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Frederick E. Allen

总统竞选大战打响之后,奥巴马竞选团队所开展的「地面战」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技术先进性和人员的训练有素,他们利用民调信息异常精准地预测出选情走势,借此判断哪些选区乃至选民可以争取,以及通过怎样的策略去争取他们。而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则是以一名资深经理人的身份参选,正如他自己一直以来所宣称的那样,征战商场多年的经历令他有能力去执掌著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机构:美国联邦政府。尽管罗姆尼擅长买卖公司、攫取利润,但如今看来,在管理复杂的组织方面,他还稍逊奥巴马一筹。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于2012年11月7日凌晨发表败选演讲

正如安德鲁·苏利文(Andrew Sullivan)在博客中所评论和总结的那样:

「奥巴马团队既有著清晰量化的长期规划和灵活可变的短期方案,也善于利用创意频出的投票动员以及精心策划的广告宣传策略。而罗姆尼呢,只有灾难般的ORCA系统(下文会提到)、不准确的内部民调信息、对选情一无所知的经理以及糟糕的财务计划(例如,面对奥巴马团队凌厉的7月广告攻势,罗姆尼团队的投入实在太少),另外,在罗姆尼的『内部讲话』引发争议以及欧洲之行饱受批评之后,他居然在9月给竞选团队高级经理们发放了奖金。」

罗姆尼毁在他的经济顾问手里

罗姆尼落败预示美国债收益率将降至1.5%或以下

令罗姆尼败北的十大政治失言

博主阿尔法庞迪特(Allahpundit)写过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分析了两个竞选团队在组织方面的不同,他写道:

「这本应是罗姆尼的强项,这也是他在共和党内赢过金里奇(Gingrich)、桑托勒姆(Santorum)等人的原因。就算他看起来不那么『极端保守』,共和党也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在「地面战」上与奥巴马团队一决高下。毕竟,他可是头顶著『商界奇才』的光环。如果说有人能创办一间有能力拿下总统职位的公司的话,那这个人非罗姆尼莫属。」

而至于ORCA系统,阿尔法庞迪特在文章中引用了罗姆尼竞选团队员工的话。他们将该系统称为是「一个大工程,是共和党人用来赢取2012年总统大选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史无前例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在选举日当天使用智能手机来分析哪些选区选票量不足,然后立刻赶到该选区拉票。但是整个系统在设置和规划上却并不完善,由此导致选举日当天该系统形同虚设,这名工作人员说:

「最后的结果就是3万多名最积极热心的志愿者手足无措、毫无头绪并产生挫败感,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开车载著选民去投票站、电话调查、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等等……如果这个系统发挥了作用的话,是否可以拉近他与奥巴马的差距呢?平心而论,我觉得不会。

所有这些努力中的黑色幽默在于,当地人民为一个集中的不知名的远方组织(就此次竞选而言,也就是共和党的波士顿竞选总部)拉票的种种努力,最后却毁在一个言必赞同小政府的候选人手上。」

乔纳森·拉斯特(Jonathan Last)常常为《华尔街日报》和《标准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撰写文章,以下是他的看法:

「我曾经认为,大家觉得罗姆尼够格当总统的唯一一个定性指标就是:他的管理经验足以令他胜任此职。他是个『善于力挽狂澜的能匠』,『天才般』的CEO……这套鼓吹至少可用事实验证。然而,罗姆尼却没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竞选团队,去赢得一场看似胜券在握的选举,这项事实无可争辩地表明了,这个说法言过其词。如果他真的善于力挽狂澜的话,这会儿也应该成了当选总统。

大多数政治竞选的努力都不会因失败而白费。不管是否赢得选民支持,候选人提出的理念或是世界观都会久存于世。这固然有其道理。但罗姆尼的这场惨败现在看起来就像个笑话,他仅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远非所谓的管理和挽回局面的『天才』,而且也赢不了大选。」

双语阅读:Romney the Great Manager? Not Nearly as Good as Obama, the Election Proved

译 唐昕昕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