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件蒸馏器,也是保存较完好、器体较大的一件,构造也不同于先前的。但是,蒸馏器的发现并不能代表蒸馏酒的出现,蒸馏器也可能有用于其它蒸馏。

其实,先前也有蒸馏器的发现,东汉、唐代、宋金都有发现,但目前公认的蒸馏酒的出现时间是元代。因为元代时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可能有人会纳闷,这么一件东西,怎么做蒸馏?这件蒸馏器博物馆里放置的方式是倒置的,主要是这件蒸馏器的底部有两个导流管,所以,只能倒著放。

在使用时还要有配套的铜釜。下面这件便是海昏侯墓中与蒸馏器一同出土的铜釜。

铜釜图

注意看!釜的上部有个小孔,这是用来补充釜中用水的。蒸馏器的底部有透气的箅子,用于承接内腹中的蒸料。底部还有内凹,用于收受两腹之间的蒸汽流体,并有两根导流管用于引出蒸馏水。将两者对接起来,就是一套完备的蒸馏器。可惜的是这件蒸馏器没有配套的冷凝装置,是依赖外腹体自然冷却方式采集蒸馏水,效率不会太高。

完整图

其实,只要化验一下里面残留的水垢或是什么的,很容易就能知道是不是用来蒸馏酒的。目前是还没有公布。

问题描述的的后半部分感觉有点问题。蒸馏酒和酿造酒类似,也要经过酿造的过程,蒸馏酒不过是一个提纯的过程,使酒内的酒精含量更高。

中国的酒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之后也一直没断过,每个朝代都有关于酒的各种故事,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酒器遗存,如商周时期五花八门的青铜酒器。但当时的酒精含量比较低,喝了不容易醉,所以古人才敢说自己是「海量」「千杯不醉」。


谢邀!

15年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蒸馏器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前的考古中是有发现汉代蒸馏器的,但经过研究,之前的蒸馏器多为采仙露、蒸馏花露水的工具。而海昏侯墓的蒸馏器个头也比之前发现的大,又出现在酒库中,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个器具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

根据古籍文献关于汉代酒的记载来看,并不能知道汉代是否有蒸馏酒了,但也有学者通过实验来证明过,汉代确实有可能已经具备了蒸馏技术。

那么我们假设,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真的是用来蒸馏酒的,为什么后来中国很长时间还是酿造酒呢?

这个问题可能要源于当时汉代的蒸馏设备还不够完善。虽说汉代时期,青铜器具并不少见,但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生产规模成型的蒸馏设备,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更别说大范围普及投入使用了。

其实,及时到今天,虽然蒸馏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好的蒸馏技术同样是不简单的。现在,国内大多蒸馏设备同样要从国外进口,并配以专业的酿酒师,才能酿出品质上乘的酒。

小印家的产品就是以需要蒸馏的葡萄烈酒为主,就以印象葡萄烈酒的生产为例子,首先葡萄采摘下来压榨后就需要进入到5-15天的一次发酵,随后进入到2-3个月的二次发酵,随后才能进入到蒸馏环节。

(印象葡萄烈酒生产所使用的发酵罐)

蒸馏的过程采用专业的蒸馏设备进行蒸馏,最后蒸馏所得的酒还要放置在土陶大缸中陈储熟化3年,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优质的印象葡萄烈酒。而这一系列过程,对于工业不发达、不通电的古代来说,都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用青铜器制造出大型的专业蒸馏设备也是不现实的。

(印象葡萄烈酒生产所使用的多级蒸馏设备)

所以在古代,大规模、广泛地蒸馏酒还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所以,我们更要懂得感恩,我们生活在了多元化互通有无、技术先进的今天。

对现代的我们来说,饮酒选择比古人多了很多,所以小印很开心,大家都可以凭喜欢喝到自己喜欢的酒。当然,有机会的话,喜欢小伙伴们可以品尝下小印家的印象葡萄烈酒哦,可是获得过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SFWSC)和iTi国际风味评鉴所(前iTQi)的大奖认证的哦,希望爱喝酒的大家不要错过!

(印象葡萄烈酒72度)


海昏侯墓的墓葬酒库中,发现了一个蒸馏器。这个蒸馏器的作用,很多人有不同说法,现在咱们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一下:

01 已经确认的蒸馏酒的时间

关于中国白酒起源的观点很多,蒸馏酒作为食用酒的大量生产是在元代,这是证据确凿的,既有文献支持,也有实物证据。但是元代以前的情况,还有待考古新发现的进一步研究。

中国古代蒸馏技术开始注意收集气体,所谓的『九蒸九曝』,说的其实是升华。西方的蒸馏技术,始于炼金术,因为要萃取精华,西方人用蒸馏管收集蒸气,就发现了蒸馏酒,这是在十一世纪左右,约等同于中国宋代末年。

02 这个蒸馏器能蒸出酒来吗?

我国古代出土的蒸馏器主要是用于熬药,它的冷却管很短,靠气体冷却是很难的。现在做实验证明它可以蒸馏出酒是因为,一来在实验过程中添加了盖子,这是原本出土文物中没有的。二来,现在是有意收集,古人大概并不会著意于这部分工作。

03 有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

中国「蒸」的技术起源很早,也很先进。中国的烹饪技术、炼丹术中都有「蒸」,从蒸锅到古代蒸馏器,这是中国「蒸」的技术设备的自然发展。中国的「蒸」注重的是升华过程,关注的是反应器中被「蒸」物质,对于反应器产生的物质缺乏关注,因此,中国古代蒸馏器往往缺乏冷却装置,并不著意于收集产生的气体、液体。这与西方的蒸馏技术并不一样。

从以上情况分析来看,我的结论是此蒸馏器是用来制酒的。证据有三:

一是蒸馏器可以蒸出酒来。

二是蒸馏器出土在酒库之中。三是汉代已经有酒这种产品出现。

那为什么有了蒸馏器还需要酿造酒呢?

这就需要了解蒸馏酒和酿造酒的区别。正好我的父亲酿了30多年的酒,做过蒸馏酒,也做过酿制酒,我耳闻目染的学了点制酒知识。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蒸馏酒,蒸馏酒是将发酵而成的酒精溶液,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收集到高浓度的酒精和芳香成分。

蒸馏酒的制造过程一般包括原材料的粉碎、发酵、蒸馏及陈酿四个过程,这类酒因经过蒸馏提纯,故酒精含量较高。蒸馏酒用的蒸馏器有很多档次,好的器材百万以上,分段蒸馏,去除不同的杂质,这样的酒才更健康。

而酿造酒,主要是用发酵池子,借著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其生产过程包括糖化、发酵、过滤、杀菌等。酿制酒的周期更长、成本更高。

因为蒸馏酒和酿造酒成本不同,所以,不同的酒厂根据客户的定位,采取不同的制酒方式。


海昏候墓出土青铜蒸溜器,是酿白酒否?这事得问考古专家。第二问是建立在「假如」上,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就很难有正确答案了。

我干过酒厂工程,对造酒略有了解。对酿造酒的过程回答一些所知道的吧。

酿造白酒就是蒸溜酒!工艺层序大至如下。一:把造酒原料(如高梁、玉米、小麦丶糠类)按一定比例配料后,加适量水拌湿,然后上笼蒸熟。

二:原料蒸熟后,出笼滩开晾凉;按比例拌曲。必须拌匀,利于发酵彻底。

三:待拌曲酿酒原料发酵到,酒香四溢,恰到好处的时侯,就可以装笼蒸酒了。

四:沸水通过笼内酿酒原料,成为蒸汽。蒸汽通过装置管流出,就是酒了!

人们常说的头曲酒、二曲酒,是按酒水的酒精含量,香醇度来评定的。所谓酒头,就是头曲,历经百年愈加醇香。二曲酒就是俗称的二锅头,品质虽稍次于头曲,但和勾兑酒相比,不知强多少倍,也是时间添香醇。勾兑酒则是一放就变味。

这就酿造酒(白酒)的酿造过程。所知浅薄,如有不当,恳请指正。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青铜蒸馏器,是用来蒸馏白酒吗?那为什么后来很长时间一直是酿造酒?

在2011年3月的时候,江西南昌市发现了一个盗墓人挖掘出来的盗洞,随后文物部门就介入了调查,通过调查之后,发现了西汉时期海昏侯的一座墓葬,这座墓葬一直到2016年10月份才完全发掘完毕。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许多古代时期的器皿,其中就有青铜蒸馏器,这个发现更新了我国的蒸馏历史,使我过的蒸馏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关于这次发掘出来的蒸馏器是不是用来蒸馏白酒,我认为需要从西汉时期的人有没有发现蒸馏器可以用来蒸馏酒这个方向来说,并分两种可能来分析:

1.西汉时期的人没有发现蒸馏器可以用来蒸馏白酒:

  • 在那个时期战乱连连,伤员和病号非常多,蒸馏器发明之后主要是用来制作药品,没有用到其他生活方面;

2.西汉时期的人发现了蒸馏器可以用来蒸馏白酒:

  • 在那个时期虽然发现蒸馏酒的办法,但是普通百姓流离失所,连吃上饭都成问题,怎么会将粮食拿来制作酒水;

  • 即使能够用粮食来蒸馏酒水,也只能是掌权人物才能够享受


为什么后来很长时间还是用酿酒,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

  1. 如果当时没有发现蒸馏器可以用来蒸馏白酒,后来当然就一直是酿酒了;

  2. 如果当时发现了蒸馏器可以用来蒸馏酒,

  • 一方面蒸馏器是用青铜制作的,价格是很昂贵的,只能在贵族之中使用,很难流传
  • 一方面蒸馏器工艺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很难制作推广
  • 另一方面,百姓的生活条件不允许,
  • 即使后续百姓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是蒸馏器的蒸馏效果相对于酿酒术来说,产量太小,难以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

根据上面的分析,也就知道了蒸馏器在那个时代,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这也是后世一直用酿酒术来酿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酒文化渊源流长,而用什么工具来酿酒引起大家的疑惑。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南昌西汉海昏候墓的挖掘,一件青铜蒸馏酒器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考古专家称,此前出土的制酒蒸馏器最早出现在元代时期古墓,这次发现将蒸馏酒的历史提早了1000多年。为什么中国这么早就发明了了白酒的蒸馏器,却依然是自称为「酿造」酒,而不说是「蒸馏酒」呢?这是因为从中国白酒已经把酿造和蒸馏已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其蒸馏环节一直存在,但从来是对酒品质的影响都不象西方白酒那么重要。这个可以从酿造的环节中可以看出,中国白酒的酿造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天地的灵气,自然的力量,而这种依靠并不像西方葡萄酒所表现出的那样,认为人为之力是一种累赘,因为葡萄酒酿造的关键点在于葡萄的生长,被誉为是上帝的神来之笔;与此同时,中国白酒的这种依靠也不像啤酒那样过于依赖人为之力,以至于天下之处只要设备齐全、原料齐备皆可酿制一样的啤酒。而中国白酒体现的中国思想就在这里,如同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不刻意追逐,也不刻意放逐。白酒的酿造工艺充满老祖宗的智慧,耐人寻味,与其他蒸馏酒的酿造工艺相比,中国白酒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粮食酿造,酿酒用粮包括高粱,小麦,玉米等等,单粮酿造或者多粮的复合均可,这区别于朗姆酒和白兰地等一部分西方的蒸馏酒的原料要求,当然也不包含现代食品工业所使用的瓜干、糖蜜等所谓的糖质原料。

第二,固态发酵,多微共酵,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传统中国白酒工艺中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固态发酵,这其中包括有两个层面,其一,白酒相对于其他蒸馏酒中而言,所用的糖化发酵剂曲药,本身就是以固态的形式所呈现。其二,白酒的整个糖化和发酵的过程都是以固态的基质为载体,并在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窖池或者地缸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这与白兰地、威士忌等西方蒸馏酒的液态发酵迥然不同。此外,另一个不同点在于中国白酒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来,三大类微生物——霉菌、细菌、酵母皆参与酿造过程中,并且每一类微生物还包含多种。正因为这么多微生物参与酿造过程,使得糖化和发酵过程得以同时进行,所谓糖化,就是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微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的糖类,然后再发酵为酒精,这也与西方蒸馏酒有很大差异。第三,甑锅蒸馏。有别于法国的白兰地在蒸馏时用的夏朗德蒸馏器,中国的白酒所用的蒸馏器是传统的甑锅,这是集结前人聪明才智,从古时候蒸饭的饭甑演变而来。上世纪50年代以前,白酒蒸馏大都采用天锅甑的形式蒸馏,这种传统的蒸馏装置结构和原理都不复杂,由上下两口锅加上中间的甑桶构成,上面的一口锅叫作天锅,下面的一口锅叫作地锅,地锅加水加热,水汽上升,通过中间甑桶中的酒醅,将酒精和呈香物质等组分携带而出,上升触及天锅的锅底,由于天锅中加入冷却水,所以这时的酒气就会凝结下来,聚集成酒。天锅甑虽然简单,但用这种天锅甑蒸馏出的白酒,在口感的醇和以及香与味的均衡层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关于酿酒的探索从未停止。无论是刀耕火种还是铁犁牛耕,乃至于近现代文明,在任何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一代代先民,都未曾间断用勤劳与创造力,诠释酒的奥义。

中国蒸馏酒源起于何时?现今有东汉、唐、宋、元等若干起源说。但其中李时珍提出的蒸馏酒「自元时始创」的说法被大多数人接受,那么这种起源说究竟缘何而起呢

蒸馏酒的元代起源说

旧史的记载均以元代为起点,《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宋朝以前,采用中国发酵法所获取的酒,酒精浓度难以超过20度。元朝时期,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和欧洲,使得西方的蒸馏酒法传入中土。而后,酿酒者发又把欧洲人本来是蒸葡萄酒的器物,变成了蒸谷物酒。获得蒸馏酒法的元人,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最易挥发的酒精蒸馏出来,获得了最高浓度约70%的蒸馏酒。元人蒸馏酿酒,先使用与黄酒类似的方法用酒曲发酵,继而蒸馏取酒。

蒸馏酒发展缓慢,南北酒对峙期。

蒸馏酒最初在民间是被称为烧酒的。虽然烧酒已经发明,但是喝烧酒的人还是为数不多。当时更明显的对峙不是烧酒和黄酒,而是南方生产的酒和北方生产的酒的对峙,也是中国酒发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时代。

北酒地域广阔,以京、冀、鲁、豫为代表,地域广大之外,生产工艺非常传统,各地自行其是。而江南地区的黄酒制造就引进了新工艺,而且程序统一,有统一的酒谱条例问世。

因此,南酒很快能够形成整体风格,逐步在北方推广,到了清中期,南酒终于打败了北酒,成为贵重礼物。烧酒还只局限在平民阶层的饮用范围,上流社会的饮酒时尚是喝当地所生产的黄酒。

蒸馏酒的流行期

烧酒开始流行,却并不是由于口味影响,相反,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酒中的烧酒态势开始超过黄酒是在清代中叶以后,社会上的饮酒风俗也开始向烧酒全面倾斜。专家认为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黄酒的酒度低,但价格高,且大量饮用不易醉,因此总的饮酒成本很高。烧酒酒度高,容易入醉,所以饮用成本较之黄酒大为降低。」

与烧酒的扩张相对的,是这一时期的黄酒衰退。清末南北各省农民起义不断,战乱四起。绍兴黄酒进京的运河线路与南下的陆路交通时常被战事所阻断,加之黄酒自身不便于颠簸与长时间存放,使得销路严重受阻。

两个因素共同导致这一时期出现了烧坊数量和产量高峰。

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深湛性和继往开来的无限性,造就了深刻的内涵。直到如今,酒仍在国人的工作、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这是一个待解课题,需专家组综合查证、考证、研讨和分析才能得出回答;

2.有必要需中外考证、当地周围地方史志、民间考证等;

3.有待继续出土文物考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