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劲松:中国未来十年的最大风险和机遇作者:袁劲松 2014-04-17最近在看一本网路科幻小说,作者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理论,即随著移动网路、人工智慧、机器人、3D列印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2014年后人类将迎来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性特征是——机器生产效率再一次超越了人工生产效率,庞大的高智能机器人生产军团将碾碎一切传统的大型企业,其汹涌之势如同当年蒸汽机出现后所引发的小作坊、小农场的破产浪潮。中国会从世界制造业中心宝座上突然坠落,大量的低端生产制造工作被国外的智能机器人工厂所取代,仍旧崇尚规模化经济的中国企业将被快速、多元化的小型高科技生产企业打得一败涂地。在未来,制造业所需人数会从70%下降到20%左右,即极少数的人借助高智能机器人的力量就可以生产供给全世界人类所需的工业产品,就像富士康准备用十万机器人替代现有的人工密集型生产模式一样,这一变革趋势相当于当年第一产业农业只需要少数人就能生产出足够全世界人类所需粮食产品,而当工业也进入到少数人生产时代的时候,一次大规模的破产浪潮、失业浪潮将在所难免。尽管作者对未来的还是充满希望,认为第三产业将会吸纳大量的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死局——少数富豪靠「剥削」高智能机器人赚取了90%财富,而绝大多数人类被排除到生产过程之外,没有财富分配权,成为真正的无产者阶级,这势必造成财富的不流通,整个社会也变得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对此他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篇科幻小说引发了我许多对未来的思考和忧虑:政府做好准备了吗?2014年的中国无疑进入到了产能过剩的时代,即使是现在仍在被政府极力维护的房地产行业也显得摇摇欲坠,大量的房子被生产出来,却一直空置没有人入住。再看看其他产业,从钢筋水泥,到衣服鞋帽;从各类重工业产品到日常家电百货,都面临著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国的产业升级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但从大趋势来看,无论产业如何升级,将来从事制造业所需要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几亿的人员被挤出生产制造业,被挤出财富分配中心,而中国的第三产业却没做好接纳这些人准备,政府各种政策仍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倾斜,这势必会造成一次可怕的失业浪潮,当成万上亿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职业位置,没有经济来源,社会的剧烈动荡就在所难免,将来也许我们会看到打著「要工作,要饭碗」横幅上街游行的大学生和失业工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事实。其次,教育做好准备了吗?众所周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无论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上都有显著区别,这就像你培养一个合格的农民与培养一个合格的工人所教所学肯定会不同。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传统教育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中小学的数理化基础教育,还是大学的各类实用学科教育,仍然沿袭工业时代的模式,学生们在学校辛辛苦苦十几年,等毕业后却发现所学知识技能在现实中都用不上,该学的没有学,不该学的反倒学了一大堆,最宝贵的黄金学习时间都被浪费在各种考试中了。今天中国的教育,要么是按部就班,继承式学习一些陈旧的知识;要么是精英选拔,层层式筛选少数「高大上」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却从来没有考虑为绝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做准备。中国的院校就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国营企业——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它们收了家长和学生的昂贵学费,最后却制造出一批批在市场上已经淘汰的「落伍产品」。学校把学生们「踢出」校门就不管不顾了,任由学生自生自灭。更令人气愤的是这样的「企业」靠著国家的垄断和支持却仍能活得优哉游哉,丝毫不见对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学生们有任何愧疚之心。今天,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只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而中国的教育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农业时代,还是以批量化生产,死记硬背为主,这不能不说是家长们的悲哀,学生们的悲哀。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学生,他们天天在虔诚地努力学习,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动气,但事实却是跑错了方向,不仅输在了终点,也输在了起点。最后,个人做好准备了吗?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第三产业的大爆发期,伴随著一大批第二产业企业的倒闭,更多以服务于人、娱乐于人、教育于人的第三产业企业将蓬勃兴起,当人类社会突破了物质生产短缺的瓶颈后,最大的消费市场就只能在精神领域诞生,谁能够提前意识到这一点,抢先布局,谁就会成为下一波财富周期的成功者,这是未来留给个人创业者、小微企业的最大机遇。现在风靡一时的网路商店、APP游戏、自媒体、微电影就代表了这一趋势,虽然经营者只是在做一个点,但他辐射的市场是整个世界。当然,看见机遇不等于能抓住机遇,西方箴言道:「上帝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作为个人,需要反省的是当新机遇来临的时候,准备好了吗?你需要贮备哪些新知识、新技能?你需要尝试哪些新职业、新方向?你需要结交哪些新朋友、新圈子?你需要构建哪些新平台、新事业?没有人能不战而胜,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人们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还需要修炼更高层次的智慧。在一个充满无限机遇变革时代,人们只有重新规划发展方向才有可能摆脱旧思维、旧路径的束缚,否则传统的惯性将把人们拖向失败的深渊。因为如果方向选错了,你跑的速度越快,离成功的终点将越远!来源:搜狐财经编辑:兰心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