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常出现皇室贵族出镇地方或者掌握中枢地方大权,如刘宋的刘义康刘义恭等人、元魏的拓跋澄等。而之前的两汉魏蜀鲜见皇族参掌国家大权。

皇族掌握权力,无论是镇守地方还是入主中枢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觊觎之心,对皇帝统治不利,如西晋司马伦、南齐明帝萧鸾等,但为什么还要任用他们?


自问自答。

东汉以降,世家大族兴起。以一姓为核心形成庞大的宗族势力,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延续六七百年。世家至隋唐逐渐衰落,唐末终于消失。

世家大族往往拥有一定的势力,这种势力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汉末以来持续七八百年的贵族政治。而皇室为了平衡各种势力,同时巩固本族政权,就相应的以大量皇族出任地方大员,以期与外姓世家相抗衡,使政权存续。至于皇族掌握权力是否会威胁到皇权,则就属于本法的副作用了。刘宋文帝弟彭城王刘义康掌握中枢多年,后被废黜,终为兄文帝闷杀。南齐萧鸾以堂叔之尊顾命萧昭业,最终废杀萧昭业萧昭文兄弟而称帝。以上,是两个极端。
古人一直在总结先辈兴衰成败的规律。西晋:曹魏没有宗室助力,叫我给拣个漏。我可不能也被人这样玩了。于是司马懿临终最后一句话:呵呵,凡我子孙不得出城扫墓。

东晋:藩王的削啊。

宋:士族的压压,不能太惯著他们了。靠谁压他们,当然是我的哥们了。于是,本时期内阶段性最优解:士族居高位,寒人掌机要,皇子镇强藩。有没有看出了什么问题?后两条都是对付第一条的,那宗室受到的制衡就少了,但比起西晋,这一制度还说的过去。可能会有人疑惑为什么不像明朝那样搞科举用寒士呢?

因为本时期教育不是人人有机会的,知识掌握在士族和皇族手里。老百姓是难有读书机会的。所以官员只能来自于皇、士、寒三族。寒族实力薄弱难堪重任。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亲戚。


承继大一统的秦汉文明。
北方出产有了必定的开展,江南经济也得到开发。
因为各族公民的大融合。
中外文明的沟通。条件原因:⑴南边相对安稳,战乱较少;⑵一些统治者尽力清除弊政,开展出产;⑶很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足够的劳作力,先进的出产技能、工具、以及优良品种;(最首要的)⑷江南自然条件优胜。

江南区域经济得以开端开展,江南区域遭到北方移民带来的科技影响,当地科技得以开展。科技文明为经济开展供给技能支持。南边辉煌就此敞开。
1.士族经济和寺庙经济的式微
2.北方公民很多南迁,为南边添加了劳作力,并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出产工具和出产技能.南北方公民的一起劳作
3.北方人口南迁与南边人口逐渐融和 经济文明风俗的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开展。北方劳作公民不断南迁,既供给了大批的劳作力,也带去了先进的出产工具和出产技能。南北劳作公民彼此学习、辛勤劳作,是江南经济开展和昌盛的重要原因。经济开展首要体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耘技能有很大改善,牛耕现已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行,单位面积产值添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端在江南种植。三吴区域的农业尤其兴隆,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受注重,如东晋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句章(今浙江慈溪西南)修正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南朝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赤山塘(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们在河道树立堰闸以操控水位,旱则敞开,引江水灌溉;涝则封闭,避免泛滥成灾。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美、产值很高的「湖田」。因而,三吴成了江南粮食的首要产区,「一岁或稔(丰盈),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其次体现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与冶唐(今湖北武昌),除武器外,多为出产工具和日子用具。技能也有显著前进,创杂炼生𫔄法,即把生、熟铁稠浊锻炼,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的钢铁,养蚕缫丝技能大见进步,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蚕茧一年收成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一年收成八次。国家专门建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渐开展起来。因为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求,造船业特别兴隆,既能制作载重2万斛(约2千吨)的大船,又能制作速度很快的舰只。其他如制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开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昌盛。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交游船舶不计其数。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汉朝采取抑制皇族势力过度扩张的政策,主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及重要部门的控制,以巩固皇权,这些基于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力量强大。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力量渐衰,门阀贵族力量可以与皇权相抗,基本是士族与皇族共管天下,不得不依靠士族,但又不安,不得不依靠皇族,哪怕有前车之鉴。

汉...

听说过七王之乱么...

压制了几代才压制下去的啊...都怕了这茬了你还给我弄出来?

魏是学汉,虽然也用了些亲戚,但不算多。时间也短,若是高平陵曹爽赢了,你觉得他就不会抢皇位?

到了西晋这里,一看...魏这个被我抢了位置都没兄弟来帮忙啊,还是找亲兄弟帮忙好。

然后就来了一个八王之乱...更好玩,比之前还热闹得多,用亲戚从此开始,到隋唐都遗患无穷...

不得不赞美印刷术和科举制度


纠正一点,并不是皇室宗亲执掌大权,而是士族阶层掌管权利,为谋求更多的政治资本而变成皇室宗亲。两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及管理官员还是沿用了三国时期魏国曹丕建立的九品中正制,在三国时期,因为曹魏尚未统一全国,在外有蜀汉,孙吴与之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曹氏政权内部得以稳定。但是在三国末期,蜀吴两国已无力支撑战争带来的巨大负荷,灭亡终究只是时间问题。而魏晋在后期表现出了极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也因此同时,士族贵族掌握全国重要权利(尤其是曹爽被司马父子所杀,大大的削弱了皇权)。自此往后3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社会进入到一个血腥的循环中,即大士族集团掌权(主要是军权),然后通过政治联姻变成皇亲国戚,然后逼迫前朝国君禅让,然后杀前朝国君,同时为了稳定新政权封赏新士族(一般以封赏和联姻为主),然后新士族又开始壮大。而且在那个时代,是最不讲究正统的年代,所以政权更迭十分频繁。(通常战争的缘由都是为了四个大字,即「我是正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