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转贴于谢怡芬的YouTube频道】
 
常常听到某人有忧郁症,某人有焦虑症,这些症状在医院体系都归属于精神科,而精神科是一个较新兴的科别,碍于民情民俗,久而久之,这种病就被冠以一种偏狭的印象。
 
相较于其他科别,精神病学有更多的未知。人群就像人体一般,当有一个无法判知的东西出现,就会产生某些特别反应,不是同化,就是排挤。所以拥有特殊疾病的人,不一定会被歧视,但一定会承受各种不必要的偏见,精神病患者更是不例外。
 
二十年间,中外各种灵修派别发展迅速,在资讯发达、媒体名人炒作的情况下,似懂非懂的大众就常常以「正能量」、「正向」等鼓舞的语文,排挤所有人类的「负面情绪」。
 
当朋友悲伤时,他们会刻意阻断这个重要的情绪进程,告诉他:「不要那么感伤,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当某人发牢骚时,他们会事不关己地说:「有时间抱怨,不如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这有什么?我们以前更苦。」作一些毫无意义的比较。
 
有些人在做某些重大决定时,会先想到最坏的打算,这是人类演化出的生存机制,但这种人往往会被嘲笑:「干嘛那么悲观?」
 
殊不知这类的「正向语言」就像毒药一样,不只让人成瘾,还偏激地让人像僵尸一样,喜欢强迫植入在其他人的价值观里,让「疫情」不断地感染,还带有很多副作用。
 
人是复杂的感性生物,过度地强迫自己,会使脑部受到很大的伤害,在这种状况下,身心会为了取得平衡而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Jane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Janet在影片中提到自己很坚强、乐观、幽默。
确实!他很棒!几乎无可挑剔!Janet 是多数人都欣赏的知名人物,但就是因为他太坚强、乐观、幽默,太自我要求,所以他承载了过多的同质情绪了。事实上,表面愈阳光无瑕的人,心里的垃圾反而可能更多,因为在过度的强装下,少了许多适度纾解的机会,在身心俱疲的时候,这些负面情绪会奋起主导自身,当我们愈想夺回控制权时,会愈感到挫折,因为那完全没有作用。
 
中医讲求平衡,许多事情都过犹不及,你要想壮阳,壮过了头就会壮出鼻血来,还可能会中风。情志也是一样,别以为只有哀愁伤身,过度忧思会伤脾胃,影响消化和免疫功能,而活得「太开心」,老了还真的得去医院「开开心」。因此,厉害的医者除了会对症下药,还会用各种饮食、兴趣、话术来协助患者心情平和,多管齐下则事半功倍,这是中医平衡的智慧,事实上也是如此。
 
吴宗宪曾在访谈中提过:「小丑与白痴的差别,就是小丑知道什么时候该停。」还提到演艺人员离开舞台后的寂寞和心理落差。其实这些心理落差不是坏事,有多少莫名的哀愁,就代表先前有多少莫名的狂喜。人类的心灵为了取得平衡,它有一个自然的机制,如果没有大喜,自然不会有大悲,这也是为何俗话常讲:「乐极生悲」的个中缘由之一了。
 
人在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坚强,这对于「聪明人」而言更明显。脑部较发达的人,神经突触比较复杂,相较一般人更敏感,当然我们不能泛论所有的人都定是如此,但精神病患者大多都有这样的特质。就像在一个不是很干净的环境里,正常人觉得没什么,但过敏者就可能因此致命。
 
想想,一个过敏的人要强装自己是一般人,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呀!
 
人贵自知,了解并承认自己有所缺陷,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此才能活出自己,进而活得漂亮,就算不能精采,起码也活得安全。正视负面情绪,就是肯定自己的要件之一,因为情绪生于内心,否定情绪,就等同于否定自己。(婴幼儿时期的情绪若被过度压抑,也会导致人格扭曲)好像出国的人在外否定自己的国家,对外讥笑自己的家族,这样的人,别说旁人看不起你,连自己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在咨商和教学的经验中,都倾向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协助他们拥抱自己的所有特质,让每个人更完整、更自信。也因此,再怎么心如钢铁的人,来我这咨商后,都会有股想哭的悸动。那就哭吧!哭不可耻,可笑的是那些害怕面对自己情绪,还故作坚强、拖别人下水的人。
 
自此拥抱负面情绪吧!它们就像家人一样,不管再怎么讨厌,你还是会陪伴他们分享人生,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