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职  
 
 

民国党吴淑慧:重新启动产业的动力-技职教育如何再起

 
如何让技职教育重新复活? 这已经成为教育部近年最重要的任务。
台湾在经历了广设大学以及高职专科升格的潮流后,面临学用落差,产学不能接轨甚至缺乏基层技术人员的困境。 不论是教育政策甚至是竞选政见,都将技职教育纳入大力推动政策,只是台湾的技职教育到底是出了甚么问题?
除了学校拚升格改制,技职学生也转为升学主义外,回归教育的本身,所教所学是否符合"技术职业"的本意呢?
 
 
 
 
技职教育培养技术人员,经济起飞幕后英雄,我想这整个的技职发展体系中,在台湾碰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技职它最早发展是在清代的时候,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 第一个学校,然后到台湾光复的时候1945年开始呢,我们开始一系列的技职学校,那么它从发展里面呢我们刚刚潘教授说的,技职学校实务上的体制分成三级五 类,就从我们的高职,专科到科技大学;那五类就是所谓的高职、五专、二专、二技、四技;这些的系列成长里面,在每个阶段都有很好的传承接轨。
 
 
 
技职在学校教育体制在我们那个年代里,我那个年代大概是加工区的年代,我所有毕业的小学同学大概都进加工区了。 所以技职它扮演一个很大的角色,就是学得一技之长是比念书重要,当我学了一技之长之后,我赚了钱,我温饱了再回来,再去进修,进修之后呢,再取得学历再去 升迁,这个是在我们那个年代里面最常碰到的。
 
 
 
 
 
台湾的经济奇迹事实上是这些技职体系造成出来的;它是最中坚的见证人,这个我们的中坚份子;
(那为甚么要把它这个体制给完全改变了呢?)我想是教育政策嘛。
 
 
 
在整个技职发展里面,对外跟对内可以分成两个体制:
第一个:在整个教育政策里面,政策那时候提出譬如说:政治人物他提出一县一大学,所以广设大学,现在160几个大学了,广设大学的结果呢?那技职体系就被边缘化掉了,因为这涉及到大学的竞争,大家总觉得大学比技职好。
 
 
 
 
第二个:少子化的的确确你供需的问题嘛,学校在那里,可是供应需求少了,那妳去哪里找好的学生?
第三个:我觉得在刚刚潘老师讲的升格里面一个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产学不配合,学校它拚升格了,可是内容却没有升格。 OK,这个是技职里面,我觉得在技职学校大量扩充跟升格里面,最严重的是师资的缺乏。
 
技职的老师,他需要有经验的来传承,而不是我博士毕业了,我就可以到 技职当老师;可是技职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一技之长,可是可能我们的老师本身毕业之后,除了教书就没有一技之长。 大学教育高中职化,大学生就业当然没得挑,经济政策产业要向外拓展,教育要学以致用,这些学校他们在做的时候,像逢甲建筑系也不错,我觉得第一个他们都考 虑到学生他未来的就业,就是说产学事实上是合并的;而现在的问题是产学它没有办法合并。
 
 
 
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我的客户他到越南投资,事实上他就告诉我,我不是不愿意用台干,我不是想用陆干,我想用台干,不是因为陆干比较便宜或怎样,可是 我到最后祇能用陆干,一个原因很简单是大陆的有越语,他们有越南语的学校,我们台湾没有这个学校;你知道政府一直鼓励产业走出去,那你也不教泰语,也不教 越语对不对,那我的人怎么走出去?我到最后就祇能受限于翻译嘛;所以你要我走出去,可是我要配套,我的工程师,我的人要出去,我的基层出去,可是我放眼台 湾-没有,那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我需要出去的不是管理者,我需要出去的是工程师基层,可以带越南的这些当地人,把我的产业扎根的。
 
 
 
 
大学退场问题谁该退? 交给市场机制决定?
 
 
这个我来稍微解释一下: 它有一个制度上的盲点,所有的私立学校都属于财团法人,财团法人里面设立一个宗旨之一就是说: 当我要结束的时候,必须把我的财产捐给政府;所以现在状况是这样子,我如果是董事,我事实上是这样,我没有所有权,这私立学校所有的董事是有管理权,而没 有所有权;可是我有管理权,我就有非常多的权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是你真的要我退场,就算我们两个学校整并,那好我要并入你新的董事,你要给我几席董事 会? 这又是一个问题; 那这些校产怎么办?
 
 
 
 
跟企业合并一样 可能董事会的股权结构不合  那大家就并不了
 
 
可是企业合并有个好处,基本上你有股东,谁大股,谁小股,可是呢?这个财团法人最大的麻烦就是因为出资者不是你,所以每个人一样大,我就是董事,那这董事 是现任董事推荐继任董事,所以你可能会有万年董事;这是在所有私立大学的管理里面最头痛的一点,在整个整并的过程里面,这制度面不解决,事实上是动不了; 因为政府你的政策再怎么变,你最多祇能说我公立学校听我的,你不可能把公立学校整并掉,公立学校有整并的,那你要看排名。
 
 
技职教育定位要确定,优化高职学以致用,我想我的想法比较不一样,因为所有的政策,整个政策的话,是规范一个制度的,制度在基本上,政策是规范制度的一个产业蓝图。
 
 
 
 
那我们主张:
 
第一个:我想恢复联招,恢复联招之后,我觉得比较简单,你考的是孩子的努力,不是家长的事,
 
第二个:因为你恢复联招之后,你 才能够让技职变成是多元入学,我觉得你在这里你不考联招,你就走多元入学,在这里就直接做一个分流. 我觉得在这个多元入学里面,企业还是要扮演一样的角色,除了产业面,企业它必须要扮演的建教合作我觉得应该恢复,在建教合作里面,政府必须给这些企业相对的辅助,那企业必须对这些学生付出耐心,提供场所,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让这些学生能够提早进入这个职场;然后同时他可以借由一个补贴,如果学生 在那边职场,他念完书之后,他在企业到公司任职之后,再回来技职,那我们可以给他相对的补助,或是政府来帮他付这学费的一半;这样才能够整个技职它会有成长而健全的发展。
 
 
 
 
 
 

 
 
 
 
中央公版第一波横式文宣A6-反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