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是法國人常見的菜餚,但法國研究人員現在希望把牡蠣當成環境品質監測的盟友,用牠們擔任海洋污染的早期預警。

研究人員發現,和在煤礦坑養金絲雀偵測有毒氣體的道理相同,外海石油平台附近的牡蠣能偵測出微量的碳氫化合物。每顆牡蠣一天能不間斷地過濾數十加侖的海水。

藉由牡蠣的早期預警,科學家就能趕在發生災難性石油外洩威脅野生物與沿岸社區前,及早發現設施的細微裂損。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人員馬沙布歐(Jean-Charles Massabuau)表示,靠附著於岩石或其他支撐物,牡蠣可供幾乎即時的環境分析,「因為牠們無事可做,除了注意周遭噪音、溫度與光線等變化」。

馬沙布歐與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合作,自2011年起就與生物學家、數學家與電腦專家研發相關程序,測量牡蠣暴露在水中石油與天然氣的反應。

牡蠣的開合循環峰值,可視為牠們發出的第一道預警;水中碳氫化合物濃度變高,牡蠣的開合也就大幅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