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糟雞屬於閩菜,是福建福州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它是將肥母雞加紅糟煮熟、醉糟而成。醉糟雞的色澤淡紅,骨酥脆,肉軟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膩。今天,大師給大家講講醉糟雞的做法。

首先需要準備的材料有:雞、紅糟、雞湯、紹酒、高粱酒、白蘿蔔、辣椒、五香粉、白糖、精鹽、白醋、味精。

做法如下:

1、將雞洗凈,去腳爪,在膝部用刀稍拍一下,放入鍋中;

2、在鍋中加清水1500克,用微火燒十分鐘,水不沸時將雞翻個身再煮10分鐘,待膝部露出腿骨時,撈起晾涼;

3、將紅糟剁細,上籠屜蒸透,取出和入雞湯,用凈紗布過濾,取糟汁待用;

4、將晾涼的雞身切成四塊,留下雞腳,雞頭劈開成二片,翅膀均切成兩段,然後一併放進小盆裏,加入味精3克、鹽0.5克、高粱酒調勻,密封醃漬一小時;

5、將雞翻面,再加入味精4、5克、精鹽5克、白糖35克、五香粉、紹酒,攪勻,密封再醃一小時後取出;

6、將雞塊切成0、8釐米長、0、4釐米寬的柳條片,排在盤中,拼上頭,腳、翅膀成全雞形;

7、醉糟醃雞的同時,將白蘿蔔洗凈,切成寬、高各0.5釐米長條,在各條相對兩面,一面剞上斜刀,另一面剞上橫刀成蓑衣蘿蔔,放進鹽水中浸十分鐘去苦汁後,洗凈捏幹,與辣椒(切成細絲)同放在碗裏,加入白糖40克、白醋調勻,醃漬二十分鐘後,取出去汁,放在雞肉的兩邊即成。

這樣,醉糟雞就做好了,快來看看你跟大師做的是不是一樣吧!


它們有什麼區別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醉雞的做法;

食材;雞腿,薑片少許,1個草果,20克白果,20克枸杞,2張錫紙,香菜少許,各鹽、雞粉、胡椒粉,料酒。做法;

洗凈的雞腿去骨,取肉,打上十字花刀。往雞肉中加入適量鹽,撒上雞粉,淋上少許料酒,撒上胡椒粉,拌勻,醃漬20分鐘。在檯面上鋪上錫紙,放上適量醃漬好的雞肉,擺上適量薑片,並捲成卷,固定好,剩下的雞肉也按相同做法包好待用。鍋中注水燒熱,倒入白果、草果、枸杞,放上包好的雞肉。 加入鹽、料酒,拌勻。加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至食材熟透入味。揭蓋,盛出,放涼待用。除去錫紙,將雞肉切成小塊裝入盤中,放上香菜即可。


火眼金睛如壹周君,「醉糟雞」和「醉雞」的區別不就是——三個字和兩個字嘛!要說他們的根本區別,當然是差了「糟」這樣東西!

外地人一時半夥應該很難想像「糟」是什麼東西,但對於福建人來說,這真的是靈魂深處無時不在的接頭暗號。

遠遠地看那一碗,紅裏透著紫,紫裡帶著點褐,撲鼻而入中有著一絲酒香,甭管燒湯、油炸、煎炒,一勺下去,立馬色香味鬱。這就是閩菜最大特色之一的紅糟。

紅糟的起源已然不可考,有說是唐的,也有說是宋的。

估計和蝦油、老酒一樣,紅糟的發現也屬偶然。最初大概是釀青紅酒的夥計,釀完青紅後的紅曲捨不得扔大著膽子拿來當調味,結果它不僅掩蓋各種腥味,還香氣撲鼻,色彩也讓人食慾大開。

宋朝有個當官的在《朱子語類》裏,提到了朱熹曾說過的一句話:「今福州紅糟即古之所謂醴酒也,用匙挑喫。」翻譯一下,就是咱老福州今兒喫的紅糟早在宋代,就被善用。

朱大家對於烹飪可能一竅不通,但卻有著一雙善於發現美食的眼睛。所以這麼來算,紅糟少說也有千年歷史。北方的魯菜也是有用紅糟來作作料的。但最愛紅糟的,還是咱們福建人。

「醉糟雞」是將肥母雞加紅糟煮熟、醉糟而成。

做法也很簡單,將雞洗凈,放入燒開水中,然後轉成小火,悶煮上半小時。然後將鍋中放入油燒熱,放入姜米爆香,倒入紅糟煸炒一會兒,然後倒入與糟同樣多的老酒,加入雞湯後,轉小火,加入糖、鹽調味,至口味適當,轉小火後燜2分鐘。

撈出剛煮好的雞,用煮好後的糟汁一併放進小盆裏攪拌均勻,密封醃漬兩小時即可。

閩菜中,我最懷唸的就是荸薺和紅糟了。紅糟和醪糟相比酒香味更甚。紅糟怎麼做味道都好喫,可以做糟雞,糟蹄髈,紅糟鰻魚;用了糟的食物,肉中就自然地帶了酒香氣。

而「醉雞」是江浙的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

醉雞它以黃酒、紹興酒作為基本調料,不但能去腥、解膩、添香、發色、增鮮,酒香濃濃,浸著滑嫩的雞肉,人和雞都醉了。

醉雞跟醉糟雞做法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不是混著蒸煮,最後一步,都是用泡的方式讓雞肉入味,以蒸煮為主,很符合營養學上少油的烹調原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