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类比能说明它们的关系,说的都是一回事:象与骑象人,狗与狗尾巴,自动驾驶或自动操作模式与人工模式。大象、狗、自动驾驶(操作)模式对应情感模式,骑象人、狗尾巴、人工模式对应理智。意思是说,情感是属于快速反应模式管理的,理性则属于慢速分析模式管理的,总是情感在先、理性在后的,是情感带动了理性,情感不经过人的思考,但有自动化、快速化的优势,理性经过思考,但有反应慢的缺点。

说明这个关系的,最典型的实验是一个心智实验,或者叫假想实验。

现在有一辆火车正在开过来,火车将要行驶的铁轨上绑著五个人,而另外一条铁轨上绑著一个人,你拉下开关可以让火车改道,救下这五个人,但要牺牲那一个人,你会怎么选择呢,要不要拉下开关?

好了,你做出选择后再看这个问题:还是那个火车,但是没有另外一条铁轨,但是你面前有一个大胖子,只要你把这个大胖子推倒在铁轨上,火车就会被迫停下来,你会为了救下那五个人去推这个大胖子吗?

多数人第一种场景下会选择拉下开关,第二种场景下则不会推那个胖子。同样是牺牲一个救下五个,为什么第一次选择救,第二次选择不救?因为第一种场景下,你只需要拉开关,拉开关可以救人,尽管也会牺牲掉一个人,但你不会对此产生情感反应,你的情感反应主要集中在救人,结果当然是救人;第二次呢,不一样了,你必须要亲自对一个人动手,你的情感系统同样被激活,却是用来判断「要不要杀人」,结果当然是不杀。


这两种情感并不是矛盾关系,它们可以同时存在,只不过有强弱之分,然后就出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他是一个理性的人,或者他是一个感性的人。那么问题来了,肯又有人会问,理性的人好还是感性的人好?就像我们的大脑,左脑负责理性,包括逻辑,计算,分类等,右脑负责图像,音乐等等。你能说哪个大脑好吗?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这两种情感不能说好不好,只能说各有优势。

先来讲理性,理性思维强的人,通常来说能成大事。这时候感性的人可能不服了,但事实确实是如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用到理性思维是比较多的,讲一个经典的,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步?打开冰箱,放进大象,关闭冰箱共三步。这就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强的人会把复杂的事情拆分(也可以称之为分析)成简单的组成部分,确保前后逻辑的可行性,为了更加精准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再把组成部分进行更加精细的拆分,直至不能拆分为止,就像老生常谈的思维导图一样,从最原本的问题,不断细化分析,有助于对问题整体性的把握和细节上的处理。这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日常生活不就是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组成的吗?理性思维强的人,能更加清楚地快速地看清问题的本质,就如同教父电影中说的,一分钟看清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一件事的本质的,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理性的人,比较注重现实。

再来说感性这种情感,感性这个东西有点虚,虚并不是说它不好,虚是相对理性来说的,感性的人比较注重自我的内心世界,在「我是谁」这个终极哲学问题上他们比理性的人有更好的发言权,因为他们常与自己对话,更能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句名言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性的人适用于后三条,偏实践,感性的人适用于第一条,修身。这里要强调的是,没有修身,就没有后面的三条,不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不可能清楚地给自己定位。大凡史册上留名之人,最开始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是思想的变化,最终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凡天降大任于斯者,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理性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它包括正常大脑思维能力,和正常的思维能力下所指导的行为。并对事情有遇见性,判断性,还有对可行性的执行能力,和后果的承担力。

而感情是生物自带的本能,如花草树木,昆虫,动物等都是有感情的,有人研究甚至连一滴水,它都是有感情的。

所以理性与感情对于人来说,它们的关系应该是引导与被引导,控制与被控制,从属与被从属的关系。


情感是人的潜意识作用的,而理性是人社会实践总结的经验和明确的意识形成的,潜意识由许多人不能发现的因素构成,其产生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象气体一样出现在身体里,这从经验中锻炼筛选出的理性会象这气体的筏门调节器一样控制情感的自由释放。理性调控著情感的释放。这只是我的感性回答,不专业。


个人感觉只是相关类比不是直接类比


可以控制的是理性,情感是不由自主,理性带主动性,情感是被动性,一动一静,一阳一阴,理性为阳,情感为阴,相辅相成。情感需要理性去维护,理性需要情感来激发,纯粹的理性容不下情感,同样,好的情感也不需太多理性。


「憩息于理智之内,行动于热情之中」

——纪伯伦


不清楚。回答不上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