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拋棄「窮養」這個養育觀念!因為你不知道這樣會給孩子未來的性格帶來什麼影響。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相信「窮養」對孩子更好。可是在你窮養的時候,孩子是真的以為家裡很窮:喜歡的東西不能買,因為家裡很窮;想喫的東西不能喫,因為家裡很窮;想玩的不能玩,因為家裡很窮......因為那些都不是必要的,喫飽穿暖,學慣用具剛好就好了,沒必要追求那些能滿足自己精神層面的東西。

孩子長大後,以上的觀念有可能會形成孩子的性格中的一部分,也許會被人說「沒有情調」「直男癌」等。

但並不止於此。在你說「這個很貴,我們沒錢」「你要省著點花,家裡掙錢不容易」「不要亂買東西」「肯德基有什麼好喫的?又貴又沒營養又上火,一餐的錢夠你去外面快餐店喫好幾餐了」的時候,希望孩子懂事,不要亂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時候,孩子也許真的懂事了。

他在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時候只能羨慕的看著,嘴上說的是「媽媽,我好喜歡那個玩具」,你拿起玩具看著價錢,拿了又放下,說「那媽媽給你跟他拍個照片好不好,這個有點貴」,你不知道的是就此孩子壓抑了自己的需求,因為他知道「家裡很窮,只能滿足保證自己基本的衣食住行」,所以就算再喜歡也只能是喜歡,不能買。久而久之,他在看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的時候,他就會衡量自己「窮不窮」「能不能買得起」,而不會想這個「應不應該買」「買了值不值得」這些更理性、更長遠的問題。

眼光會侷限於當下,而想不到未來。如果孩子自己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等到他需要為知識付費的時候,他思考的是這個價格貴不貴,而不是這個對他的幫助有多大,他能學到什麼;等他要買生活的必需品的時候,他會忽略低價賣的產品所帶來的隱形風險,因為他考慮的還是價格問題,他總覺得自己很窮,好像什麼好東西都買不起。

有的父母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但我們是真的很窮啊,那些玩具我們真的負擔不起。如果是這樣,那作為父母的你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呢?比如說先給自己算一筆賬,固定支出需要多少,以備不時之需需要多少,有多少是可以用作其餘支配的,給自己的支出有多少,給孩子的消費有多少,每個月給孩子一個固定的金額,讓他知道在這個範圍內家裡是可以承擔的,你可以合理使用;超出了這個範圍,你可以選擇其他的替代品或者家裡先存,存夠了再購買。

關於窮養,或許你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不過所謂的窮養並不是要孩子抑制自己的消費觀、慾望,而是教會孩子明確自己的需要,合理看待與支配金錢。如果你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那不如讓孩子多學習理財的知識,從小學會如何花錢而不只是給孩子輸入「因為很窮而不能買」的觀念,那樣會間接限制孩子的思維。

以德為本,身心同療

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