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资源网讯:

近日,工信部正式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而自主品牌则成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主力军。根据上述路线图,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

「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购买、充电设施建设等上下游产业均给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01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整体回暖,201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生产14.42万辆,销售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呈现多元性及多样性,中国汽车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稳步增长期」。进入12月,收官在即,各大车企都在为全年销量做最后冲刺。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25万辆。

当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研发还是整车制造上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除了较少的车企建立新能源汽车专用生产线之外,大部分车企仍是采用「柔性」生产线,新能源汽车采用传统汽车生产线生产,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产能根本不能与相同平台的传统车相提并论。而单独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无疑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同时,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主流车企不会贸然加大产量。所以出现在2015年,当市场受到政策强烈刺激而激增时,车企现有产能无法支撑市场销售需求,产能也成为了瓶颈。

2015年1-11月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据,几乎占据了2009年十城千辆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总数的四分之三。是行业快速发展也好,所谓的「骗」补贴也罢,中国新能源汽车终于磕磕绊绊地进入了持续提高产量和销售量的市场主动消费阶段。

2014年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逐步完成产业转型和技术积累,实现了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通过产品快速产业化,制造企业实现了产品快速增长,逐步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2015年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是新能源汽车。

分析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需要走过3个阶段:1、产业酝酿期2、产业导入期3、产业成长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导入期结束的标准就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到汽车的1%左右,这个目标估计在2015年就能实现。另外,国际上也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转折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根据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27.92万辆,占比整个市场累计产量的1.26%。在实际销售数量量方面,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71145辆,已占市场总销量的0.88%,销量占比突破1%在2015年底前肯定会实现。

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81225辆,销售171145辆,以下是2015年前十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2015年前十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一直处于攀升状态,即使4月份有所回落,但是5月份立马又攀升。整体看来,2015年前十月,产销量还是属于直线上升。

纯电动客车2015年产量走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预测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但是谁也没有猜到会那么那么火,电动客车,产量爆发趋势愈演愈烈,又上演了一场2015火爆大片。

2015年1-11月,国内纯电动客车的累计产量达到6.8万辆,同比增长966%,比2014年同期净增长6.2万辆,预计全年能达到7.5万辆以上。

2015年1-11月纯电动客车产量一览

二、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1.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政策支持

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至今,我国共经历了两次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重大补贴,分别是2009年公布的十城千辆补贴政策,以及2013年9月公布的现行补贴政策。

2015年4月,《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将被再次调整。而调整的总体原则将是退坡。

2016-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它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2.新能源汽车发展——市场化应用

截至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共计发布76批。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自2012年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以来,出台了财政补贴、路权优先、牌照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新近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更是明确提出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汽车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有望成为继传统汽车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生产与消费国。然而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发展之下,背后隐患亦不容小觑。其中就包括技术路线的选择、补贴政策的退坡、地方补贴范畴的制定以及旧电源的回收和管理。

新能源商用车2015年同比增长11倍,11月单月突破了2万辆。其中,总量79%是6—8米车型,12米及以上车型占2%,10米以上车型21%。不仅产量剧增,大部分集中在6-8米这一细分车型上,6—8米车型采用纯电动的技术路线是合理的,所以,乐观的预测,2016年新能源商用车还应该继续发展,物流车、专用车、工程车灯车型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产业发展还是依靠技术创新,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聚焦技术创新重点又是电池技术的创新。「十三五」提出技术升级战略,「动力深度电气化、整车智能网联化、车身结构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三化」融合的核心又是动力电池。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产品参差不齐、电池产能紧缺、充电设施滞后、政策与市场缺乏融合机制等问题。

三、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2016年是所有车企进行技术、品质的提升的一年,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品质,才能确保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2015年,全国已发生多起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自燃事故,而特斯拉作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品牌,在也连续发生了6次起火事故。这一系列起火事件引起社会及媒体高度关注,无疑给正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适时出台,有别于以往过多的鼓励性政策,此次措施约束力较大且针对性强。一场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整改运动正在进行,有利于实现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爆发式增长的副作用就是安全隐患。对于消费者而言,树立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的信心非常重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媒体、社会舆论应大力宣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绩,消除公众的安全焦虑。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事故发生的原因,需要通报故障发生原因,可借鉴特斯拉事件的应急处理方式,明确故障产生的因素,故障发生的概率,通过良好的危机公关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需要整个行业高度重视起来。当前市场混乱,整车企业产能快速释放,导致整个零部件产业链也开始膨胀,部分核心部件的紧缺,会导致2016年整车制造成本的增加,电池企业产能的快速释放,引起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以及电机驱动器的功率元器件、电机驱动器、整车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依赖国外资源,所以,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在实现供需平衡之后,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

中国新能汽车产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个行业规范,提高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