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花」

如今我們說花之所以為花是應該有「花」這一概念或者定義

而柏拉圖則是「花」這一理念存在我們心中,我們觀察到花與「花」相對於,於是我們知道我們看到了花。而「花」這一理念則是「對於花的實在的最終本性」是理想化的存在

那麼柏拉圖對花的理解進行簡化不就是我們現代所常說的「概念」,只不過柏拉圖的「概念」是與身俱來的,使用起來是自上而下的。

那麼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一些柏拉圖思維上的區別,是否可以將一些詞改換成我們更好理解的詞


就柏拉圖的理念論來說,亞里士多德進行了駁斥。

如張三李四,就是指向具體的人,而非一種理念上的存在,具體的東西比起理念的東西來的更加實際。

花的概念出現,必須具有花本身存在,建構理性本身,需要回到現實中來。

人一種理念,但並非實際的指向物,而張三李四則是人的具體化,指向某個人,具有人特徵的。

簡單一點:人,動物都屬屬於共相,都是名,是主觀的概念,而非客觀的實在。

亞里士多德在乎更客觀實際,而柏拉圖早已陷入主觀未來。

換成的詞語和言語必須貼近與生活實際,哲學並不是一種象牙塔的專業,遠離人的,如黑格爾的哲學,有種不想讓人讀得懂他到底在說些什麼。

專業將哲學束之高閣,遠離群眾,所羅門就表示,要將哲學從專業中解放出來,把握本質遠比細節更加重要,柏拉圖的的理念論,其實並沒有多難,採用對比方法會比較容易理解,如亞里士多德進行的駁斥。


學哲學可如是理解英文:

1、指 flower 花,花開 blossom 內心美;

2、一切物質 anything 所有東西 resembling 任何顏色美如花 a 作為字 flower 花開世界美?

當然,不學哲學,也會如是理解,但一定不會如下理解:

============================化繁為簡

1、前 flower先,先 blossom 後;

2、形而上 anything 中間 resembling 虛實 a 共相時 flower 空正類名。

=================================

只要不玩兒哲學,不懂也沒關係;但如果您是在學哲學,不懂這點兒玩意兒,那壓根兒就在西方哲學的大門外!


倒不如發明一種哲學語言

哲學語言:Froda語

Froda語!


著實不行,黑格爾曾經大概表述過這樣一個意思,把哲學的專業用語用世俗語言解釋,就不是原本的含義了,這就是哲學最忌諱的地方,所以當年我們上西哲課的時候老師硬著頭皮給我們舉例子,舉完例子之後總說其實這樣不太好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味,但是沒辦法著實太深邃了只能硬著頭皮這麼講了,幫助大家記住吧,以後你們再慢慢理解。


不行。

第一個理由是,一個哲學家所使用的語詞背後是他的理論體系,只能用這個詞。當你使用這個詞,代表你在談論這個人或者某個學派的哲學。其他學派是不用這個詞的。你說理念,你就是在談柏拉圖,而絕不會是亞里士多德。你說基礎存在論,就是海德格爾。你說反本質主義,就是維特根斯坦。這是他們的標誌。你問儒家,道家所說的「道」對應儒家的哪個概念,根本沒有。因為他們就是不同的語言體系的。

第二個理由是,這些你說所的難以理解的詞,已經是最簡單的了。比如說,我們日常語言說「豬」,你作為經常使用日常語言的人,你能想到一個更好理解的詞替換「豬」嗎?不行,因為豬已經是最簡單的詞了。對於你所說的那些哲學的辭彙來說,也不行。因為那已經是最簡單的詞了。就像你很難用其他解釋替代「豬」這個詞一樣。

至於你所說的理念約等於概念,這樣的觀點並不正確。這個問題很複雜,在中世紀哲學時期,專門有哲學家就惟名論和實在論產生爭論。你這個觀點屬於惟名論。感興趣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學任何知識 闡釋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學哲學 不要拘泥於古希臘

從羅素看起


因為這麼替換是會出問題的啊……你將柏拉圖的「idea」替換成了概念,但柏拉圖的原意根本不是我們今天通用意義上的概念。哲學不是學習一套術語,而是去領會術語背後的思想體系。2020年了,學英語都用英語思維了,為啥你會認為簡單的單詞替換會更便捷,而不是產生問題呢???


學習哲學,其中一個基本功就是深究辭彙。不深究辭彙,某種程度而言,就不是哲學思考。

簡而言之,對一個具體的辭彙而言,哲學就是問,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