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称《忏悔录》这部作品是绝对诚实的,他曾经在一次朗诵作品会上面对读者这样坦白:「我讲的是真话。如果有什么人知道的事实与我刚才说的相反,即使他们得到一千次证实,那仍然是谎言和欺骗。」他声称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更重要的他要读者确信他是真诚直率的,因为他是第一个披露自己性生活细节的人。但是他在《忏悔录》上的叙述有多少是可信的呢?

年轻的卢梭曾在黑夜中游荡于都灵的偏僻街区,向妇女裸露自己的臀部。「在她们眼前展露我的臀部时,我从中获取了无法形容的愚蠢的愉悦。」卢梭天生有裸露癖,在性方面和其他方面都是如此,他叙述自己性生活的方式就有这种意味。他描述过他的性受虐。当严厉的牧师的妹妹朗拜尔西埃小姐处罚他,打他的屁股的时候,卢梭是多么地乐意,他是故意犯错去招惹惩罚。卢梭还鼓励一位稍年长的格罗登小姐也来抽打他,「当我躺在一位专横的女士的脚下,服从她的命令,向她讨饶—这使我感到一种甜蜜的快乐」。

他还告诉读者,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是怎样开始手淫的,卢梭还对手淫进行了辩护,因为这可以使青年避免得性病,还因为「容易害羞和胆怯的人发现这种恶习非常方便,对于想像力丰富的人,它有巨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对一切女士想人非非,让美人服务于快乐,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征得其同意」。他还为自己在都灵收容所时被一个同性恋者所诱惑寻找借口。他也承认自己曾和一个花匠同享华伦夫人的宠爱。据卢梭自己描述,当他突然发现一个女孩的一个乳房上没有乳头,便无法和她做爱。并且他记下了那个女孩恼羞成怒地离他而去,她还说道:「离女人远一点,去研究数学吧!」卢梭坦白地承认,在晚年,他又恢复了手淫,这比追求一种积极的情爱生活要便利得多。部分是出于故意,部分是出于无意识,卢梭在性问题上的态度留给别人的印象基本上带有些孩子气,他一直把他的情妇华伦夫人称作「妈妈」。

这些有损名声的供认使得人们相信卢梭是尊重事实的,他还讲述了其他可耻但同性爱无关的事件,包括偷窃、说谎、怯儒、背信弃义,来强化人们对他的信任。不过在他的叙述中,带有狡猾的成分。他的自我指控使得其后他对敌人的指控更加具有说服力。比如狄德罗曾愤怒地发现,「他用令人厌恶的色彩描绘自己,以便给他那些不公而又残酷的非难披上真理的外衣!」此外,卢梭的自我责难带有欺骗性,因为每到关键之处在赤裸裸的坦白之后就是表述得极富技巧的无罪开脱。这样,读者最终还是对他抱以同情并对他的诚实予以绝对的信任。而且,卢梭所讲的实话,往往证明只有一半的真实:他所选择的诚实,在许多地方是《忏悔录》以及他的书信中最不诚实的方面。卢梭那么坦率地承认的「事实」常常是冒出来的,按照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不精确的、歪曲的,或根本不存在的,有时他的作品内部就有证据清楚地证明这一点。

例如,关于他的同性恋的进展情况,在《忏悔录》和《爱弥儿》中,他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关于他巨细无遗的记忆力,只是一个神话。他记错了父亲的去世年份,而且说他父亲活到大约60岁,其实是75岁。关于他在都灵收容所的所有细节实际上全是谎言,而这是他早年生活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人们断渐渐发现,《忏悔录》中的叙述如果没有书外的证据来证明,就不能相信。确实,人们很难不赞同关于卢梭的一位最渊博的现代评论家JH.赫伊津赫的观点。他认为,卢梭一再强调《忏悔录》的真实和诚实,这就使得其中的歪曲和虚假显得尤为可耻:「越是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此书,越是深人地钻研进去,越多的丑行便显而易见。」为什么卢梭的欺骗如此危险,为什么他的昔日友人对于他的杜撰如此担忧——因为他具有魔鬼般的技巧和才华。就像他的一位公正的传记作者克罗克教授所说的:「卢梭对他的争吵的所有叙述(包括他在威尼斯的那一段)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抗拒的信服力和雄辩,以及他表现出来的真诚的神态都使他所讲的能震撼人心。」

卢梭对于事实的忠实就是如此。那么他的美德又如何呢?我们任何人的生活几乎都经不起切近的考察。经过无数个学者的研究,卢梭的生活便可怕地暴露出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就被发现了某些卑鄙的东西。假定他的主张对道德、操守的影响是正确的,那就别无选择了。卢梭说自己是个生来就为了爱的人,而且他说起有关爱的教义来,比大多数的教士都执著得多。既然如此,他是如何对最亲近的那些人表达爱的天性的呢?卢梭刚出生就失去了母亲,也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对她没有任何这样或那样的感情,因为他从未见过她。但是他对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表露过感情,确切地说,是毫无兴趣。他的父亲对他来说什么也不是,他的去世只是为他提供一个继承遗产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卢梭关心失散多年的哥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确认他已不在人世,这样家产就是他的了。他是以财产来看待家庭的。《忏悔录》中他曾这样形容过自己:「我的一种明显的自相矛盾是:把几乎是贪得无厌同对金钱的极度蔑视结合在一起。」在卢梭的一生中找不出太多的蔑视金钱的证据来。他描述过家庭遗产被证明该为他所得以及他收到汇票时的情景。经过极力克制,他拖到第二天才打开信封,「我故意慢慢地打开它,看见那笔汇款就在里面。我立即就感到了欣喜,我发誓,最强烈的快乐征服了我」。

如果说这就是他对待自己家人的态度,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华伦夫人—他事实上的养母呢?答案是:卑鄙!在卢梭贫困潦倒时,华伦夫人至少援救过他四次。到后来卢梭得势、而她却变得落魄时,他却什么事也没有为她做。按照他自己的说法,18世纪40年代在继承了家庭遗产后,卢梭寄给华伦夫人「一点钱」,可是他拒绝拿出更多的钱来,因为他觉得这些钱只会被围绕她身边的无赖们拿走,这是一个介面,后来,华伦夫人又向他求助,他却置之不理。华伦夫人最后的两年时光是在病榻上度过的,1761年,她可能死于营养不良。


卢梭在忏悔录中暴露自己人格缺欠和陋习,至今没有人能做到,只有人批评他暴露得不彻底。古今中外是人都有这种或那种缺欠和陋习,有效控制可减少是为君子,能够直言无论彻底与否都是美德。而多数人都是嘴说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敢问,本文作者属于哪一类,自己扪心自问。


卢梭的《忏悔录》还是不够彻底,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都无法证实真伪,卢梭总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开脱。书中的内容到底是自我批评,还是自我表扬炫耀,自我吹捧。卢梭是一个好的哲学家,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宗教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