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糟鸡属于闽菜,是福建福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它是将肥母鸡加红糟煮熟、醉糟而成。醉糟鸡的色泽淡红,骨酥脆,肉软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腻。今天,大师给大家讲讲醉糟鸡的做法。

首先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鸡、红糟、鸡汤、绍酒、高粱酒、白萝卜、辣椒、五香粉、白糖、精盐、白醋、味精。

做法如下:

1、将鸡洗净,去脚爪,在膝部用刀稍拍一下,放入锅中;

2、在锅中加清水1500克,用微火烧十分钟,水不沸时将鸡翻个身再煮10分钟,待膝部露出腿骨时,捞起晾凉;

3、将红糟剁细,上笼屉蒸透,取出和入鸡汤,用净纱布过滤,取糟汁待用;

4、将晾凉的鸡身切成四块,留下鸡脚,鸡头劈开成二片,翅膀均切成两段,然后一并放进小盆里,加入味精3克、盐0.5克、高粱酒调匀,密封腌渍一小时;

5、将鸡翻面,再加入味精4、5克、精盐5克、白糖35克、五香粉、绍酒,搅匀,密封再腌一小时后取出;

6、将鸡块切成0、8厘米长、0、4厘米宽的柳条片,排在盘中,拼上头,脚、翅膀成全鸡形;

7、醉糟腌鸡的同时,将白萝卜洗净,切成宽、高各0.5厘米长条,在各条相对两面,一面剞上斜刀,另一面剞上横刀成蓑衣萝卜,放进盐水中浸十分钟去苦汁后,洗净捏干,与辣椒(切成细丝)同放在碗里,加入白糖40克、白醋调匀,腌渍二十分钟后,取出去汁,放在鸡肉的两边即成。

这样,醉糟鸡就做好了,快来看看你跟大师做的是不是一样吧!


它们有什么区别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醉鸡的做法;

食材;鸡腿,姜片少许,1个草果,20克白果,20克枸杞,2张锡纸,香菜少许,各盐、鸡粉、胡椒粉,料酒。做法;

洗净的鸡腿去骨,取肉,打上十字花刀。往鸡肉中加入适量盐,撒上鸡粉,淋上少许料酒,撒上胡椒粉,拌匀,腌渍20分钟。在台面上铺上锡纸,放上适量腌渍好的鸡肉,摆上适量姜片,并卷成卷,固定好,剩下的鸡肉也按相同做法包好待用。锅中注水烧热,倒入白果、草果、枸杞,放上包好的鸡肉。 加入盐、料酒,拌匀。加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食材熟透入味。揭盖,盛出,放凉待用。除去锡纸,将鸡肉切成小块装入盘中,放上香菜即可。


火眼金睛如壹周君,「醉糟鸡」和「醉鸡」的区别不就是——三个字和两个字嘛!要说他们的根本区别,当然是差了「糟」这样东西!

外地人一时半伙应该很难想像「糟」是什么东西,但对于福建人来说,这真的是灵魂深处无时不在的接头暗号。

远远地看那一碗,红里透著紫,紫里带著点褐,扑鼻而入中有著一丝酒香,甭管烧汤、油炸、煎炒,一勺下去,立马色香味郁。这就是闽菜最大特色之一的红糟。

红糟的起源已然不可考,有说是唐的,也有说是宋的。

估计和虾油、老酒一样,红糟的发现也属偶然。最初大概是酿青红酒的伙计,酿完青红后的红曲舍不得扔大著胆子拿来当调味,结果它不仅掩盖各种腥味,还香气扑鼻,色彩也让人食欲大开。

宋朝有个当官的在《朱子语类》里,提到了朱熹曾说过的一句话:「今福州红糟即古之所谓醴酒也,用匙挑吃。」翻译一下,就是咱老福州今儿吃的红糟早在宋代,就被善用。

朱大家对于烹饪可能一窍不通,但却有著一双善于发现美食的眼睛。所以这么来算,红糟少说也有千年历史。北方的鲁菜也是有用红糟来作作料的。但最爱红糟的,还是咱们福建人。

「醉糟鸡」是将肥母鸡加红糟煮熟、醉糟而成。

做法也很简单,将鸡洗净,放入烧开水中,然后转成小火,闷煮上半小时。然后将锅中放入油烧热,放入姜米爆香,倒入红糟煸炒一会儿,然后倒入与糟同样多的老酒,加入鸡汤后,转小火,加入糖、盐调味,至口味适当,转小火后焖2分钟。

捞出刚煮好的鸡,用煮好后的糟汁一并放进小盆里搅拌均匀,密封腌渍两小时即可。

闽菜中,我最怀念的就是荸荠和红糟了。红糟和醪糟相比酒香味更甚。红糟怎么做味道都好吃,可以做糟鸡,糟蹄髈,红糟鳗鱼;用了糟的食物,肉中就自然地带了酒香气。

而「醉鸡」是江浙的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

醉鸡它以黄酒、绍兴酒作为基本调料,不但能去腥、解腻、添香、发色、增鲜,酒香浓浓,浸著滑嫩的鸡肉,人和鸡都醉了。

醉鸡跟醉糟鸡做法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不是混著蒸煮,最后一步,都是用泡的方式让鸡肉入味,以蒸煮为主,很符合营养学上少油的烹调原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