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  
 
 

民國黨吳淑慧:重新啟動產業的動力-技職教育如何再起

 
如何讓技職教育重新復活? 這已經成為教育部近年最重要的任務。
臺灣在經歷了廣設大學以及高職專科升格的潮流後,面臨學用落差,產學不能接軌甚至缺乏基層技術人員的困境。 不論是教育政策甚至是競選政見,都將技職教育納入大力推動政策,只是臺灣的技職教育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
除了學校拚升格改制,技職學生也轉為升學主義外,回歸教育的本身,所教所學是否符合"技術職業"的本意呢?
 
 
 
 
技職教育培養技術人員,經濟起飛幕後英雄,我想這整個的技職發展體系中,在臺灣碰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技職它最早發展是在清代的時候,在鴉片戰爭之後才開始 第一個學校,然後到臺灣光復的時候1945年開始呢,我們開始一系列的技職學校,那麼它從發展裡面呢我們剛剛潘教授說的,技職學校實務上的體制分成三級五 類,就從我們的高職,專科到科技大學;那五類就是所謂的高職、五專、二專、二技、四技;這些的系列成長裡面,在每個階段都有很好的傳承接軌。
 
 
 
技職在學校教育體制在我們那個年代裡,我那個年代大概是加工區的年代,我所有畢業的小學同學大概都進加工區了。 所以技職它扮演一個很大的角色,就是學得一技之長是比念書重要,當我學了一技之長之後,我賺了錢,我溫飽了再回來,再去進修,進修之後呢,再取得學歷再去 升遷,這個是在我們那個年代裡面最常碰到的。
 
 
 
 
 
臺灣的經濟奇蹟事實上是這些技職體系造成出來的;它是最中堅的見證人,這個我們的中堅份子;
(那為甚麼要把它這個體制給完全改變了呢?)我想是教育政策嘛。
 
 
 
在整個技職發展裡面,對外跟對內可以分成兩個體制:
第一個:在整個教育政策裡面,政策那時候提出譬如說:政治人物他提出一縣一大學,所以廣設大學,現在160幾個大學了,廣設大學的結果呢?那技職體系就被邊緣化掉了,因為這涉及到大學的競爭,大家總覺得大學比技職好。
 
 
 
 
第二個:少子化的的確確你供需的問題嘛,學校在那裏,可是供應需求少了,那妳去哪裡找好的學生?
第三個:我覺得在剛剛潘老師講的升格裡面一個最頭痛的問題就是:產學不配合,學校它拚升格了,可是內容卻沒有升格。 OK,這個是技職裡面,我覺得在技職學校大量擴充跟升格裡面,最嚴重的是師資的缺乏。
 
技職的老師,他需要有經驗的來傳承,而不是我博士畢業了,我就可以到 技職當老師;可是技職最重要的是要教學生一技之長,可是可能我們的老師本身畢業之後,除了教書就沒有一技之長。 大學教育高中職化,大學生就業當然沒得挑,經濟政策產業要向外拓展,教育要學以致用,這些學校他們在做的時候,像逢甲建築系也不錯,我覺得第一個他們都考 慮到學生他未來的就業,就是說產學事實上是合併的;而現在的問題是產學它沒有辦法合併。
 
 
 
我講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最近我的客戶他到越南投資,事實上他就告訴我,我不是不願意用臺幹,我不是想用陸幹,我想用臺幹,不是因為陸幹比較便宜或怎樣,可是 我到最後祇能用陸幹,一個原因很簡單是大陸的有越語,他們有越南語的學校,我們臺灣沒有這個學校;你知道政府一直鼓勵產業走出去,那你也不教泰語,也不教 越語對不對,那我的人怎麼走出去?我到最後就祇能受限於翻譯嘛;所以你要我走出去,可是我要配套,我的工程師,我的人要出去,我的基層出去,可是我放眼臺 灣-沒有,那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我需要出去的不是管理者,我需要出去的是工程師基層,可以帶越南的這些當地人,把我的產業紮根的。
 
 
 
 
大學退場問題誰該退? 交給市場機制決定?
 
 
這個我來稍微解釋一下: 它有一個制度上的盲點,所有的私立學校都屬於財團法人,財團法人裡面設立一個宗旨之一就是說: 當我要結束的時候,必須把我的財產捐給政府;所以現在狀況是這樣子,我如果是董事,我事實上是這樣,我沒有所有權,這私立學校所有的董事是有管理權,而沒 有所有權;可是我有管理權,我就有非常多的權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是你真的要我退場,就算我們兩個學校整併,那好我要併入你新的董事,你要給我幾席董事 會? 這又是一個問題; 那這些校產怎麼辦?
 
 
 
 
跟企業合併一樣 可能董事會的股權結構不合  那大家就併不了
 
 
可是企業合併有個好處,基本上你有股東,誰大股,誰小股,可是呢?這個財團法人最大的麻煩就是因為出資者不是你,所以每個人一樣大,我就是董事,那這董事 是現任董事推薦繼任董事,所以你可能會有萬年董事;這是在所有私立大學的管理裡面最頭痛的一點,在整個整併的過程裡面,這制度面不解決,事實上是動不了; 因為政府你的政策再怎麼變,你最多祇能說我公立學校聽我的,你不可能把公立學校整併掉,公立學校有整併的,那你要看排名。
 
 
技職教育定位要確定,優化高職學以致用,我想我的想法比較不一樣,因為所有的政策,整個政策的話,是規範一個制度的,制度在基本上,政策是規範制度的一個產業藍圖。
 
 
 
 
那我們主張:
 
第一個:我想恢復聯招,恢復聯招之後,我覺得比較簡單,你考的是孩子的努力,不是家長的事,
 
第二個:因為你恢復聯招之後,你 纔能夠讓技職變成是多元入學,我覺得你在這裡你不考聯招,你就走多元入學,在這裡就直接做一個分流. 我覺得在這個多元入學裡面,企業還是要扮演一樣的角色,除了產業面,企業它必須要扮演的建教合作我覺得應該恢復,在建教合作裡面,政府必須給這些企業相對的輔助,那企業必須對這些學生付出耐心,提供場所,提供安全的勞動環境,讓這些學生能夠提早進入這個職場;然後同時他可以藉由一個補貼,如果學生 在那邊職場,他唸完書之後,他在企業到公司任職之後,再回來技職,那我們可以給他相對的補助,或是政府來幫他付這學費的一半;這樣纔能夠整個技職它會有成長而健全的發展。
 
 
 
 
 
 

 
 
 
 
中央公版第一波橫式文宣A6-反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