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理想 ONE 為增程式混動做的科普。作為一個外行的吹子,我甚至認為理想 ONE 的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是第一個具有彎道超車實力的國產動力系統。增程式混動,應該成為國內車廠新的突破方向。


背景知識點

預期文章會很長很啰嗦。先說幾點,如果這幾點你不同意,就不要浪費時間在本文了:

  • 純燃油車低速費油,是因為熱效率低;高速不費油主要是因為熱效率高
  • 純電動車的電機效率全速率都不低,高速費電主要是因為風阻大
  • 變速箱也有效率損耗,有高有低

設計哲學

增程式或者部分增程式的車型已經不少,而理想 ONE 是其中更純粹更高效的全新實現。理想 ONE 把增程模式常態化,發動機發電直驅,有種大道至簡的和諧感。理想 ONE 對一些關鍵策略重複過很多次:

  • 先沒油再沒電,用油時一定有夠用的電量提供強大的功率
  • 發動機發電後直接驅動電機,有多餘電量才充入電池

理想 ONE 為電池設定兩個最低 SOC,70% 和 30%,分別名為增程優先模式和純電優先模式。高 SOC 的好處起碼有兩點,一個是剩餘電量還能匹配上電機的功率,二則可以避免電池過度放電保護電池。要說缺點,就是用戶能直接使用的電量少了。不過李想說 30% SOC 其實只剩餘 30 公里的續航,前面 70% 有 150 公里的續航(工信部數據 148 公里),加起來剛好 180 公里。所以用戶「損失」的續航並不多。理想 ONE 在動力設定上比較「果斷」,給用戶選擇餘地不大,也是因為理想 ONE 知道怎樣才能兼顧性能與續航(油耗)。不像其他 PHEV 的用戶要糾結 SOC 設定,定高了可用電少,定低了可能又不省油。

有人以為增程式都是發動機發電到電池,再放電驅動電機,所以都是脫褲子放屁。然而這不是絕對的,像是 iMMD 混合模式,就是可以發動機發電之後,直接驅動電機。理想 ONE 也是發動機發電後直接驅動電機,並不存在充電再放電的損耗。可能 i3 這類增程式給人以錯誤的印象,增程器只是搏命式工作,發電用來充電,放電再驅動電機。因為電池已經沒電,只能工作在低速。我猜 i3 這麼設計,除了政策因素,也是稍微簡化設計?增程器只是充電,大概不需要改動放電部分。按硬哥的說法,電池其實同時只能充電或者放電,看起來邊充邊放,是通過充放周期性更替實現的。所以 i3 的增程器功率多大不重要,反正充放電平衡,就是逃生最大速度所在。

基本上這就是李想所說的, 電池相當於內存——速度快,增程器相當於硬碟——容量大。這裡內存最重要的是速度,對應電池的放電功率(及響應延時)。而電池的放電功率是跟剩餘電量正相關的,所以理想 ONE 在 30% 就開啟增程器,以保證動力響應無憂。衍生另外一個設定就是,理想 ONE 一定先把油用完,最後才會把電用完。

很多人會說如果沒電了,這 1.2T 如何滿足不了需求!對理想 ONE 來說,這是一個極限狀態下確實會存在的問題,就像燃油車跑到沒油的極限。只要「亮燈」後的續航還夠長,那麼就可以避免沒油沒電的尷尬。如果是市區,平時充電,油箱留 5L 底油,則純電優先到 30%,基本上還能跑 100 公里,你說找不到加油站或者充電樁,我只能說你…疑車無據。高速用增程優先,沒油了剩餘 70% SOC 也還能跑 130 公里,而且 45L 油高速能超過 500 公里的續航,一個人開 4 個小時大概也就 480 公里,加起來至少 150 公里的續命里程。

最壞的情況是你真的開到彈盡糧絕,沒油沒電。如果拖到充電樁,那就充電沒啥好說的,快充半小時後又是一條好漢。如果拖到加油站,三分鐘加滿油之後,可以啟動汽車到旁邊休息,花 10~15 分鐘時間思考人生,電池也差不多用增程器充電到良好 SOC 了,繼續上路還是好漢。


功率

關於這台 1.2T 是否夠用,可以先看這裡:

BenBear:理想 ONE 複雜工況的部分量化?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理想 ONE 這台 1.2T 發動機被人質疑小馬拉大車,也屬正常。畢竟要說 62kW 的發動機對比 240kW 的電機總功率,是不夠看的。最近看到一個概念是汽車的峰值功率與平均功率,用來說明增程式挺合適。峰值功率只在急加速的時候出現,特別是彈射起步。平均功率可以參考平均油耗,假設高速平均時速 90km/h,油耗 9L/100km,熱效率 35%,燃油能量密度 9kWh/L,則高速平均功率大概為 25.5kW。高速巡航還可能同時長上坡,兩噸多的車上坡克服重力的功率可能高達 30kW。

理想 ONE 的電池大概 220kW 就是對應峰值功率的,增程器 62kW 對應平均功率。62kW 比高速巡航功率高很多,高出部分基本能滿足國內等級公路的(不同坡度不同限速)上坡克服重力的功率。可以說在大部分等級公路上,理想 ONE 都可以用增程器巡航而不降低電池電量。即使有超過增程器極限的功率需求,也不會太大,電池挨一陣就是平路或者下坡,增程器發電或者動能回收都能把電補回來。

從能量守恆的角度來說,什麼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汽油、電池、電機,最後都是要把能量傳遞到車輪上。能量來源是電網(甚至極少數車自帶太陽能電板)、油箱,都是能源。傳遞或者轉化有逆變器、電機、發動機、發電機、變速箱、減速器、差速器等,總結就是效率。總有人會有覺得,似乎大排量的功率就是比小排量的功率耐用,發動機的功率就是比電池功率耐用。是吧,你看大排量就是能推動大車,電池上了高速就是不行。

發動機發電直接驅動電機的另外一層意思是,盡量少的用油發電。理想 ONE 這台 1.2T 發動機標定最低功率為 8kW,也就是只要系統功率需求低於此值,都會以 8kW 左右發電。如果發動機工作在更高功率,有可能熱效率是高一些,但是比 8kW 高出部分是要面臨充放電這一過程導致的能量損失。

汽車輸出到車輪的功率,是與油門掛鉤的。駕駛員(憑感覺)踩在 1kW 的油門,你不能輸出 2kW 的功率,短時間沒事,時間長了駕駛員會發現車速比預期快了一倍。所以傳統燃油車即使知道 1kW 的功率不在高效工況,也只能低效的燒油。當然可以強行提高發動機功率提升效率,但是沒有電池做 buffer,結果是多出能量白白浪費,最後燒了更多油。題外話,黑科技創馳藍天 X 這台發動機省油的重點並非只有最高熱效率達到 50%,而是高效區間可以覆蓋到低速部分,做到市區省油,畢竟高速大家都不那麼費油。


工作模式的補充

理想 ONE 的能量主要在增程器、電池組和驅動電機這三個部件之間流轉。相互工作大概有六種不同的狀態:

這種「三角」關係是看了別的網友說到,然後照著畫出來的。前面五種常見,最後一種是用到嚴重饋電然後又先加油可能出現的。沒電沒油,應該先充電,這樣可以避免燒油發電,要不挺浪費的。第二種模式主要是需要大功率的時候,比如彈射起步,還有行駛過程中深踩油門(不知道是否為了提高響應速度,淺踩油門是否會用電先響應)。第四、五兩種其實說起來是一種狀態,功率高低變化來決定充電或者不充電。

增程器還有一種模式是冬季供熱,尤其是低溫下啟機後給電池供熱,直到電池達到大概 20~30 度的合適溫度。增程器的餘熱好收集,不過機械能怎麼轉化成熱能?發電後 PTC?反正在熱機階段,不適合充入電池的。

怠速時還有空調這個場景。如果電量夠,是不會啟動增程器的,主要依靠電池驅動空調。即使增程優先電量低於 70% 也是如此,甚至純電優先電量低於 30% 也是不會啟動增程器。怠速吹空調要啟動增程器,可能需要電量接近饋電了。

如果怠速時,不開暖風,也不製冷,增程器也很難啟動。

理想 ONE 主要有增程優先和純電優先兩種模式。那麼在兩個模式之間切換會如何?從高 SOC 的增程優先切到純電優先,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當前如果是增程器巡航,而 SOC 又高於 30%,切到純電模式即可。雖然增程優先電量可能掉入 70% 以下,但是一般來說,還是遠高於純電優先的 30% 的。

反過來純電優先切到增程優先,如果 SOC 低於 70%,可能就要啟動增程器了。雖然增程優先設定 70% SOC,但是增程器可能並不會很積極的發電補充電量。一般巡航下增程器至少還有 20kW 的空閑功率用來發電,以合適的功率補電,可以稍微提高一些熱效率?補電的重要方式是動能回收,特別是有長下坡的路段。

當 SOC 觸底,增程器啟動。如果巡航功率大於 8kW(且小於 60kW),則 SOC 不會變化。如果功率低於 8kW,則電量會持續增加。當電量到達一定程度,則會啟動純電模式,用掉多出的電量。

理想 ONE 低速時 1kW 大概對應 5km/h 的時速。以時速 5km/h 大概 1kW 功率巡航,剩餘 7kW 沖入電池,考慮到充電效率,大概 10 分鐘有一度電,然後一度電可以跑 5 公里,一個小時。時速 35km/h 約 7kW 的功率,跑一個小時充電接近一度,然後這些電能跑大概八分鐘,四五公里。都按增程器啟動一個小時來算的話,時速 35 比時速為 5 要跑得遠一些。


油耗

油耗是個核心指標,但是很多人對油耗理解並不深。比如說到理想 ONE 市區 6.4 個油高速 9 個油,有人張口就說 iMMD 才 4.2 個油。但是同為 iMMD 的奧德賽混動工信部油耗 5.8,這如何解釋?

油耗是一個綜合結果,首先是跟車型、車重、動力系統有最大關係,然後跟路況、駕駛習慣有關係,最後還跟負荷有關係。本文說的油耗,都是指不消耗電量情況下的油耗。因為動能回收以及低速發電的關係,ONE 的電量會有起伏,也是正常。只要電量不降低,測試出來起碼不騙人。

傳統燃油車主顯然都喜歡高速油耗,不喜歡市區油耗,因為通常市區油耗會比高速油耗高很多。原因就是文章開頭說過的,市區速度低,發動機不在高效工況。理想 ONE 市區只用 6.4 個油,比高速 9 個油高低多了。這也是混動有效的參考標準之一,低速工況不低效。

另一個對比,豐田雙擎市區和高速都是 4 個多油,怎麼 ONE 的高速比市區高這麼多,高速一點不省油?這個就是 SUV 的劣勢了,因為車身大,造型差,造成風阻大,結果就是油耗相較於轎車高很多。跑高速大部分汽車熱效率都很高,所以同級別車型的高速巡航油耗都差不多,並不會因為混動就會低很多。雖然混動車有動能回收,跑高速確實也會相對省油一些,但也不會太多。

強調同級別的另一個事實是,雷克薩斯 RX 450h 作為比理想 ONE 小一些的 SUV(包括重量和尺寸),可以搜到一個市區油耗評測是 6.1 個油。對比理想 ONE 如何大家有數了吧?但是呢,RX 450h 有個神奇的地方,工信部市區油耗居然比高速油耗要高(7.7 vs 6.1),這讓我非常困惑。難道用工信部的測試方法,RX 450h 的混動效率很低?

有人覺得 1.2T 發動機居然能高速跑出來跟 3.0T 一樣的 9 個這麼高的油耗?!同一個汽車高速同一速度下的巡航功率是基本固定的,那麼除以發動機熱效率就能得出油耗。所以油耗高低跟發動機排量大小關係不大,主要跟驅動功率及發動機的熱效率有關係。(當然發動機大小會影響車身、車重,此處略過)相反,大排量發動機可能採取閉缸技術來省油。小排量發動機只要高速巡航在高效區間,就不存在太費油的問題。當然有人可能會有刻板印象,因為小排量發動機配小車,大排量發動機配大車,結果經常看到小排量低油耗,大排量高油耗。

借一步說,小型發動機做巡航需求,電池(參與)做大排量需求,這就是增程的方式。不過小排量發動機無法支撐太高的純油巡航速度,算是一個缺陷,但在中國 120 的限速值下,並不是大問題。

工信部公布的理想 ONE 饋電油耗是 8.8,比正常油耗 7.2 要高。理想 ONE 的官方解釋是饋電狀態下,增程器會多發電給電池充電,所以油耗偏高。為了性能考慮 ONE 的 SOC 最低是 30%,這個值離饋電還有點遠。嚴重饋電時,我了解到的是會更積極地充電到 20% 的。

會有人覺得,插電混動的車平時用電,很少時候用油,所以油耗優化與否不重要,高也無所謂。但是,插電混動首先作為新能源車,要講環保,這就要求用油時油耗要低。汽車保有量這麼大,每個車能省一點,加起來也是很多油。當然如果做插電混動的車,只是為了騙牌騙補,那肯定無所謂油耗。另外就是產品力層面,一箱油能跑得遠,少去加油站,是讓人很舒服的事情,這些都要求油耗越低越好。

有些人可能算插混的油耗,是把油和電一起除以總里程,然後單獨把「油耗」拿出來說。這個挺不合理的,因為從費用的角度來說,電也是要錢的。然後呢,這個油耗可以做得無限低啊!


能量轉換

汽車就是輸入能源,然後把載荷送到目的地的工具。所以儘可能少的能源,輸送儘可能長的路程,是最核心的指標。

所有的新能源車都會有動能回收技術吧?這玩意能直接提升一兩成的續航,簡直白給。除了這一塊,剩下主要話題就是發動機供能和電池供能了。發動機可以供能給電池和動力系統,也能供能給空調和熱管理系統。電池可以供能給動力系統,也可以回收動能。在增程式系統中,增程器雖然戰力不高,但是輸出手段多,綿綿不絕。電池戰力卓絕,還能吸星大法,只是不能那麼持久。

理想 ONE 這台東安 1.2T 發動機據傳熱效率大概是 32~35% 的範圍,配套發電機效率多少不知道,但一般 90% 以上? 然後是電池充電效率 90% 以上。然後是驅動電機,永磁同步電機,效率也應該在 90% 以上吧?還有一個不可變減速器,效率應該極高。剩下還有 PCU,完全不懂,忽略了之?

燃油車都會有變速箱。硬哥說,傳統變速箱可能有 10~40% 的效率損失。不過,有部分能做到 10% 以下?如果是四驅的話,還有差速鎖之類的,會進一步損耗。

驅動效率很複雜,我也展開不了。但並不存在電機一跑高速就完蛋的情況。同步電機也有高效區間的說法,但基本上也只是高效與非常高效的區別。

在此有必要簡單舉例說一下混動低速省油的原理。假設汽車低速時需要的功率是 1kW,對應發動機熱效率是 15%(也就是低效工況);而發動機在 8kW 功率時能做到 30% 熱效率。定義 1min 發動機以 1kW 工作需要 1 個單位的油,那麼 1min 以 8kW 發電需要 4 個單位的油。以 8kW 發電,但驅動只需要 1kW,所以多出 7kW*min 要充入電池,經過充電損耗,再放電可能是 6kW*min,足夠驅動 6min。最後就是混動以 4 個單位的油,驅動了 7min,如果不是混動,則需要 7 個單位的油。所以因為電池這個 buffer 的存在,汽車就可以工作在高效(熱效率)工況,實現少燒油、多跑路的目的。

發動機標定有兩個取向,注重性能(如大扭矩?),還是熱效率。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熱效率一般就比自吸要低,而兩田混動更是用阿特金森循環提高熱效率。增程器這個定位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扭矩,只需要功率發電,自然會朝著熱效率優化,這也是省油的另外一個原因了。


電動化

@我就是38號本人 有一篇關於電動化的文章很好,推薦大家都看看:請電動吹和電動黑們理性看待電動車。增程式是電動化程度非常高的動力形式,能比較好的統一油、電體驗。

有人覺得發動機發電直接驅動電機,理想 ONE 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無法快速響應變化多端的功率需求。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會有那麼複雜。如果是純電驅動,那當然是要多少功率有多少,我想大家都不會有疑問。增程器續航狀態下,功率突然變化,要怎麼處理?變化前,增程器的發電功率會大於或者等於需求的功率,大於的部分會充入電池。如果需求功率增大,但還是小於當前增程器功率,則減少充入電池部分,即可匹配功率。相反,需求功率大於當前增程器功率,可以先停止充電,用電池補足缺口。提升增程器功率到需求功率後,電池即可停止放電。如果需求功率下降,則下降部分可以充入電池,前後適當降低增程器功率。理論上,增程器配上一個大功率且高 SOC 的電池,在電門響應上,可以接近純電的電動享受。當然理想 ONE 在油電銜接上能做到多精確,也就是實際供電與需求的差距有多小,有待檢驗。

沒有變速箱,卻是真的「無極變速」。下文顯示了電動化帶來的加速平順性與響應速度。

賀蘭刀鋒:日產e-POWER智充電動技術重新定義「增程式電動車」概念??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理想 ONE 採取發動機發電然後直接驅動電機的方式,好處很多。電很好分流,分配到前電機或者後電機,給電子設備供電或者充入電池,均可輕鬆調度。發動機不跟車輪直連,減少震動的物理傳導,有助於提升 NVH。而比較國情化的好處是不需要複雜變速箱了,省錢省空間,不用複雜的發動機變速箱匹配。現在發電機和驅動電機的效率都非常高,整體效率不輸於變速箱直驅。大概另外一個優點是,從發動機到發電機到驅動電機,在增程式系統的功能都比較單一,也就利於優化(或替換升級),包括控制軟體也方便 OTA。


電池

理想 ONE 採用了 40.5kWh 的電池,在插電混動裡面可以說是巨大。大電池的好處是可用壽命長。按國標 1000 次循環,這塊電池可以跑 20 萬公里。按一年兩萬公里可以跑 10 年,按汽車報廢 60 萬公里,可以達到 1/3 壽命。如果是按 30%~97% SOC(單次 150 公里純電續航)的「長壽」充放電設定,循環次數還能翻倍不止。這個裡程數可以輕鬆覆蓋一般人十年以上的用車時間。

理想 ONE 選取能量型 523 電池,能量密度約為 160Wh/kg(工信部數據,電池組約 250kg),只用 5.5C 放電倍率做到了 220kW 的功率。這些對電池壽命和安全都是有好處。對比其他家插電混動,經常可以見到 10C 以上的高放電倍率。

理想 ONE 公布電池質保策略,其中一條電池低於 70% 容量才能更換,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國內多家廠家也是 70% 容量的標準,國外特斯拉似乎也是 70% 的。這個 70% 不影響國標 1000 次 80% 的標準。不管廠家設定多少,如果 1000 次循環之後容量少於 80%,那就一定不符合國家標準,必須要免費更換吧?過了 1000 次循環之後,國標似乎沒有規定了,就算 1100 次電量低於 60%,也不違反國標的。但這時候如果在質保期內,會觸發低於 70% 的條件,是要免費更換的吧?所以 70%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像國標那麼嚴格,但又比國標覆蓋的壽命周期可能要長。遺憾的是,理想 ONE 的電池質保的年限和公里數短了點,畢竟 iMMD 這種小電池也能提供 10 年 20 萬公里質保。


其他

  • 關於白帶一台發動機,多浪費電

事實上長續航純電車也有白帶電池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通勤也就是 100 公里以內,但電動車現在都做到 500 公里的 NEDC 了。要說理想 ONE 電池翻倍也就是 400 公里續航,需要增加 250 公斤重量。但換成發動機(及發電機等),其實重量可能還不到 250 公斤?關鍵是續航提升,還能給電池加熱。

  • 高速風阻有多大

以理想 ONE 來說,時速 30 時功率約為 6kW。如果沒有風阻,功率與時速成正比,時速 150 的功率應該為 30kW。但實際理想 ONE 在時速 150 時,功率能夠達到 60kW,也就是其中約有一半是風阻。

  • 怎麼說汽油車低速熱效率?

某汽油車市區油耗 11.2,高速 8.7。雖然高速的每公里有效能耗是高於市區的,為了簡化問題,認為有效能耗一致,同時也忽略變速箱的效率差異。結果就很簡單了,兩個油耗的相除,可以認為低速熱效率不足高速的八成。


前景

從當前的電池技術進化路線和石油(從未)枯竭的速度來說,增程式的前景非常廣闊。就算在遙遠的未來,燃料電池也是潛在增程器的一種。

電池能量密度一直在進化,純電動車原來 40kWh 的電池,現在普遍 70kWh,將來可能 100kWh 或續航 1000 公里,到時候增程式還有競爭力嗎?

第一個考慮還是補能速度。以理想 ONE 油箱等價 120kWh 電量、加油三分鐘計算,補能速度為 40kWh/min,摺合 2400kW。算出來這個數字讓人挺絕望的。特斯拉超超級快充似乎才 250kW,而且還不能全程能維持這個速度吧。

另一方面,假如電池能量密度提升 50%,理想 ONE 也可以受益。ONE 可以保持純電電量不變的情況下,電池減重 80 公斤左右(現工信部重量 250 公斤),增加 10L 的油箱。結果就是重量減輕 70 公斤,純油續航提升 130km,0-100 也能進步。當然,如果保持電池重量不變,也能提升大概 100km 純電續航,覆蓋更大的通勤範圍,更好的電池壽命。同時因為電池大了,輸出功率也能提升,可以換更大電機提升 0-100 等。

除了電池,國產發動機也可以進步,畢竟國產發動機也是短板。未來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到 39%,則純油續航可以再提升 10% 左右。除了效率提升,發動機也可以和發電機一體化、小型化,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程器。

這也是國內大廠的好機會,畢竟純電、插電補貼馬上要沒有了,純電的價格劣勢就比較顯著了。產品力強,才更能生存下來。顯然即有純電感受,又有燃油續航,相對不那麼難實現的增程式,在打造產品力方面,實在是太合適了。雖然相對燃油車多了塊電池導致價格可能偏高,但即也少了變速箱,而駕駛體驗可以做得更好。相對長續航的純電,卻又少了半多電池,價格下降明顯,而且冬天有熱管理的優勢。

國內來看,吉利的增程式貨車去年就有了,車和家的理想 ONE 還有一個季度就要量產了,明年金康 SERES SF5 增程版也要量產,甚至長安的藍鯨平台也是有增程式支持的。不過,我對比亞迪什麼時候重拾增程式方案,表示有很大的興趣。現在的所謂加速外掛的 DM,我覺得真是走了歧路。


設計一輛增程式轎車?

轎車整體控制在 1.6 噸以內。參考理想 ONE 的電池,容量縮小 2/3 到 13kWh 容量,應該有不低於 80 公里的續航,功率 60-70kW 左右。純電優先可以先用 55 公里,剩下保底。增程器用 1.0T,50-70kW 的功率。電池跟增程器加起來功率 120-140kW,單電機採用 140kW。重量相對理想 ONE 減重 30%,電機功率減少 40%,0-100 加速七八秒的樣子。如果電池換成功率型電池,功率提高到 130kW,則可以做成前後雙電機的四驅,總功率 200kW。

另外一個嘗試是進一步把電池縮小,比如 4~5kWh,放棄插電部分,變成 HEV。電池功率可以做到 50kW 的話,發動機保留 1.0T,總功率 100-120kW,基本也還是夠用。

不禁想到,為什麼 iMMD 要保留直驅的形式?在《本田i-MMD Plug-in混合動力系統與CLARITY PHEV | 高談闊論》中大概可以看到可能是因為電機的最高轉速限制。


橫向對比

橫向對比前,有必要強調一件事:沒有電池可以同時充電又放電。如果看起來可以,要麼是分時(互斥)充電和放電的,要麼是多塊電池。有個人會以為同時充放電的充電寶電池技高一籌。

  • 對比燃油車

燃油車為了做到大功率,只能採用大排量發動機。但大排量發動機其實在低功率狀態並不是那麼經濟?

說起來,大家會說增程式汽車沒事背了一台發動機,浪費。但如果是八缸、十二缸的發動機,很少人會說沒事多背了四個、八個缸?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只需要兩三個缸的動力就可以了。
  • 對比豐田 THS

THS 雖然省油,但電動化程度似乎並不夠,即使是換了大電池的 E+,依然是弱雞的電動機,完全沒有一般插混該有「性能」。或許只是豐田偷懶了,或許是行星齒輪的限制真的太大。雖然現在都叫 THS II,但實際上豐田也一直在優化,19 款雷凌似乎優化了行星齒輪,換了更小的電機(成本啊!)。

吉利應該是有 THS 技術供應的,但是到現在還沒有聽說相關產品,所以行星齒輪也不是那麼容易玩。
  • 對比本田 iMMD

iMMD 真是業界典範,不吹一波都不好意思。iMMD 可以說就是完美融合發動機直驅的增程式。電部分可以驅動到最高 120 時速,並且高速急加速也是可以用電參與的。iMMD 市區比 THS 更省油,這應該就是增程式電動直驅的功勞。

想來想去,大概理想 ONE 在發動機 NVH 和電池熱管理這兩塊有機會做得比 iMMD 好?iMMD 在冬季油耗增加比較多,不知道到時候理想 ONE 如何。
  • 對比日產 e-Power

日產採用 e-Power 技術的 Note 在日本銷量不錯。e-Power 在小型化和效率上做得很不錯,相對來說理想 ONE 的估計還沒有機會在小型化上下功夫。


在此感謝理想 ONE 的工作人員,尤其是硬哥。也感謝知乎分享知識的各位前輩,學到很多知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