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书法古今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为何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是称极品,今人却不能?

古今草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性,那么今人书法也有连续承接古人草书之法,因为历史背景,及文化思想观念不一样,写草书的心境不同,就是在一个朝代,因人性情不同书法风格也迥异,比如张旭怀素都是唐代大草书家,怀素瘦硬圆转,张旭点画肥硕。

更不要说时跨千年多的时空,今人与古人肯定在各方面都有不同,而书法的创作水平也不同,对与古人草书境界的解读,是后人的看法,也有夸张之辞,可意会。

比如,经常形容草书笔画象龙虎斗,犹如龙蛇转,怀素书如雷电,称张旭狂草神逸,颓然天放,意态自足。

黄庭坚狂草,奇倔放纵,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

此评语皆意会而已。

总之当今草书境,能够写出狂草书者。几乎不见,与古人区别可以如此形容,一则牢中老虎,无生机勃勃的样子,一则自然界的老虎,生动啸聚山林之风。

今人为何不能比古人?也未必尽然,而今肯定有高手孕育,腾空而起的云烟,即将来临。古人草书境已成历史,而今之创,才开始。期待有新的草境。


古人今人大草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称极品,而今人不能?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一时语塞,想来想去,哎!题主的问题本身或有问题。

书法是非常个人化的创造,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提并论是可以理解的;把古人和今人这两个集合概念相提并论,实在令人诧异。单说你举例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他们哥几个之间的区别,用「天壤之别」形容甚不为过,除了用毛笔和墨以外,难道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吗?第二个问题的问题是:预先假设了一个命题「古人称极品,而今人不能」,但这个命题,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首先,谁说这几位古人的是极品?就算有人说,他能代表书法史?再者,谁说今人不能?谁调查过所有的今人吗?就算调查过,谁来判定、如何判定能与不能?

反倒是我想说,由于考古技术的发展、传媒和资讯的发达以及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今人的见识面应该比古人宽广的多,加之艺术观念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已与中国传统的书法价值观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让今人比古人,是不和逻辑的想法。


张旭的《古诗四帖》是狂草的典型是。其笔画无线连接,文字有了无限延续的可能性,可以看出比豪的直立,倾倒甚至扭转。

怀素的《自叙帖》是狂草中的狂草。狂草的诞生是书法的表现,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打开了书法历史上的新阶段。


有的重点在简化字的写法,有的重点表现用笔,有的行气布局。而有的在尝试新玩法


以前的古人根本没有现在人那么多的事困扰他们,耳能专注于书法的练习。况且是经常使用的工具。现在人有好多使用的工具,对现在人没那么实用,专注于这一门的很少,这就是现在人和古人的差距。自己的一点小看法。


现代也有很多书法家超过他,只是不出名,不被欣赏而已。


每个时代的生活环境不同,可能现代人对的生活富裕了,对生活中的环境认识就没有古时的艰苦环境中那么深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