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试作为判断题,肯定是打错的。

一个人的一生,全身心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年,所以这个社会上要考虑至少4个十年段的人们。

他们的知识结构,体力健康,思想意识各有不同。

经济需要关注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并尽量予以实现。

经济的存在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更好的活著。

当然,结束的时候还是要附上: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宇宙才是归宿。:)


为什么我们常听到经济软著陆,经济硬著陆什么的?经济一直增长,一直飞不好吗?

举个例子,每年你存银行的钱都给你百分之十的利息,是不是借款的利率更高?借款的利率也高物价指数也高。你每年赚的钱的数量比你过去积累的财富要多吗?应该不会,毕竟中国人都喜欢存钱呀。所以你看起来是今年的钱多了,但你的钱能买到原来的东西吗?你发现你的钱可以买的东西更少了。这是什么?这就是通货膨胀。当你赚的钱也多了,利率也看起来美滋滋,但你实际能买的东西却更少了,你的日子也一天不如一天,你就要明白实际上增长的不是经济,是价格。

那么你咋知道经济增长了,物价也得涨呢?光利率和经济增长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呀。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有人是不是都得吃饭,但粮食呀水呀什么的都是有限的,你只有这么多生活必须品的时候,大家都会拿手里的钱去买这些东西,那卖的人发现所有人都想买我这东西的时候我会干什么?我会去卖高价,这样你同样的钱是不是买的东西就少了,你增长的钱就这样被物价指数给吃掉了。而且如果你不去调控的话,市场中无形的手会继续起作用,当人们发现,去年这袋盐5毛钱,今年就成了一块钱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囤积这些商品,供给就少了,价格又进一步被推上去了。

所以政府要对经济进行调控,不能一味地让老百姓手里口袋的钱和存在银行的钱都贬值。让经济有序发展。为什么说经济地增长不是越快越好。因为你贬值的钱不止是你今天刚赚的钱,你妈攒的钱,你爷爷攒的钱,你攒的钱都得贬值,那谁受得了呀。所以经济不要一味地追求增长,要做到有序发展。


「经济发展是越快越好」- 这是那些不懂经济的大佬们在拔苗助长的时候讲来忽悠下面人的。

经济按照合理结构体系,发展得越健康越好 - 这才是全世界遵循多年的掌舵习惯。

举例:德国内债占自家GDP的66%左右(莫阿姨都嫌多了!),GDP增幅为2.2%,这才是健康。


一个社会不能把经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那样子的话人性就没了。


要稳,过于追求速度,必然产生一系列的民生,社会问题。

但也要辩证地看,像个体的人一样。急需一笔钱来治病,不然没命了,这个时候,他不会考虑稳步推进,而只想搞钱。把命延续下来再考虑别的。社会也是一样的。


肯定不好啊。欧美国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今天的样子,而我们国家却只用了3,40年。肯定会反噬的。


要与人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