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愛情的詩歌總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那時人們獨特的愛情觀。其中的情愛詩寫出了禮制完善之初時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展示了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現出了上古時代人們所持有的純正、健康的愛情觀。上古時代,人們對愛情有著正確的認識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對愛情抱有「花開堪折直須折」的態度;對待愛情癡誠專一的態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觀念;對愛情有著癡迷與執著的追求;男女歡會時表現出清新與真純的本色;採取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式的戀愛方式;在愛情觀上逐漸留下禮俗的烙印。《詩經》中的戀愛詩給我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情感光輝,它永遠激勵著我們後人不懈地追求愛情的真諦。

【關鍵詞】 《詩經》 情愛詩 愛情觀 啟示

一、關於《詩經》的概述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本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它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305篇。包括《國風》、《小雅》、《大雅》、《頌》,(《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而我們所說的「賦、比、興」,則是它獨特的表現手法。南宋鄭樵總結道:「風,雅、頌,《詩》之體也;賦、比、興《詩》之辭也。

二、從《詩經》的情愛詩中看古代人的愛情觀

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愛情題材常為中華民族所喜聞樂見。《詩經》第一首便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詩歌。《關雎》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詩·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由內心的感發所產生,而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詩歌來歌頌的。

《詩經》中的情愛詩類型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愛情詩和婚嫁詩,本文僅就其愛情詩這一部分來淺觀上古時代青年男女對待愛情的態度,即他們的愛情觀。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自發的不由自主的情感衝動,同時也是個體的一種自我選擇.這種情愛詩涉及到愛情的酸酸甜甜:有寫幽會親暱的《邶風·靜女》,有寫情侶春遊的歡快的《鄭風·溱洧》,有寫兩情野合歡娛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寫飽含思念的《王風·采葛》,有寫情女想情郎的《鄭風·子衿》,有寫情侶鬧彆扭的《鄭風·狡童》,有寫意中人不可求空餘恨的《周南·漢廣》,有寫表現意中人難以親近的《秦風·蒹葭》,有寫失戀苦澀的《召南·江有汜》,有寫遭到家長干涉的《鄭風·將仲子》,還有反抗家長干涉的《王風·大車》。從以上的這些列舉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經》中的愛情詩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哭,讓我們一起去體會詩歌中充滿坦誠和真摯的感情吧!

1、對愛情有著正確的認識和高尚的理解。

周代,禮儀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這說明當時人們認為男女戀情,人之天性,社會上也對男女戀愛採取了比較寬容的態度,給予了較為自由寬鬆的戀愛環境。如:(國風.鄭風.溱洧)篇:「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這首詩描繪的便是古代鄭國青年男女於每年三月三日上巳節,聚集溱洧河畔,遊樂歡唱,互贈鮮花香草,以定情愛的盛會,它相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勞動青年之間比較自由古樸的戀愛生活。

陽春三月,大地回春,艷陽高照,鮮花遍地,眾多男女齊集溱水、洧水岸邊臨水祓禊,祈求美滿婚姻。那三五成羣,穿紅著綠的農村姑娘和衣著樸素的小夥子,個個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他們歡歌漫舞、笑語朗朗,各自尋找稱心如意的對象。在上古時代,青年男女能有如此歡快自由的戀愛環境,真的是令人身心陶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作者從人羣當中選取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對話。當一位姑娘從人羣中忽然發現自己心上人時,立即跑上前去,主動而熱情地邀請說:「咱們去那邊觀賞觀賞吧!」小夥子一看見姑娘,也許再也無心觀賞盛景了,所以推辭說:「我已經去過了.」誰知姑娘遊興正濃,又懇請說;「咱們再去看看吧!洧水外邊,場面實在浩大,好玩極了。」這三言兩語的戲謔之言,不僅表現了這對情侶在相遇時的歡愉心情,而且刻畫了他們熱情、大方、開朗的性格,在詩的字裡行間,洋溢著追求幸福愛情的強烈感情。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對愛情的認識還是比較健康的、正確的,對愛情的理解也是比較高尚的,而社會輿論上也給予了比較自由寬鬆的環境。可見,愛情這一人之性靈的特有情感早在上古時代就己閃現出了其明媚的光輝.

2、青年男女對愛情抱有「花開堪折直須折」的態度

上古時代,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熱切渴望與追求表現的是比較坦白直率的.如《國風.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這首詩是少女在採梅子時的動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愛情的熱切心聲.詩中的少女由梅樹的果實黃熟脫落,日甚一日的變得稀少,以至漸漸所剩無幾,聯想到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正悄悄地飛速流逝,不禁激情難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愛,並娶她為妻的心音。詩的三章連續用了三個求字,寫出了女子心情的急切,也寫出了她的自重。明明是她渴望男子的愛,卻偏從男子方面著筆,希望人家來找她。這頗有分寸的用語,似直而曲,刻畫了春情萌動的少女複雜的心理與純真的情懷.這首短詩由觸景(梅的變化)而生情(急於求嫁),由興而賦,委婉細膩而又大膽潑辣地表達了女子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上古時代不論男女對待愛情都懷有遵從自然的態度.他們已經感受到了歲月拋人,青春易逝。所以,當愛情要來的時候,就應該積極熱烈的追求.後世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縷衣》)則與《摽有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英國的莎士比亞也早有所言:「青春是不耐久藏的東西。」所以,當愛情經過的時候,就讓我們勇敢地張開雙臂吧!

3、對待愛情癡誠專一的態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觀念

《詩經》中的有些戀愛詩,不僅表達了上古時代青年男女對待愛情的態度,而且還透露了他們的擇偶觀念.如詩經開篇《國風.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萊,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是一首美麗的情歌,唱出了君子對淑女的悉心愛慕和情志專一。詩中娓娓講述的是一個男子的單相思,他的傾慕、愛戀與渴望,而這正是亙古以來每一個人心中對愛情最深的企盼。詩的第一章繪聲繪色的描繪了一幅動人的景象:煦日春風,草木榮榮,河水清澈,水勢洋洋,對對水鳥,關關應唱,相伴而遊。或許是水鳥的鳴唱牽動了詩人的春心,或許是姑娘勞作時的倩影嬌容引發了詩人的愛慕之情,反正就在這剎那間,濤人發現了自己的真愛,找到了心上的人兒.初戀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第二、三章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初涉愛河的小夥子興奮難耐,躁動不安,甜蜜憧憬的複雜心境。「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眼前所見設喻,以河中荇菜「左右無方,順水而流」的狀態比喻君子對淑女的情思綿綿.荇菜參差錯落,無拘無束,順水漂擺,恰似君子追求淑女那忽憂忽喜、極不平靜的思緒。「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寫出濤人對姑娘的迷戀之深,渴求之切。無論白晝或是黑夜,姑娘的倩影都時刻佔據著他的心,揮之不去。「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種因愛而失眠的滋味,哪個初戀的少男少女沒嘗過呢?心裡想念著她,激動中含有幾分憂鬱,憂鬱裏又帶幾分甜蜜。愛上一個人是幸福的,可是對方能否接受自己的愛並酬之以同樣的感情?他不知道,他沒把握。

詩中反覆描寫姑娘採摘荇菜的場面:「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一方面表現了姑娘的勤勞和靈巧,是對「窈窕淑女」的具體刻畫;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的心情.小夥子眼前時常出現姑姐採摘荇萊的身影,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己下定決心,要想方設法贏得姑娘的芳心,姑娘的愛。他要主動接近、親近姑娘,用各種方法使姑娘愉快、幸福。「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一為她彈琴鼓瑟,為她敲鐘擊鼓,讓她欣賞,讓她歡娛.藉助這一切播撒戀情,傾訴心曲,希冀在共度時光中親近而至親密。這也表明君子追求淑女時採取的也是一種比較健康、積極的態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誠心來打動姑娘的那顆芳心。

這首詩不僅生動地刻畫了兩個青年男女美好的形象,而且表現出積極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全詩著意抒寫君子對淑女的愛慕與追求,給人的感受是:「情深而不淫瀆,熱烈而不輕狂。」正如孔子中肯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的首句又以雎鳩和鳴起興,含義深刻。關於雎鳩,聞一多在《詩經通義》中說:「相傳此鳥雌雄情志專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憂思不食,憔悴而死,極篤於伉儷之情。」古人也認為這種鳥有固定的配偶,從不相亂。這說明,在上古時代人們就已經十分推祟那種情志專一的愛情,這也充分表現出了廣大人民過於婚姐戀愛的正確認識和嚴肅態度。此外,《關雎》一詩還透露了古代男子擇偶的條件,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閑、貞靜、舉止安詳穩重的淑女,正如《詩序》中說:「《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

4、對愛情有著癡迷與執著的追求

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為它有著無窮無盡的奧妙,所以才引得人們不懈的追求。要問愛情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我們從《國風.秦風.蒹葭》中便可管窺一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優美深情的戀歌,它所營造的是一種撲朔迷離的夢幻般的詩境。那秋水,那蒹葭,那所思之「伊人」都似籠罩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隱隱約約,時隱時現,飄緲難定。 「白露為霜」既點明時令正當秋季,又點明時間乃清晨。在這樣一個深秋清冷的早晨,在寂靜的水畔,佇立著一個心有所思的人兒。雖然看不清他(她)的臉,卻能看得見他(她)的心。那顆心中的渴念,像這青青蒹葭一樣蓬勃旺盛;秋日早晨的寒意已為初升的太陽驅散,葦葉上的白霜也已化作顆顆滾圓的清露,正一點點消逝在空氣中.而水畔心有所思的人兒卻依然佇立著,凝神遠望,因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埃」.癡情的人兒常會想像「所謂伊人」就在不遠的地方.在這夢幻般的想像中,彼此會遙遙相望,近在咫尺,親密無間。水邊的人兒也正是沉浸在這樣一種境況中.「在水一方」四字,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乃「寓慕悅之情、示嚮往之志」,給人無盡的回味。

這首詩真實再現了熱戀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癡生幻的心態,其實當我們鍾情於某人或某物,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時,那份癡情,那份迷戀,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纏綿,那份執著,雖不著一字,卻盡蘊於字裡行間。《蒹葭》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其量打動人心之處便在於主人公對於愛情的癡迷與執著的追求:路途的險遠阻擋不了他,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使他退卻,他上下求索,不畏艱辛。這首愛情濤唱出了人類永恆的理想與追求主題。人在不斷的追求過程中經受著苦難與快樂,使靈魂不斷升華。因而,愛情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正如法國的羅曼.羅蘭所言:「愛情是一種永久的信仰。」

5、男女歡會時的清新與真純

男女歡會對於戀愛中的青年來說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個戀愛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戀人們對於愛情懷有什麼樣的態度,戀人之間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從他們相會時的情態表現出來。上古時代,青年戀人之間的感情是十分真摯的、純潔的,是脫去了脂粉與物質外殼束縛的,是人之性靈的本原狀態的自然流露。《國風.邶風.靜女》便真實再現了熱戀中的男女清新真純的感情:「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以為美,美人之貽。」

這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愛情詩,逼真自然地描繪了一對戀人熾熱相愛、相約幽會的生活片斷,通篇洋溢著清新活潑的氣氛和愉快逗樂的情趣。詩的第一章,寫男子來到約會地點,末見到女子時的焦灼情狀。「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不僅點出了詩中人物和他們相約會的事件及地點,還表現出男主人公「我」對靜女的讚美,流露出一種傾慕之情。第二章則著重表現男子看到以前姑娘所贈禮物時的激動、興奮、滿足和幸福。那個溫柔、嫻靜、美麗的姑娘送給小夥子一隻「彤管」,這「彤管」看似平常,實不一般,它代表著女子的一片誠心和對他的純真愛情。末章首句寫道:「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這次會面姑娘又送給小夥子一束從牧野採來的荑莛,這一下可讓男子驚喜不已,他連聲稱讚「洵美且異」。其實這種荑莛與上章的彤管一樣是極尋常之物,是女子在放牧勞動中不難得到的,然而在男子的心目中,它卻成了「洵美且異」的珍品。要問男青年為什麼如此誇讚這束荑莛,「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就是最好的回答。原來,荑莛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美,只因為它來歷太不一般了.荑莛為心愛的姑娘所贈,姑娘借荑莛以傳情,男子接受贈物,領略了姑娘的深情。所以,他讚美荑莛並非本意,讚美借物寄情的人兒纔是真心。這兩句詩把男青年開朗的性格,淳厚的感情和愉快的心境都寫的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總之,這首詩將少男少女純潔浪漫的初戀情懷錶現的極為生動傳神,不僅刻畫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樸癡情,而且表現了他們歡樂、健康和真誠相愛的感情。值得強調的是,這對情人彼此真誠相待,情深意摯,在婚姻愛情上並不附加任何條件,這也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淳樸的本色和坦蕩的襟懷。所以,他們的愛情才那樣純真,他們的思想才那樣開朗,他們的行為才那樣大方不拘。

6、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式的戀愛方式

《詩經》中的戀愛詩所描寫的愛情一般都沒有禮教和貞潔觀唸的束縛,沒有摻雜世俗功利的考慮,這也就使得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表露.《詩經》中的戀愛詩存在著許多一見鍾情式的愛情,較為典型的如《國風.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在這首情詩中,作者反覆詠嘆的是「邂逅相遇」,即這一對青年男女是在沒有約會情況下的有緣相會,好象是老天特意安排他們在充滿野趣的田野上相會。在這首詩歌中,沒有男女的山盟海誓,只有那美人的「清揚婉兮」的清秀飄逸的精神和「婉如清揚」的明如秋水的眼睛在男子的眼睛中熠熠閃光。自然的田野,天然的巧合,無聲的對視,這就構成了中國古典愛情所特有的含蓄之美。原本是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只因氣質和形象的吸引, 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們結合的因素單純而直接,激勵他們生命疊合的僅僅是對「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覺,一許「清揚婉兮」的驚心動魄的感覺,將對異性的渴望確證為生命對人性真諦的追求,在瓦解和盪散了一切世俗雜唸的同時,也使此處的「邂逅」兩性血肉關係化生為性靈的合一。

在上古時代,禮制尚未完備,男女間的相識、相知、相戀都有著很大的自由度.因而,在禮教尚未對婚戀生活束縛之時,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式的愛情便成為男女相戀的較為重要的方式。於是,在這自由古樸的大地,在這充滿著青春張力和無邊激情的原野,當男女相遇時,便會很自然地擦出炫目的情感火花。

7、愛情觀上逐漸留下禮俗的烙印

周代,從總體上來說,男女之間的交往已經逐漸受到禮俗的影響與制約。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愛情觀不再是單一因素的結果,而更多地留下了社會禮俗的印記。在當時,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男女青年的婚姻締結已經開始受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約。這表明,告父母,經媒人,已經逐漸成為當時婚姻締結的必要程序。可見,那時禮教對男女之情已經逐漸地有所限制了。而具體到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縛更多,既不願捨棄情郎,又不敢違抗父母的命令。《國風.鄭風.將仲子》就描寫了這樣一位為情所困的女子:「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首詩以女主人第一人稱的語氣,向所愛的人坦率傾訴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男女相愛受到父母、兄弟和鄰居的責難,造成精神上的壓抑。女主人公深深地陷入既盼望他來,又害怕他來,既勇敢相愛,又顧慮重重的矛盾之中。以上分析表明:在上古時代,隨著禮制的逐漸完備,青年男女之間的相互交往、婚姻的締結都受到了社會輿論和社會規範的制約,禮教樊籬已經樹起並深入到人們的意識當中。因而,上古時代青年男女比較自由的愛情觀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禮俗的束縛和影響。

三、《詩經》中的愛情觀給我的啟示

《詩經》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其中的戀愛詩更是給我們展示了人類美好、純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時代那純正、健康的愛情觀。這裡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自然露.這些詩歌不僅表現出了對人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求,而且還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愛情的高尚理解和對愛情的熱烈健康的求,所有這一切都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輝.由於這些戀愛詩篇在感情上都是率真、誠摯、熱烈、淳樸、健康的,都是真情實感流露,因而顯得篇篇精彩,字字珠璣,令人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愛情是聖潔的是人類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 然而,在這一切物質化的時代裏,在這日趨失去感動的時代裏,我們所缺少的也正是那處於生命本原狀態的情.現代人的愛情觀上似乎已不在那麼純潔,所謂的一夜情,只是在尋找肉體上的刺激,他們還有什麼愛情可言呢?只是金錢的魅力更大而已。我一直不能容忍那些電視電影中所謂的愛情. 我認為那是畸形的一種怪物, 那是對愛情的扭曲, 和對觀眾的誤導. 但那不是編導們故意所為, 那只是他們見識的體現。我開始重新審視周圍的生活. 我開始回憶父輩們的生活. 我開始追憶成長的過程。 我試圖找出生活中反映愛情的點滴.愛情在我們這個社會還是奢侈品. 滿眼中都是婚姻. 無奈的婚姻. 生存的需要, 以及生理的需要. 從最早的包辦婚姻, 到現在的自由戀愛, 只是形式的變化. 愛情還沒有被理解, 被體驗. 而且攙雜進了別的東西, 世俗的功利的東西。泰戈爾說「愛情就是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希望每個人能在這平凡的世界裡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保持一種純正健康的愛情觀。


對愛情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類的最基本訴求,任何朝代都適合,當然,愛情路上所謂的阻礙,任何朝代也都會碰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