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出自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一篇至高、至善、至诚的论述医德的作品,虽然比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晚了几百年,但在医德论述方面要比后者详尽很多。

学医和为医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品质,就是「精」与「诚」。「精」:学透、学精医学,时刻关注本专业学术进展,精益求精,应该成为每个医生毕生追求的目标,但能否都成为医疗技术最顶尖的医生,则受医生本人的精力、智力、环境、客观条件等制约,不可强求;「诚」: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尤其是医生,就更应该善良、诚实、诚恳。在现代社会,为医者,应该顺应环境、自然、社会,以患者的需求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不断克服缺点、弱点,最终的目的是在思维上、思想上、行动上提升自己,以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院校的师生,基本上都背诵过《大医精诚》。其对「诚」的论述,个人粗浅的体会有:

一、医学之深奥,非三年五载所能深悟。

《大医精诚》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方药难以精通,自古如此。疾病有所 不同,非单纯望诊、闻诊所能掌握,必须仔细诊察脉象,用心观察病患的细微变化。有愚钝者,学医三年,浅尝即止,还错误的认为可治天下所有疾病,不知深浅,不知天之高地之厚,太过狂妄。

二、病患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大医精诚》最著名的论述,就是这一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看到患者,应心平气和,不应有任何私欲,应该有强烈的同情心,不管患者贫富贵贱、年龄大小、艳丽还是面丑、是否有过恩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律平等,视患者如至亲。

三、苍生至贵,善待动物

《大医精诚》曰:「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虽然动物药是很重要的一类中药材,但药王孙思邈反对杀生以获取。虻虫、水蛭等药物,市售者都已死亡,可以使用。鸡蛋,因为还没有形成生命,必要时可以使用。孙思邈认为,很多人以为人的性命要高于动物,但实际上,生命面前人畜平等。

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一心诊病

无论病患家是何等富丽堂皇,也不论家属以何等高雅的娱乐方式和美食招待医生,都应心无旁骛。因为病患家有病人在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原文是这么说的:「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 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患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五、不怕脏,应是医生最基本的品质

《大医精诚》曰:「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六、不可故弄玄虚,忽悠患者

《大医精诚》说:医者,「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看到有钱的患者,开一些珍稀药材,让患者不好买或者买不到,以此显摆自己的能耐和学问的高深,实属不可取。

七、谦虚,教人不悔

《大医精诚》最后说,「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人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说了很多啰嗦的话,忠言逆耳,但领会后肯定受益匪浅,不要因为这些话很实在甚至听起来很粗俗而不耻。

以上这些理解不一定全面和正确,敬请指正。我认为,学医、为医者,应该经常研读《大医精诚》,并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