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鄭國,也就是現在的鄭州市有兩條河,一條是溱河,一條叫洧河。溱河發源於新密縣白砦鎮,洧河發源於登封縣,兩河在今新密市東匯合為雙自河。

「溱洧觀魚」是《詩經》裏記載的美麗傳說,每當春暖花開,清明時節,姑娘們濃裝淡抹,小夥子精心打扮,聚集溱、洧河交流處,觀魚兒戲水,獻鮮花傳情。

《詩經·褰裳》是一位姑娘「溱洧觀魚」後,回到家裡自吟的一首愛情詩。從詩中看到,姑娘家住在溱、洧河中間的一個村莊裏,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美女伴和風雲集,雅士乘朝霞漫步,一位姑娘接受了兩位小夥子的獻花,小夥子一位住在溱河對岸,一位住在洧河對岸。姑娘回到家裡已經好多天了,兩位小子都沒有音訊,她多想有一位不夥子來看她呀!詩中描述了姑娘當時期盼的心情:「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既然你喜歡我,為什麼不提起衣裳蹚過溱水來看我;既然你喜歡我,為什麼不提起衣裳蹚過洧水來看我。姑娘想從兩人中選一位知心人,可以兩人誰也沒有來,心中又愛又恨,從內心發出了怨言,「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假如你沒有給我留下思戀,難道就沒有其他人了嗎?你們也太狂妄了。姑娘彷彿又想起了「溱洧觀魚」的情景,當時想要給她獻花的人難以數計。

《詩經·褰裳》寥寥數行,卻把一位姑娘初戀的心情描繪得惟妙惟肖,《詩經》真可謂是詩中之最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