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与花荣为啥在宋江坟墓旁自缢?

吴用与花荣自缢宋江墓旁,其实大有玄机,并非仅仅是感情深的原因,听好货色戏说一下:

吴用《水浒》里交代是落魄书生,有点小聪明,他的发家史完全是跟对了人,站对了队。作为落魄书生,又有点才,跟著晁盖就反了,第一件事劫了生辰纲。七人中就他读了点书,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顺利完成任务。

上梁山计激林冲灭了王伦,晁盖坐大。破祝家庄,曾头市,攻取大名府都有用心。

投降当朝后,辅助宋江,征辽国,田虎,王庆与方腊,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这是个正四品的大官。但是吴用当的是郁郁不欢:第一朝中无人,第二身份尴尬。上不能走进派系,提防你!更无人牵拔,毕竟反贼的出身迟早会出事,官场混的都是人精何必自讨麻烦?所以上面的路子不通,同事排挤。

手下人也会察言观色,知道这人反贼出身,前后上下关系不好,所以做事阳奉阴违,甚至完全不执行。或者就没有给吴用手下,还有可能让吴用在机关里端茶倒水。这对于在梁山排名第三的吴用是个绝大打击!

梁山势力本来还指望宋江牵头,征战方腊后,梁山回来仅仅只有十二员正将,已经势单力薄,日落西山了。到头来,还给宋江和铁牛一杯毒酒。以吴用的智慧,一定看出来了,前途不妙,秋后算账也快轮到自己了!

来到宋江坟墓前,兔死狐悲:想想前程,端倪已现,宋江就是榜样;想想身后,还不如陪宋江一死,留个义字……前后左右一思量,自缢在宋江坟墓前最划算。

花荣的情形与吴用同出一辙,不但花荣,幸存的回来的,没有一位是好过的,触景生情。前程已然无望,留个生后名吧。

所以他俩的自缢可能会参入了兄弟情,但是更大的因素是为形势所逼


谢邀。花荣月貌,吴用书生。一个武艺高超的靓仔,一个能掐会算的军师,怎么就对又矮又黑,又没有武艺的宋江忠心耿耿,最终还在宋江坟前自缢?莫非真的是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宋江一向不近女色,而他最贴身的保镖就是两个小白脸吕方、郭盛,最喜欢的小弟是「黑又硬」李逵……(有点扯?!)

个人认为,花荣和吴用之所以会这样做,有几个原因:

第一,花荣和吴用都从征方腊中幸存了下来,也被朝廷封了官。但他俩与关胜、呼延灼这些人不同,是一开始就落草梁山,是「首恶分子」。幸存下来的好汉,除了辞官回家的,只有那些降将没有受到迫害,其他的都没有善终。花荣、吴用肯定也看透了朝廷的用意。

第二,花荣和吴用与宋江的关系都特别铁。宋江去找花荣时,花荣见面连施大礼,拜了又拜,可见他对宋江非常尊重和感激,说不定他清风山知寨的位置,都是宋江帮忙搞来的;而吴用呢,在宋江上山后马上就从晁盖团队跳槽过来了,成为宋江的心腹,原因很简单,他的抱负和宋江一样:造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要让朝廷重视他们,最终被招安后有个官做。

所以,宋江对于花荣来说,估计是恩主;对于吴用来说,应该是同志。当宋江被毒死之后,花荣和吴用心里难受,而且感觉朝廷也会对自己动手,选择在宋江坟前自缢,应该是想死的体面。


谢邀。

小李广花荣上梁山前只是个清风寨的武知寨,官小职微,上有青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更有青州兵马总管霹雳火秦明,那个官都比他大好几级,况且清风寨还有个奸佞的文知寨刘高时时想著陷害他而独霸清风寨,花荣在清风寨也活的实在憋屈。

跟了宋江之后,宋江视他为心腹,依为左膀右臂,花荣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当知道宋江被毒害身死,便立刻在宋江坟前自缢而亡,以死相报宋江的知遇之恩,这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吴用,一介教书先生,却有经天纬地之才,移山填海之计,但跟晁盖上梁山之后,却坐守梁山,一仗不打,吴用空有韩信之谋、诸葛孔明之计,但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宋江上梁山后,三打祝家庄,二打高唐州、三山聚义打青州,吴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宋江又对吴用言听计从,你说吴用能不对宋江感恩戴德吗?而宋江死后,谁还能再用他出谋划策?所以他也就和花荣一起吊死追随宋江去了。


题主说错了,宋江对吴用和花荣是有恩的。这种恩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超然,可以说有时候能到涌泉相报的地步。这种恩情不是黄金万两能够收买的,也不是美女豪宅所能诱惑的。它是一种骨子里发出的由衷感激之情,可以以死相报,以命相抵,这种恩情就是知遇之恩。

古有韩信,以战神之姿傲立战场。驳蒯彻拒项羽,受刘知遇至死不叛汉。后汉乱世,刘备三顾茅庐,卧龙为蜀鞠躬尽瘁。

有时候伯乐的出现,却远胜救命。对不得志的人,对空有抱负没有舞台的人,有著再生之得,再造之恩。伯乐不出现,千里马再自命不凡,也只能去拉马车。金子再怎么发光,没有慧眼也只能明珠暗投。

宋江对吴用和花荣是有大恩,一双慧眼成就了他两个的未来。

至于他俩为什么自缢在宋江墓旁,这就说来话长了。

宋江这人都知道,为了梁山事业能够蓬勃发展,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在光彩夺目的替天行道大旗下,掩盖著宋江一桩桩惨无人道的手段。

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的卢俊义卢员外,被吴用等人利用贾氏和管家的奸情,连骗加坑使卢俊义当了土匪。为赚秦明上山,杀害青州城外许多人家。三打祝家庄,看李应是人才,顺手坑骗李应一家上山,家产充公。甚至救过宋江的朱仝,也被宋江指使李逵杀害小衙内,逼其当了土匪。像这样的人渣行径,数不胜数。

宋江一人就能想到、做到这样的事吗?显然是否定的。自然不会缺少智囊吴坏水,左膀右臂的打手们。吴用次次出力多,花荣也不见得出力少。

本来有大好前程的好汉们,被宋江和其党羽给残害的家破人亡不说,还要求著他们上山,顶著当土匪大罪入伙。被卖了,还要求著宋江给机会帮忙数钱。谁能傻到这个程度?心里恨著呢,恨极了宋江一伙。放谁身上,试想谁不恨?

本来活著的宋江还能压住阵脚,让他们暂时忘记家破人亡和被毁前程之恨。一心只想诏安回归安定平和的日子。最后诏安成功,吴用、李逵、花荣以为新的生命正在绽放,新的生机正在升起。他们却不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宋江死了,死的很彻底。吴用和花荣慌了,电视的最后两双无助空洞的眼神。未来怎么办?还有未来吗?剩下被封赏的好汉们,除了被他们残害过的,就是被他们打压过的。没残害,没打压过的,也没有帮他们的心。

继续当官,不被朝廷制约,也会被卢俊义、朱仝等打压。辞官回乡?折腾成这样图什么?回乡后,无权无势,眼巴巴瞅著他们等著报仇的大有人在。

他俩迷茫、彷徨、无助、沧桑。横竖都是死,唯有自杀自!

小二对他们的评价只有一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宋江一死,吴花二人自杀,兄弟情义固然也有,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既然心中的神都已经死了,所有的东西都崩塌了,什么招安了,造反了,都不重要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唯有一死,也算实现了当年结义时的誓言,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吴用和花荣两人,虽然一个有头脑,一个懂军事兵法,但是两人太过愚忠,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忠诚就是一起赴死,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再造反的意思,就这么执著地在宋江墓前给吊死了。


我觉得题主提这个问题,有点把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搞混了。

我们知道:《水浒传》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民间故事撰写的。就是说,这些故事流传的时间跨度是很大的。作者把它集合起来,穿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赋予它文学灵魂,才使它有了传承下去的资格。

宋江,自然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个核心人物。可以说,宋江的思想,品质,为人处事的性格,待人接物的方式,肯定都是作者所极力追求并崇敬的。

那么,作者对他的人物命运的安排,需要给出足够的理由吗?显然是不需要的。

如果放在现实里,花荣和吴用有可能去宋江的坟前自尽吗?

为什么?因为替宋江伤心?因为曾发过誓要同生共死?还是因为不能为宋江报仇,羞愧得没脸再活?

哪一个理由都不能成立呀。

所以说,与其研究书里的情节,不如去研究一下作者的心态和他的经历。或许那样才有可能弄清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带入书内,这种情感和经历自然就会影响书中人物的命运。

那样的话,读者只去研究书中人物,岂不是如坠五里雾中?还是别去缘木求鱼为好。


两人的原因,不太一样,但大差不差,基本都是受宋江之恩义,所以要随宋江而去。不过,吴用没有老小,花荣有,所以花荣之死,还多一点原因,就是怕被朝廷清算。

先说吴用。

其实,吴用之所以在宋江坟前自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宋江救过他,他知恩图报。

(吴用)以手掴其(宋江)坟冢,哭道:「……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言罢痛哭。——《水浒传》

吴用认为,当初劫了生辰纲后,事件败露,若非宋江来报信,自己和晁盖等人都已经被抓了。劫取十万贯生辰纲,滔天大罪,难免一死。再加上宋江本来就是仗义疏财的及时雨,所以吴用、刘唐和三阮等人,从那时候起,便已经对他忠心。

吴用并没有妻小,在他心中,宋江是他最重要的人了。得知宋江死了的消息,他心中再无牵挂,所以才会自缢而死,这也是为了报答宋江。书中还有「一腔义血元同有,岂忍田横独丧亡?」的诗,来证明。田横本是齐国贵族,秦末起义,因为不肯归顺刘邦而自杀,手下五百义士,也全部自杀而亡。

宋江就是吴用心中的田横,所以宋江一死,吴用也跟著吊死了。

再说花荣。

花荣自出场到最后,始终都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两人五六年前就已经认识,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他就在清风寨设下床榻,专等宋江。他为了宋江,不惜大闹清风寨,与刘高闹翻;为了拉拢秦明,宋江害得秦明家破人亡,花荣当即让自己妹妹嫁给秦明;最后,花荣又杀了刘高,毅然决然地救出宋江,上了梁山。

宋江上梁山以后,花荣就一直跟在他身边,既做保镖,也上阵打仗。如果仔细看原著会发现,即使后来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路,花荣也一直在宋江左右。在招安时,他听见圣旨中没有赦免宋江的内容,更是一箭射死使臣。另外,花荣在南征北讨中,多次立下奇功。

可以说,他是宋江最得力的助手。如果朝廷要清算,宋江之后,很快就是他。

所以,如果害怕报复的话,花荣应该比吴用更害怕。故而同样是梦到宋江,吴用以为是宋江想念他,欲与他同聚。但花荣却以为自己被朝廷猜忌了,马上就会有人来找他算账,不如早点死,落个清名。这一点,他也对吴用也说了。

花荣道:「……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水浒传》

由此可见,花荣更担心自己被报复,被清算。从「尸必归坟」四个字来看,他甚至担心自己死后得不到埋葬。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死后尸体应该尽快下葬,死后若不能入坟,那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那么,花荣一家老小怎么办呢?吴用也问了这个问题,花荣早已做好安排。

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现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不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水浒传》

囊箧既可以指书籍,又可以指箱子袋子。花荣这句话,似乎是说给家人留了钱财,但我总觉得这是指家中书卷不少,可能是让儿子不要学自己做个武将,而是弃武习文。但不管怎么说,他安排好了后事,死意已决。

看过《汉书》《后汉书》的朋友会发现,当时不少大臣最后都是自杀而死。做错了事,自杀;皇帝生气了,自杀;想得太多了,也会自杀。为何要自杀呢?因为如果不自杀,到时候就会连累家人,甚至祸及三族。自己死了,皇帝就不会追究了,这样家人就能得以保全。

花荣自缢而死,也可以这么理解。


花荣和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是好朋友,宋江惹下官司,在柴进府躲了半年,在孔明孔亮家躲了半年,花荣来信请宋江去他那里。如果不是关系特好,谁敢窝藏犯人?宋江在花荣的清风寨,花荣军务繁忙,他每天换一个人陪著宋江游玩。如果不是刘知寨的老婆恩将仇报,这日子不知有多快活。花荣被刘知寨陷害,和宋江一起被刘知寨用囚车送往青州,被清风山燕顺、王英等人半路截囚车所救以后,两人一同指挥清风山人马击退秦明的进攻,把秦明活捉,使秦明、黄信等人都甘心归顺。不是秦明、黄信不厉害,是花荣的军事才能太厉害,这个时候吴用不在身边,这是宋江和花荣完美配合的杰作。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宋江和花荣的私人感情非常深厚。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有空就和吴用看天书,书中的天机秘密只有他们两人知道。之后,两人密切合作,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一起商量,可以说是共命运,同呼吸,几乎是不曾分离,两人从未有过分歧。这种亲密的感情外人是无法体会的。

宋江死后,吴用和花荣做了同样的梦,他们平常都非常思念和宋江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思念和宋江在一起的感情。所以,他们到楚州蓼儿洼在宋江和李逵的墓前大哭。

花荣不仅难舍与宋江的感情,也担心朝廷生疑,将来用奸计害他,所以也毅然和吴用一起死在宋江墓前。

这样深厚的友谊、深厚的感情真的令人感动。


花荣被封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在应天府一日梦见了宋江说自己已被奸臣毒死,葬在蓼儿洼,希望花荣来探望他,花荣到了蓼儿洼后看见吴用,原来吴用昨夜与花荣作了相同的梦,二人为了义气,双双吊死在蓼儿洼上。人们深感其义气,便将宋江、李逵、花荣、吴用四人合葬于蓼儿洼。

水浒传最后的结局就是这样,我觉得这两人作为后期梁山宋江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对宋江帮助甚大,许多逼上梁山的好汉都是二人与宋江合谋,像秦明卢俊义就是三人团的杰作,而吴用作为梁山一直以来的三把手,符合了朝廷最后对梁山人的政策,宋江卢俊义已死,下一个估计就他了,他是个文官根本没有自保能力,一身的才华也已经用到头了,一手造就的辉煌的水泊梁山也不复存在,与其活在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绝望之中,还不如跟随宋江与九泉之下!至于花荣我还是觉得有点可惜,此人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有百步穿杨之绝技,梁山的排位也不是太前,朝廷也是用人之际,对他这个从犯应该不会清洗,也许是对他的宋江心腹这个身份会有所顾忌,至于他死更多的是对朝廷的死心,知道匪永远是匪,他的一生也许不会再有所进,而他和宋江认识的也特别早,两人的交情比起其他更是好上一层,兔死狐悲!

水浒传看完真的是压抑!奸臣当道之时竟然还想著招安,征方腊明显也是朝廷坐山观虎斗,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却没有看出来!满是遗憾恨不得自己穿越过去,趋之利弊自己做一番大事!我们看著历史就知道不久以后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浩劫——靖康耻!


不知道这么没脑子的话是谁说的,宋江对吴用花荣二人没有大恩?我不赞同,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赞同。

宋江之所以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可以说,全赖吴用筹措帮忙。吴用和晁盖一起策划劫了生辰纲,按理说,是同气连枝的兄弟,可是为什么吴学究倒戈去帮助宋江?

劫了生辰纲,这是死罪,一旦被官府抓住,砍脑袋都是轻的,弄不好就得碎剐,而且非得株连九族不可。宋江及时报信,除白胜外,其他几人得以逃脱,其中就有吴用。这是救命大恩啊!

宋江流落江湖时,最早认识的几个人里就有花荣。两人不但相见甚欢,而且有生死过命的感情,花荣更是为了宋江,杀正知寨刘高,反出清风寨,弃官不做。这时节一直是花荣照顾宋江,为啥会这样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宋江之名?

后来上了梁山,宋江投桃报李,把花荣的位置安排在第九位,这可是对花荣相当看得起,花荣那么聪明,心里能没个数吗?这可是把他当成心腹了。看看后面排名,戴宗,李逵这些江州帮的小弟都排在二十位以后,相比之下,花荣享受的是什么待遇?

有人可能不服,说花荣武艺好,箭法精,坐第九位当之无愧。那么,论远距离攻击,第十一位的扑天雕李应,善使飞刀;第十六位的天捷星没羽箭张清,飞石百发百中;地煞里面的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飞刀飞枪都不是白给的。论武艺,青面兽杨志,急先锋索超等等,这些人就不如花荣?他们排名都比花荣低好几位,这难道不是宋江有意安排?

吴用也同样得到回馈,排名高居第三,这恩惠还小吗?在梁山这个大集团,排名越高,地位也就越显赫,这道理谁都明白。

宋三郎对他俩真的很好,但他俩上吊只是为了报答这份恩情?我觉得不是。

征讨方腊回来,活著的兄弟接二连三出事。阮小七算是好的,私穿龙袍却只落得个发回原籍,而带头的两位大哥,宋江、卢俊义却各个惨死,一辈子的英名丢失殆尽。他俩排名那么高,又都是宋江的近人,天知道灾祸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与其死的如两位大哥那么窝囊,还不如在宋大哥坟前自尽,以成全声名。

我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宋江早就预测到下场如何,否则怎么会早早打发弟弟宋清回家种地?说白了就是为了避祸。以吴用的头脑,即使前期想不明白,到了宋江身死,他还能不明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