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抛弃「穷养」这个养育观念!因为你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未来的性格带来什么影响。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相信「穷养」对孩子更好。可是在你穷养的时候,孩子是真的以为家里很穷:喜欢的东西不能买,因为家里很穷;想吃的东西不能吃,因为家里很穷;想玩的不能玩,因为家里很穷......因为那些都不是必要的,吃饱穿暖,学惯用具刚好就好了,没必要追求那些能满足自己精神层面的东西。

孩子长大后,以上的观念有可能会形成孩子的性格中的一部分,也许会被人说「没有情调」「直男癌」等。

但并不止于此。在你说「这个很贵,我们没钱」「你要省著点花,家里挣钱不容易」「不要乱买东西」「肯德基有什么好吃的?又贵又没营养又上火,一餐的钱够你去外面快餐店吃好几餐了」的时候,希望孩子懂事,不要乱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时候,孩子也许真的懂事了。

他在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的时候只能羡慕的看著,嘴上说的是「妈妈,我好喜欢那个玩具」,你拿起玩具看著价钱,拿了又放下,说「那妈妈给你跟他拍个照片好不好,这个有点贵」,你不知道的是就此孩子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因为他知道「家里很穷,只能满足保证自己基本的衣食住行」,所以就算再喜欢也只能是喜欢,不能买。久而久之,他在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他就会衡量自己「穷不穷」「能不能买得起」,而不会想这个「应不应该买」「买了值不值得」这些更理性、更长远的问题。

眼光会局限于当下,而想不到未来。如果孩子自己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等到他需要为知识付费的时候,他思考的是这个价格贵不贵,而不是这个对他的帮助有多大,他能学到什么;等他要买生活的必需品的时候,他会忽略低价卖的产品所带来的隐形风险,因为他考虑的还是价格问题,他总觉得自己很穷,好像什么好东西都买不起。

有的父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但我们是真的很穷啊,那些玩具我们真的负担不起。如果是这样,那作为父母的你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呢?比如说先给自己算一笔账,固定支出需要多少,以备不时之需需要多少,有多少是可以用作其余支配的,给自己的支出有多少,给孩子的消费有多少,每个月给孩子一个固定的金额,让他知道在这个范围内家里是可以承担的,你可以合理使用;超出了这个范围,你可以选择其他的替代品或者家里先存,存够了再购买。

关于穷养,或许你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不过所谓的穷养并不是要孩子抑制自己的消费观、欲望,而是教会孩子明确自己的需要,合理看待与支配金钱。如果你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那不如让孩子多学习理财的知识,从小学会如何花钱而不只是给孩子输入「因为很穷而不能买」的观念,那样会间接限制孩子的思维。

以德为本,身心同疗

喜悦心理健康俱乐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