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冰川储量?

感谢@地理纵横 苏老师的邀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自驾地理控小编,本人18年曾自驾车沿新藏线到过喀喇昆仑山口,虽未曾深入攀登过这山,但也算是涉足过吧,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天气还是有所感受的。

喀喇昆仑山位于我国新疆、西藏两省区与塔吉克、巴基斯坦的边界国境线上,是世界第二高山脉,发育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山岳冰川,多达近1800条。那么是什么原因令喀喇昆仑山冰川规模如此庞大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形成独特气候特征

由上图可见,喀喇昆仑山夹在南边喜玛拉雅山脉西端与东北边的昆仑山两大山脉之间,且这三大山脉相隔如此之近,地球之上绝无仅有。而这三大山脉平均海拨呈逐1000米级下降,夹在中间的喀拉昆仑山脉平均海拨则为6000米。由于其南部有更高大的喜玛拉雅山脉(平均海拨7000米),造成在这600-800公里的范围内气候差异极大,大到何种程度,小编去年八月在阿里日土以南的喜玛拉雅山脉区,每天都要下好几场大雨,空气水份相对湿润。而众所周知六七八月是雨季占了全年青藏高原降雨(雪)量的80%,而当在喀啦昆仑山口时,从公路两边的山体及公路沿线看,与之前阿里日土以南有明显差别,似乎雨季并没有波及到喀啦昆仑山复地,而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南有喜玛拉雅山,而自身的海拔极高(高出青藏高原近1500米),因此夏季降雨比以南的青藏高原地区都要少。相反,在冬春两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带双重影响,喀喇昆仑山地区60%的降雨(雪)集中在冬春两季,再加上其所在纬度在北纬36-40度间,全年主要的降雨雪由于冬春低温更容易形成固化,数以万年计的累积是形成大规模冰川的首要气候条件。

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这明显不同:登珠峰的窗口期是每年的五月份中下旬,而登喀拉昆仑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K2乔戈里峰的窗口期则为毎年的七月中下旬。如果在七月雨季登珠峰是不可想像的,而K2却是如此的反常,说明了这里绝对是形成了一个小区域山脉小气候区了,也是其独特之处。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形成大规模冰川优势。就是

山脉深处存在大量高海拔峰谷地

据有关科考部门长期科考结果我们得知,由于喀拉昆仑山脉位于山结地带,形成了大量平均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的峰谷地貌,这些峰谷海拔高度超过了横断山脉及喜玛拉雅山脉的相似地貌,为保留冰川形成前的「原料」粒雪的堆积创造了天然场所。总结

小编认为喀拉昆仑山冰川是两类型冰川的结合体:即大陆山岳冰川与海洋性冰川混合而成。

小编尝试对比了有中国冰川之乡的林芝波密的横断山脉地区冰川,喀啦昆仑山冰川从气候特征与地形地貌上两大冰川区有极大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因为纬度上仅差5—10度那么简单。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造就了喀拉昆仑山为地球山岳冰川之王。请@地理纵横 @远影观世界 @昆仑还东国 多多斧正或?充。谢谢。


谢谢邀请,冰川是指地表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覆盖的面积大约为1600万平方千米。冰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陆冰川,其中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上分布有绝大多数的大陆冰川,也占了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

另一类是山岳冰川,又称为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由于随著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左右,当海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多在4000米以上)以后,就会出现雪线(年积雪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海拔),雪线以上多有冰川的分布。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喜马拉雅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等地的高山上都分布有大量的山岳冰川。

喀喇昆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西部,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为发达的高大山脉,喀喇昆仑山有超过37%的面积为冰川覆盖。世界中低纬度地区超过50千米的冰川总共有8条,其中位于喀喇昆仑山就有6条。喀喇昆仑山最所以分布这么多的冰川,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高,气温低;二是在冬春季节受到西风环流的影响,山脉西侧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冰川成冰区域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冰雪来源丰富。


纬度比喜马拉雅高 整体南北走向 和西风带正切 降水抬升强烈


中低纬度的冰川才值钱,高纬度的冰川没什么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