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当扁平化成为职场流行词

一个朋友问我,说在一个招聘网站上看到某个面试者对公司的评论,说领导很nice,公司又扁平化,问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是不是会很爽?是不是要选扁平化的公司,是不是扁平化的公司效率更高?

对此,我只能说,其实所谓的扁平化,大部分是一些非常弱小的公司,是对人员很少的一个说辞。

因为公司架构没有做好,所以说成扁平化,扁平化看似很时髦,如果管理不到位,大部分都是一团散沙。

在过去,是没有扁平化这个辞汇的。只是最近几年,扁平化成了小的创业公司的一种流行词。

在这个万众创业的年代,每个创业者都会把自己的团队描绘成扁平化。

扁平化其实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

其实,真正的扁平化公司,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公司规模小于150人,甚至比150人还小。

为什么说150这个数,因为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类对于关系管理,最大的上限是150人。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朋友、亲属等。

这150人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其实,在实际的社会组织中,一个人管理150人是很难的。大部分组织中,一个管理15个,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必须增加层级关系。

CEO最多管理15个中层干部,每个中层管理15个下属。所以,如果一个公司号称是扁平化管理,那么这个公司要么是扯淡,要么是公司规模还不够大。

传统层级级组织结构

扁平化公司组织结构

扁平化,意味著公司领导会随时会给你安排与你职责不相干的工作任务

在创业公司中,标榜扁平化的同时,一定会标榜领导nice。为什么?因为扁平化就意味著,员工之间没有层级,每个员工,都要听从领导的直接指挥。

这样就会很有问题。领导事必躬亲,忙得过来吗?

比如像富士康那样的公司,如何扁平化管理?是个员工都找老板汇报工作,岂不是乱套了?

在一个没有层级关系的公司,工作一定会很累。指不定什么时候,老板忽然给你派一个工作,你说你是做还是不做?

在大公司,工作是要有组织架构的。工作对应需求,需求要经过研究、调研,开会,再决定。就算不这么麻烦,也要有一个任务排期,这是项目管理所必须的。

工作应该从排期里排,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给你插入一个新任务。这在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中,是大忌。也就是说,很多热爱扁平化管理的老板,很容易会很轻松把自己的公司折腾死。

扁平化意味著你没有晋升的可能

既然组织结构都扁平化了,每个人都听从老板的调遣。没有组织形态,每个人都可以给领导汇报。看似自由,实则没了你晋升的空间。

日本企业为什么很稳定,一个有才华、有耐心的人一定会慢慢变成社长。因为日本企业架构严谨,不像国内创业团队这么乱。

扁平化的公司其实沉没更快

当然层级架构的公司,其组织架构也会让公司不够灵活。但事实证明,大部分的大企业,沉没的速度,还是比小船慢得多。

我是米衙,感谢你的阅读,但愿我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