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今生讀已遲」出自袁枚的《隨園詩話》二七篇。全文如下。

諺云:「讀書是前世事。」余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毛俟園廣文有句云:「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其中「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名聲在死後仍舊被人稱道才算是好,書到今生才開始讀已經算是晚的了。

袁枚的《隨園詩話》這一片段的中心意思是今生開始讀書已經晚了,要抓緊時間讀書。理解一句詩所表達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要從上下句串聯、整段文章中尋求答案,去理解袁枚先生對世人的教誨及勵志之語。

曾經有妄談什麼黃庭堅的所謂的「輪迴轉世」,豈不可笑、滑稽至極!一些標有佛學家的假行僧們抓住一枝一節,喧囂自己「高深」經學,誤人子弟,拖牛入潭,有一點生活常識、懂一點生命所源的同仁們,是不是糊塗了一把年紀!

怎麼不學學袁枚先生的致雅、情趣及明志、淡泊呢!

附錄幾首袁枚先生的詩,大家共勉吧!

1、《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雞》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3、《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袁枚先生說的這句{書到今生讀已遲),跟我們平常俗語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是一個意思。

我們幼兒園的是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玩兒。

到了一年級呢,對於這個學習就有了一個懵懵懂懂的認識,但是呢,也認識的不太那個深刻,但是那個時候其實還好,因為大家起碼有一顆向上的心,會去努力。

其實到了二年級就是開始分流就是好學生跟差學生其實就開始有區別。

三年級呢,就是一個最明顯的分水嶺,就是一些愛學習的學生,跟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就很明顯的分成了兩個兩個不同的陣營,甚至是有點極端。

四年級其實就是一個一般學生來說,一個混的開始,嗯,一直混到五年級。

初中就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轉變,就是出現了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學生學習好的跟差的就很明顯,因為到了初中之後,差學生是是跟不上學科的,我個人就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特別是英語,你某一科一旦跟不上,後面所有的學習全都不上。

所以說,學生的初中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一個良好的契機,如果這段時間能改變的話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普通的學生呢?因為他這個時候對學習來說,本身他就是崩潰的,所以他只能去走向社會學習自己的一技之長,為自己謀一個以後的生路。

所以在上完初中,輟學的學生是最多的,或者是在上初中的過程中是輟學學生最多的。

能升入高中的學生,一些是要麼家境比較不錯的,一些是真的愛學習真好的學生,這一段時間其實高中學生都比較緊張,因為他們有一個很簡單的壓力,就是要上大學。

升大學,可能就是在學生時代的最後一次分流,如果考不上的,有的已經去參加工作了,或者去學某一份技能。

真正能考上大學的學生,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已經因為多年的學習,有的人自以為是解放了,因為沒有人再催他們交作業,那麼去叮嚀和囑咐他們,開始了她信馬由韁的大學生涯。

當大學生畢業的時候,真正到了社會上才知道了社會的殘酷。 在這個時候你就知道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那個刻苦的學習,對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當然這時候你就會想起袁枚先生那句話,

(書到今生讀已遲)

這就是現實的教訓,希望那個在讀的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裡面雖然有典故!但我覺得詩人袁牧說「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意思是:學海無涯,學問一輩子都學不完!從這句話可以看的出,詩人袁牧勤奮好學,嗜書如命。對新知識非常渴望,求知慾強!


說的是宋朝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字山谷,山谷前生喜好文學,他的詩書畫,稱為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他由前生種因,而來生結果,這才引發了明代進士袁枚說:「書到今生讀已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