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與語言:

1.1世界與語言的關係:

哲學的基本問題即是思維與現實(或叫存在)之間的關係問題。

可以用如下表達式表達世界與語言的關係:

f(x)=y<——J;

其中,x是世界,f是心(或叫處理法則),y是f(x)構造成的邏輯圖像即思想;

而語言J,不過是思想y的同構指針;思想本身不是命題,思想是空相,其同構指針才構成命題。

這世界,同一個x,因為f不同,卻可以有不同的y。

X為實相,y為空相,J為名相;x是「色」,y即是「空」,J即是「名」。

《金剛經》的所謂x,即非x,是名x:就分別表達了這個世界的實相、空相和名相。

事實,是一種實相結構;思想,是一種空相結構;而語言,即是一種名相結構;三者同構,一個人就正確地表達了他所經驗的世界。

先有思想,後有語言;可以肯定,人類是在產生思想很久之後,才發明了「語言」,發明語言,是為了傳達「思想」。

先有世界,後有語言;語言不是從來就有的,語言是世界進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世界、思想和語言:思想,是世界的象;語言與思想之間有一段距離,語言,是思想的同構指針。

1.1.1、 x與f究竟誰是本原?

f是處理x的「法」,可以闡明兩者的關係,但不要妄斷誰是本原。

1.1.2、語言,是世界的一套指針系統,是依附「世界」而存在的東西,沒有「世界」就沒有「語言」,有了世界後,語言才可以嘗試著說些什麼「世界」,在語言之外,不在語言之中。

維特根斯坦:一個人的語言的極限即是他的世界的極限。或曰:一個人的語言域即是他的世界域。

沒有新的世界,就不會有新的語言。打破世界的「邊界」,才可能誕生「新」的語言。

如果語言/命題本身不指示任何東西——無論是形而下還是形而上的世界,那麼它就是「空指針」,沒有任何意義,人類也不應該去研究這些空指針。

語言,是且只是指針,「語言」本身沒有意義,「意義」在「語言」之外。

不要在「語言」中尋找「意義」,去「世界」中尋找吧!

各門科學、哲學、宗教,都是對實在世界同一面相或不同面相的反映,是實在世界的「指針」。

人類的語言不是從來就有的,是人類的智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人類的語言系統(即世界的指針),不是什麼神的恩賜,而是人類自己的發明創造。

自從有了「語言」這種偉大的發明,人類就可以對實相世界進行記錄,否則,它們就會變成空相永遠地消逝在人類的記憶中。

語言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發端;語言的使用使人類文明的積累和傳承成為可能。

1.1.3、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基本上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先發現一個世界,然後為之構建一個語言系統(比如歐氏幾何),即從世界到語言

另一種是,先構建一個語言系統,然後去找尋這個世界(比如非歐幾何),即從語言到世界

1.1.4、語言,也可看作世界的函數。語言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化。

要想改變人們的語言,首先要改變世界/改變事實/改變事態。

語言的發明創造過程基本如下:

首先,為世界起名,名詞(事物的名字)、動詞(動作的名字)、形容詞(狀態的名字)之類,然後,世界的運動就「帶動」語言的運動,語言的結構反映了世界的結構。語言,記錄了世界的運動圖像。有了「語言」,人類的文明文化才得以產生/傳承/積累下去。因此,人類的文明,並非起源於火的發明,而是起源於「語言」的創造。

1.2、如果信仰與真理相矛盾,選擇真理!

1.2.1、理性與信仰:

理性的極限即是信仰,在信仰那裡,理性的解釋和證明將終於此處。理性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但是,信仰永遠在理性之外

所謂信仰,即非信仰,是名信仰。

理性的極限即是信仰;運的極限即是命;哲學的極限即是宗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