游南岸區域,如此說來,是不是有些可笑?

拋開地理概念說揚州,就回到了爭論的焦點。以揚州為江南,首先它是一個文化概念。

唐代詩人杜牧在詠揚州二十四橋的詩中謂:「秋盡江南草未凋」,在揚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詩人當然知道長江在什麼方位;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位江西人依然把揚州視作江南;明代狀元楊升庵在《浣溪紗》中云:「江都猶唱寶兒憨,斷腸春色在江南。」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揚州……前幾年,蘇州大學范伯群教授和台灣學者陳信元先生合作發行了一套叢書《名家廣場·江南風情》,展現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紹興五城文化風貌。視揚州為江南,蘇州大學的范先生會不知道揚州在江北?

隋開皇九年,隋文帝正式改「吳州」為「揚州」,這裡的這個揚州,就是現在的揚州!如果揚州當時還沒有金陵繁華,隋煬帝怎麼會去揚州?

早在西漢時的廣陵,就有十四萬人口了(有史書記載),可見繁華之一斑。

至少西漢起,揚州就是玉石雕刻加工中心,揚州周邊方圓千里可沒有玉石礦,既然(金陵)南京或者蘇州杭州值得「煙花三月」去觀賞並且更加值得「腰纏十萬貫」去消費的話,為什麼玉石中心不是在南京等地?揚州不繁華的話,手工業會發達?沒有大量的富人定居揚州使得財貨相聚,會有這樣的玉石消費能力?蘇州在唐宋時候被古人稱為江東,蘇州經濟的發展,是在明朝中期開始的,崇禎年間的《吳縣誌》,對閶門一帶的繁華夜景有這樣的描繪:「千家燈火似揚州」,如同今天形容蘇州無錫是小上海一般;那麼杭州呢?那要等蘇東坡去修蘇堤然後再等待南宋改造發展了…

揚州的繁華,在明清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揚州的稅收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要知道當年揚州所在的江南省的稅收是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的。京劇的前身四大徽班也是在揚州並且從揚州前往京城的。

從隋朝開始,歌詠揚州的詩詞開始越來越多,幾乎所有關於揚州的柔麗詩句均出於隋後:什麼「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還有死都要死在揚州的「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唐朝),什麼「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宋朝)等等等等,光唐詩就百首以上,唐詩宋詞中,杭州主要有名的就是錢塘,蘇州是姑蘇,而揚州處處都有名,廣陵,維揚,江都,雷塘,竹西,瓜州都能在唐詩宋詞中出現!還有著名的那句「揚一益二」,這句話可是在唐朝出現的,可不是說的隋朝以前的九州之揚州省!「揚一」說的就是現在的地理的揚州。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揚州歷代詩詞》,煌煌四卷,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近兩萬首詩詞,其中唐代詩人150多位,詩作570多首。即便如此,編錄者還是特別說明,這只是按照既定標準選錄的作品,並且還不可避免有遺漏的情況存在。

揚州的琢玉工藝源遠流長,據相關史料記載,揚州的玉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書經·禹貢篇》中有"雍州貢琳琅"、"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崗,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證明在夏代時的揚州一帶已有了玉器製作工藝。

請注意:這裡的「揚州貢瑤琨」裡面的揚州,絕對是九州之揚州省的概念!而不是當年的廣陵(今揚州)

可是至少從西漢到到今天,玉石中心為什麼都一直是在現在的揚州?有疑問的可以查找一下當年「揚州省」的範圍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還有哪裡是玉石玉器中心?就是今天你去烏魯木齊的大巴扎,當地的維族商販都在吆喝「和田玉,揚州工」,話說古代從和田運送到揚州,可是個龐大的工程。

玉器在中國古代,絕對是大宗的奢侈品,而這個奢侈品中心(消費中心)就設置在現在的揚州,所以可以這麼說,當年的九州之「揚州省」的精華,就在現在的揚州,也只有現在的揚州才能有資格使用「揚州」這個名字。

所有的事物,都不會孤立的存在,比如幾百首的詩詞歌詠揚州,但是,玉器中心卻在南京,揚州菜系卻出現在蘇州,服務業鼻祖的三把刀誕生在杭州,如果這樣的話,這個詩詞肯定不是歌詠現在的揚州了!一定歌詠的是「揚州省」的廣大區域!

所以,雖然有千百首詩詞歌詠揚州,還要看這些大詩人是為什麼歌詠?——其實唐詩中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因為揚州的繁華!

李白從成都長安洛陽一路走來,走過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是見過大世面的,揚州要是不繁華到令他驚嘆,李白是詠不出「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從李白的詩文看,他曾七次來過揚州。開元十四年(727)第一次到揚州時,李白才27歲,年少氣盛,行俠仗義,一住就是一年。據他自己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他因此在揚州結識的朋友甚多,詩酒流連。就在與揚州朋友告別時,不知是在城裡哪一家酒店,他醉醺醺地寫下了那首《廣陵贈別》: 「玉瓶沽美酒, 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 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綠水, 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 何須醉別顏。」 他將坐騎系在垂楊柳下,並沒有故意在朋友面前扭捏作態,而是豁達大度地說:「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這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李白,漫遊天下,說走就走,下次還會再來。

揚州繁華了兩千多年,富人聚集,孕育出了揚州菜系(也稱呼為「淮揚菜和維揚菜」,都是專指揚州菜,與其他城市毫無關係。);孕育出了有」三把刀」之稱的服務業鼻祖;奢侈品中心的玉器中心也一直都在揚州;千百首唐詩宋詞歌詠的,也是揚州,揚州是文化江南的核心,還有什麼疑問呢?


自古以江南四大名城揚州,南京,蘇州,徽州這些區域為江南


江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江南大致指長江以南,三峽以東,南嶺以北、武夷山以西的廣大地區。即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以南部分,江西、浙江和湖南地區。狹義江南的一般代表指蘇錫常、滬、浙北部地區。


歷代的江南主要指的是長江流域,杭嘉湖平原,蘇錫常一帶。


江南的範圍有大有小。小的從地理位置劃分,長江中下游以南即江南。大致是浙北,上海、蘇南、皖南、部分贛東北。以前的吳越之地,蘇州,無錫、揚州、杭州、紹興,湖州肯定是吧……


一般泛指江浙一帶!


就是指長江以南,嶺南武夷山以北廣大地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