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出自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道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是一篇至高、至善、至誠的論述醫德的作品,雖然比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晚了幾百年,但在醫德論述方面要比後者詳盡很多。

學醫和為醫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兩個品質,就是「精」與「誠」。「精」:學透、學精醫學,時刻關注本專業學術進展,精益求精,應該成為每個醫生畢生追求的目標,但能否都成為醫療技術最頂尖的醫生,則受醫生本人的精力、智力、環境、客觀條件等制約,不可強求;「誠」:則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尤其是醫生,就更應該善良、誠實、誠懇。在現代社會,為醫者,應該順應環境、自然、社會,以患者的需求為自己行動的準則,不斷克服缺點、弱點,最終的目的是在思維上、思想上、行動上提升自己,以得到患者的廣泛認可。

中醫院校的師生,基本上都背誦過《大醫精誠》。其對「誠」的論述,個人粗淺的體會有:

一、醫學之深奧,非三年五載所能深悟。

《大醫精誠》說:「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方葯難以精通,自古如此。疾病有所 不同,非單純望診、聞診所能掌握,必須仔細診察脈象,用心觀察病患的細微變化。有愚鈍者,學醫三年,淺嘗即止,還錯誤的認為可治天下所有疾病,不知深淺,不知天之高地之厚,太過狂妄。

二、病患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大醫精誠》最著名的論述,就是這一段話:「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看到患者,應心平氣和,不應有任何私慾,應該有強烈的同情心,不管患者貧富貴賤、年齡大小、艷麗還是面醜、是否有過恩怨、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一律平等,視患者如至親。

三、蒼生至貴,善待動物

《大醫精誠》曰:「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葯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雖然動物葯是很重要的一類中藥材,但藥王孫思邈反對殺生以獲取。虻蟲、水蛭等藥物,市售者都已死亡,可以使用。雞蛋,因為還沒有形成生命,必要時可以使用。孫思邈認為,很多人以為人的性命要高於動物,但實際上,生命面前人畜平等。

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一心診病

無論病患家是何等富麗堂皇,也不論家屬以何等高雅的娛樂方式和美食招待醫生,都應心無旁騖。因為病患家有病人在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原文是這麼說的:「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薦,食如無味, 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患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五、不怕臟,應是醫生最基本的品質

《大醫精誠》曰:「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六、不可故弄玄虛,忽悠患者

《大醫精誠》說:醫者,「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葯,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看到有錢的患者,開一些珍稀藥材,讓患者不好買或者買不到,以此顯擺自己的能耐和學問的高深,實屬不可取。

七、謙虛,教人不悔

《大醫精誠》最後說,「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人不可恥言之鄙俚也。」說了很多囉嗦的話,忠言逆耳,但領會後肯定受益匪淺,不要因為這些話很實在甚至聽起來很粗俗而不恥。

以上這些理解不一定全面和正確,敬請指正。我認為,學醫、為醫者,應該經常研讀《大醫精誠》,並內化於心,外化與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