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狮与非洲狮是没有生殖隔离的,所有的狮子都属于猫科动物豹属下的同一个物种Panthera leo。现代狮子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形态差异(体型、被毛厚度、被毛颜色、鬃毛大小等)被划分为多个甚至达24个亚种。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欧洲狮现已灭绝,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狮在基因和解剖学上非常相似,足以被认为是一个单一亚种,但由于体型、鬃毛、颜色和行为上的差异,一些分类学家又将局部种群分为亚种,类似于家猫品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只承认两种狮子亚种——非洲狮和亚洲狮。

目前,野生狮子主要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数目在23000和39000只之间,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只有非常少的亚洲狮,大约是400只,1893年亚洲狮的数量一度减少到只有18只。亚洲狮与非洲狮这两个亚种大约在8万到10万年前分化,两者习性差异巨大,一只雄性非洲狮拥有一个狮群,由2到3只雄性和10到12只雌性狮子组成。然而,亚洲狮是独居的,雄性与雌性亚洲狮的互动仅限于交配。亚洲狮与非洲狮有几个不同之处,雄性的鬃毛较小,腹部褶皱,即眼睛下方的头骨上有两个孔,而非洲狮只有一个孔。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动物园发现一些从印度动物园进口的亚洲狮其实是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品种,许多亚洲狮都没有明显的腹部褶皱,幼崽死亡率的增加,这表明是近亲衰退的迹象。随后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在美国动物园和一些亚洲动物园展出的亚洲狮都是杂交狮子,线粒体DNA分析显示,被用于杂交的是非洲母狮和亚洲雄狮,杂交后代继承了非洲型线粒体DNA。

亚洲狮与非洲狮杂交育种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印度动物园将圈养的亚洲狮与来自马戏团的非洲狮杂交,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展览而非大量繁殖狮子,也不是保护纯种亚洲狮。育种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无人监督的,因此近亲繁殖的程度很高。杂交品种具有亚洲和非洲品种的特征,但免疫系统较差,容易患病,可能是狮子亚种之间的合子不亲和性造成的,也可能是近亲杂交造成的。

2002年印度中央动物园管理局下令对所有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狮子进行绝育,以使该杂交品种灭绝,不再污染纯种亚洲狮种群。在印度各地的动物园里,超过300只杂交狮子被绝育,由于印度法律和传统禁止安乐死,杂交狮子被尽可能地保持健康和舒适,活到自然死亡,剩下的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后代预计将在2020年之前灭绝。


狮子有两个公认的亚种——亚洲狮和非洲狮。两者在解剖学上有差异。欧洲狮子现已灭绝。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狮子在基因和解剖学上非常相似,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亚种,但是在大小、鬃毛、颜色和行为上的差异已经导致局部种群被一些分类学家认为是亚种。它们可能更类似于家猫的「品种」。

非洲狮的区域品系或亚种:黑狮(东北非洲狮)、布莱延伯奇(加丹加/西南非洲狮)、霍利斯特里(刚果狮)、克鲁格里(南非/东南非洲狮,其中白狮是一种颜色变体)、白狮(巴巴里狮,在野外灭绝)、黑狮(已灭绝的角狮)、马萨伊狮(马萨伊狮)、努比亚狮(衣索比亚/努比亚/东非狮)。

只有亚洲狮的残余种群留在野外。这些发现于印度西北部的吉尔森林保护区。它们在几个方面不同于非洲狮:雄性的鬃毛更稀疏,眶下孔的腹部褶皱和配对(或分叉)(即在眼睛正下方的头骨上有两个洞,而非洲狮子只有一个洞)。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一些从印度特里凡得琅动物园出口到美国的「亚洲」狮是亚洲/非洲的混血儿。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注意到,美国动物园里的许多「亚洲」狮没有明显的腹部褶皱。还注意到狮子幼崽死亡率上升,这表明近亲繁殖的衰退。亚洲狮的圈养种群仅来自5只狮子,大多数是杂交动物。几乎所有在美国动物园展示的「亚洲」狮和一些在亚洲动物园展示的狮子都是杂种。由于贷款和股票交易,这可能会影响到世界各地的其他动物园,但是贷款和转让是可以追踪的。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通常只由母狮贡献)的分析表明,非洲雌狮和亚洲雄狮被用来创造杂交后代。混血儿继承了母亲的非洲型线粒体基因。这两个亚种大约在80000到100000年前分化。线粒体基因分析表明,亚洲狮在大约10000年前更新世冰河时代末期经历了一个种群瓶颈,这使种群减少到只有少数繁殖个体。

2006年,恰特比尔动物园(位于印度旁遮普省昌迪加尔)为年老和患病的亚非杂交狮子建立了一个避难所。它们还剩下大约30只混血儿,其中一些将被关在特殊的围栏里,与保护区里更年轻、更有活力的狮子分开。印度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中的300多只杂交品种将被消毒,并允许因年老或自然原因死亡。印度中央动物园管理局已经下令对所有杂交品种进行绝育,这样该品种就灭绝了,不会污染纯种亚洲狮。

亚洲/非洲狮繁殖计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印度动物园圈养的亚洲狮与巡回马戏团的非洲狮杂交(不是最好的亲本)。当时,重点是为了展览而大量繁殖「改良」狮子,而不是保护纯种亚洲狮。繁殖计划基本上无人监管,因此近亲繁殖的程度不明智。这种混血儿兼有亚洲和非洲物种的特征,但免疫系统差,容易生病。

恰特比尔动物园处于该项目的前沿,饲养了大约100只杂交狮子。许多患病并死亡。在过去的3年里,几乎有45只幼崽死亡,其中包括13只幼崽。大约30只杂交狮子仍留在那里。动物园承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近亲繁殖削弱了血统,破坏了基因库。一些狮子的伤口无法愈合,而另一些狮子天生瘫痪。印度法律和传统禁止安乐死,因此狮子被尽可能地留了下来。

最初人们希望杂交后代能被引入到野生环境中来支持亚洲的狮子种群,但是这个项目没有带来杂交后代的活力,反而导致了近亲繁殖的衰退。这种混血儿显然削弱了亚洲狮的基因库,导致亚洲狮有身体和精神缺陷,免疫系统减弱。报道暗示了狮子亚种间的合子后不相容性,然而一些缺陷可能是由于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有限基因库(杂种或其他)的近亲繁殖,而不仅仅是由于狮子是杂种。

繁殖计划于2002年结束,动物园里所有雄性混血狮子都被绝育,以防止杂交后代的进一步繁殖。剩余的杂交后代预计将在2020年前灭绝。

巴巴里狮和其他非洲狮亚种的杂交品种都在动物园里。仅存几只纯种巴巴里狮,需要小心管理以避免过度近亲繁殖。因此,可能有必要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并使用那些巴巴里狮基因比例最大、与巴巴里狮外貌最相似的基因。如果是后者,巴巴里狮将是这种类型的再创造,而不是亚种的恢复。


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没有生殖隔离的,不过可能二者正处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中,所以一切都变得捉摸不定起来。

有人在动物园做过实验,现在的非洲狮与亚洲狮的杂交后代出来后体弱多病,大部分活不到成年。

不过,我国很多狮子都是清朝时西域的进贡,毫无疑问是亚洲狮,现在这些狮子的血脉遍布全国动物园,而这一批狮子是可以与正常非洲狮杂交的。

同时,名气很大的北非巴巴里狮,根据现在的研究,非洲狮不可能跨越撒哈拉沙漠进驻北非,所以巴狮应该是属于亚洲狮品种而不是非洲狮,而巴巴里狮子由于鬃毛发达好看,早就是动物园的常客,有很多和正宗非洲狮混血的后代散布在各个动物园,日本有个动物园都有杂种巴巴里狮。这些狮子为很健康。

考虑到目前的亚洲狮全是由13头亚洲狮繁殖而来,基因不健全是肯定的,也许现在的野生亚洲狮杂交非洲狮后代不健康与现代亚洲狮本来基因刘不健康有关系。


亚洲狮和非洲狮是没有生殖隔离的,因为他们都是狮子,都是同一个物种下的不同亚种。一个物种内部是没有生殖隔离的,因为他们的基因关系都差得很近,可以互相交换的,并且繁殖生育后代。


亚洲狮非洲狮应该没有生殖隔离,可以繁殖后代,


亚洲什么时候有了狮子


泰迪犬和大狼狗会生出什么样的??


黑人与白人有生殖隔离吗


好像亚洲狮和非洲狮的遗传基因有些差异吧?


亚洲也有狮子?动物园里的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