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少啊。

从220年曹丕代汉立魏,到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总共369年,可比大多数王朝时间要久,当然会有很多历史事件、人物(就是故事)。

唐· 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司马炎

只是这段历史历来不被大众所熟知罢了。

原因其一,混乱:东汉末年开始纷争,到天下三国鼎力,再到西晋统一,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随后北方呼啦啦地起来十几个政权,南方东晋苟延残喘后又是一轮政权更换。这就给知识普及带来了难度,单单是记住十六国的国号、创建者及相互关系就很麻烦。也正是因为政权频繁更替,这几百年时间里,充满了混乱、杀戮、血腥、阴暗,民众生活真真正正是水深火热。

国人总是习惯去颂扬太平盛世,恢弘强大的历史,又有多少人喜欢看那些让人不舒服的历史呢?例如有唐一代,都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以来的唐后期历史有多少人了解呢?

原因其二,民族问题: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事情,胡汉纷争,相互屠杀,虽然结果是胡汉融合,但是过程太血腥了。在民族问题成为政治正确的今天,混乱就给宣传和解读带来了难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民族矛盾,不利于当下的民族和谐环境,建国后上层就在刻意回避魏晋南北朝混乱的历史,学术研究可以,宣传是不行的,民众当然也不太会接触到相关的故事,同理,五代十国同样是历史宣传的隐晦地带。

按照常理,越是乱世越是出英雄,这样的故事越是小说,影视剧喜欢的历史,但偏偏南北朝是个例外,就算要写成故事也得用架空历史背景才处理,热剧《琅琊榜》背景不就是这段时间的南朝么。

就像题主所说三国时期那么多故事,主要还是《三国志》,尤其是小说《三国演义》流通普及程度很高啊,要是南北朝的故事有通俗小说巨著传播效果加持,故事肯定就会变多啦。

其实个人如果愿意去了解,还是可以读到很多魏晋南北朝故事的。其实这段历史产生很多的成语啊,稍微列举一些:

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灭蜀后,大将杜预率军南下征孙吴。长江水势暴涨,有人建议司马炎退兵,等到冬天再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趁现在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不久,杜预率领大军攻占吴都建业,吴国灭亡,三国时代终结。

何不食肉糜?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

晋惠帝司马衷痴呆无能,天下灾荒,饿殍遍野,大臣上奏朝廷,晋惠帝却问左右没有粮食充饥,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狗尾续貂

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晋书·赵王伦传》

晋赵王司马伦,在皇帝司马炎去世后不久,发动政变自己称帝。为笼络朝臣,他大肆封赏。当时的礼仪,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但是由于封赏的官员太多,貂尾都不够用,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讽刺朝廷。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

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晋书·谢玄传》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

前秦国主苻坚单单是因为「淝水之战」的故事身上就有三个成语了。其他如,刘渊,冉闵,谢玄,石勒,萧衍,桓温,慕容垂,拓跋宏,尔朱荣,侯莫陈崇,宇文泰等等这些一时枭雄身上故事还是很多的,缺小说和通俗故事来演绎他们。

其他比如,洛阳纸贵,才高八斗,入木三分,东床快婿,枕戈待旦,闻鸡起舞,东山再起都是这个时期的故事演变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的地位下降,思想上其实也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佛道二教也是在这个时期大量发展,并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习俗当中,并且与儒学相互影响。

鸠摩罗什在凉州与儒生融合后的佛教,才由前秦苻坚带入中原广泛传播开来。

佛像石窟,现在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都是在北朝时期开凿成型。道教的神学理论、组织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确立。基本上是北方崇佛,南方重道,可以说当时统治阶层开始尝试了政治融合宗教的治国试验,结果就是政教合一在中国这片土地不可行。

文学上还有《孔雀东南飞》(南朝),《木兰诗》(北朝),还有这时期的《乐府诗集》,也都是这个时期的故事写照。

如果题主对书法有兴趣,就知道魏晋南北朝其实是书法艺术的形成事情,王羲之就不用多说了吧,号称书圣。而且现在学书法的人很多都要临摹魏碑,那就是北朝北魏时期的碑刻啊,魏碑在楷书发展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有顾恺之在绘画上的成就也是强啊。对了,南朝的祖冲之已经将圆周率数值精准道小数点后七位数字。

魏晋南北朝末期的发展走向,直接催生了隋唐帝国这样一个盛世的诞生,其实历史存在感还是很强的,只是看你怎么去关注了。


不是留下的故事少,而是有名到让你看到的少

首先,魏晋南北朝不算是盛世,特别是晋朝有名的黑暗,所以不在主流宣传范围内

其次,魏晋南北朝跟五代十国一样,混乱不堪,历史驳杂,自成一家,整理起来繁琐复杂,所以除了专门研究人士,很少去看

最后一点,在我们普遍的教育生涯范围内,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性贡献不够突出,文学性成就足够典型但又不属于正确的教育观之内的,其他方面的成就又被其他朝代的光辉所掩盖:

比如说,你要说乱世,春秋战国不乱吗?可是人家是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过渡时期,也是第一次中国的大一统的奠基,奠定了后代千年的传承,而且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足够辉煌的成就,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文艺复兴;五代十国不乱吗?但是五代十国夹在两代盛世之间,历史性过渡很难让人去忽略它,还有一个南唐后主李煜,简直可以称得上五代十国最出名的人之一

再比如说,你说文学性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我想大概印象大家都有,处于一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阶段(哈哈哈,让我先笑一会儿),竹林七贤几个,连《滕王阁序》都「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了,你觉得作为宣扬积极向上乐观人生的主流文化,会将它们列为主流宣传之一吗?

至于其他成就的说,我没有具体研究过,只是在查资料的时候稍微对政治方面有些了解,魏晋南北朝主要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官场黑暗,皇帝无权,统治血腥(想起了我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兰陵王……),对此的教训大概就是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注意我的用词)

真的想了解的话,有时间可以去搜搜看书,你会了解到很多的,书籍目录我就不赘述了,网上一搜全部都有,最推荐的应该是陈寅恪先生的讲演录,有各种版本的,另外要是能接受文言文的,我更推荐晋书,这是我二十四史里最喜欢的一本,之一

——————————————

我特意又去搜了一下,对于以上「文学作品不在正确的教育观之内」的言论不够严谨表示道歉,我主要是在于表达诗词歌赋这些作品上的,但是在大范围的文学作品上,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极大的成就,我的目光局限了,书法上,最有名的譬如王羲之,王献之,还有奠定派的钟繇,卫觊等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书法大家


魏晋南北朝压缩了十几二十个朝代

每个朝代国家都有史书记录,怎么能说留下的故事少呢?

科技,文化,建筑,习俗等等,都有著作描述

只是这个朝代,关系复杂,人物如走马观花般,你方唱罢我登台,大家难以记住

还有一点,这个朝代是底层人民起来掀翻儒族倡导的「种姓制度」的大时代

所以很多精彩事物也被当权者贬低,各朝并不提倡,歌颂这个朝代的述说

以上两点,导致了这个朝代的黯淡。

但这个朝代,十分有魅力,我也正在写魏晋南北朝系列,本著「格」史致知的求问思路

求各文都带有自己的思考,更有论据,带你领略这段历史。

打算分胡汉两条线进行讲述

目前正在写北方诸胡的系列,已有几篇,如感兴趣,可以看看,值不值得关注~


历史貌似也是一个市场化的或者说根据大家偏好有关。而在很长一段时间,盛世中或者具有标杆性(或被标杆化)的历史会通过民间的娱乐形式比如戏剧、说书、电影、电视流传下来。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处于热门时段「三国」之后,本身三国的剧情已经饱满(当中很多故事是从其他时代搬过去的),其故事性足够大众的某种猎奇需求。再加上魏晋南北朝会变得冗杂,况且这段历史本身分裂比较严重,要能理清并非易事。大家对于这一时段的历史可能更加关注在另人「血脉喷张」的冉闵杀胡这种比较有震撼性的碎片事件。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魏晋南北朝故事也不少啊,

只说两个,三国演义,世说新语

故事很少?


主要是南北朝的故事太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