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两天,朋友圈被无情地「踢屁屁」了。 

关于TPP将压垮中国经济、中国将被边缘化的言论遍布网路,「狼来了」的消息让不少人相当迷惑。

事情果真如此吗?

在公共事件面前,法律人应该有怎样的认知?

今天,律新社为大家带来专业人士对TPP内容的最详细解读。

文| 王禄生

来源|数说司法(本文已授权)

TPP的签署与批准是两回事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谈判只是国际条约缔结的第一步,国际条约真正生效需要分别经过各国批准。

涉及越多国家的条约,从谈判成功到批准之间的周期可能越长。

这两天铺天盖地的TPP实际上只完成了谈判。

TPP谈判成功的新闻发布会

批准在英文中译作ratification,世界各国对条约批准有不同的规定,难度各不相同。

美国是三权分立最为标准的国家。在美国,缔结条约treaty的权力被分配在政府与参议院之间(美国两院制)。

具体而言,总统及其委派的国务卿可以负责条约的谈判,但在条约批准之前需征求参议院的建议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

只有获得参议院的支持,总统才能批准某个条约。这种程序使得美国通过国际条约的难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TPP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民主党)一手推动的政策,在美国媒体被称为奥巴马经济和外交政策的顶峰之作。他也将成为奥巴马任期最后一年著力推动的工作。

不过众所周知,奥巴马所在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败,失去了参议院和众议院多数党的地位。

共和党支持者欢庆中期选举胜利

换言之,参议院议员中有大部分是奥巴马的对头——共和党。因此,如果按照条约的批准流程,TPP几乎可以确定无法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同意。

所以奥巴马也采用了灵活的策略,即根据1974年出台的《贸易促进法案》,将TPP视为自由贸易协议agreement,而非条约treaty。好机智的总统,也会文字游戏了!不过这并非奥巴马的首创。

协议的批准程序和条约的批准程序完全不同:(1)两院简单多数决;(2)不能做任何修改;(3)90天内审查完毕。

这几处改动十分关键。

首先,条约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员的通过,而贸易协定只需过半。

其次,条约审查时国会可以要求进行修改,而贸易协定只能直接表决up-or-down vote,不得作任何修改。

最后,90天的审查期限压缩了批准的周期,避免两党冗长的争论。

可见,有了这个「快速通道」之后,TPP的批准会顺利许多。

尽管TPP被「降格」为协议使得奥巴马政府对TPP的批准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但就目前美国国内的形势来看,困难依然不小。

「快速通道」要求国会两院在总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之后90天内完成审查,但考虑到美国目前国内的形势,奥巴马很可能不会立刻签署。

据国外媒体的推测,美国最早的TPP审查日可能是2016年2月,那个时候总统候选人的提名竞争已经在有些州开始。

彼时,作为美国国内热点问题,TPP自然就会遭到各方的批评与质疑,从而增加它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难度。目前已经有总统候选人明确指出如果当选将肯定不会推动TPP。

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就明确认为「这是一个可怕的协议」。对,就是那个真人秀《谁是接班人》的霸气总裁,没看过的自行脑补~

霸气总裁特朗普

即使与奥巴马处于同一派系的民主党议员伯尼·桑德斯也明确反对。他认为TPP是华尔街金融巨头的胜利,并指出,「现在是靠我们来停止它成为法律的时候了」。桑德斯虽非民主党,但参与民主党团活动,被视为民主党。

更为有趣的是,希拉里·柯林顿。她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全力协助奥巴马推进TPP的谈判。不过在转而竞选总统的时候,她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TPP的忧虑。最终她的态度如何仍然存疑。

态度存疑的希拉里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除非奥巴马凭借极大的政治智慧并付出极大的努力,否则美国能否在2016年之内完成批准程序都存在疑问。

再来说说日本。在日本,条约需要获得参众两院的共同批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批准,一个不批准的情形。

如果众议院(下院)批准条约,而参议院(上院)拒绝的话,此时需要成立联合委员会共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参议院在30天之内未能就是否批准条约形成意见,则众议院批准视为国会整体批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条约批准的难度要略低于美国。

有媒体分析,日本初步打算在明年年初召开一次专门的国会会议讨论TPP问题。

每次无法通过,都会将批准日期推迟数月。

澳大利亚则面临完全不同的情况。根据澳大利亚宪法第61条的规定,缔结国际条约的权力属于政府。换言之,政府缔结条约无需经过国会的批准。因此,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政府的谈判实际上就意味著TPP已经被批准。

以上小编大致选择了三种条约的批准模式。TPP12个成员国可能从属于不同的模式,难度也各不相同。

目前,TPP只是完成了条约缔结的第一个阶段——谈判。TPP缔结关键的批准阶段仍然有待时日。

TPP12个成员国

考虑到十二个国家不同的体制,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TPP的批准与适用还是两回事

条约的批准绝非万事大吉!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条约的批准ratification和适用adaptation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没有一种被法律概念调戏的无力感?

这里涉及到一个国际法上的基本问题——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

这个问题相对有点专业,涉及国际法理论中的一元论、二元论、协调论等等,小编就不学究了~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有部分国家规定条约被批准之后自动成为国内法的一个部分直接适用,这就是所谓的一元论——国际法和国内法一元,以及直接适用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有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

有部分国家规定,国际条约被批准之后仍然不能直接在国内适用,而是需要通过国内立法转化成国内法律。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通常是这种模式。这就是所谓的二元论——国际法和国内法二元,以及转化适用模式。

美国是比较特殊的国家,有学者将它定义为「协调论」。因为在美国,有些条约是直接适用的,有些则是需要转化的。但从比率上来看,小编倾向于将美国视为一元论的直接适用模式。针对TPP而言,只要国会批准了,那么它就会自动成为美国法律而得以适用。

可以预见,对于TPP中持二元论的国家,即使条约经过批准之后仍然有一段立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不至于漫长,但却一定不会短暂。

所以,从法律人的视角来看,TPP谈判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后续的批准与适用仍然需要考验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对于中国而言,仍然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并思考应对。「崩溃论」和「自大论」的视角都不可取。

延伸阅读

TPP会封锁孤立中国吗?看看这6个事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曹磊、贾雪

事实一:TPP生效还要各国走法律程序

对于达成这一协议,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当兴奋。

日本媒体对TPP的前景充满期待,他们认为,「规模占全球4成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更是非常直白,「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我们的国境之外,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不过,美日要真正实现这种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协定达成后,还需经过正式签字和各国国内法律程序,因此不确定协定最终是否会顺利生效。

以美国为例,奥巴马需要等待90天才能签署这项协定,国会随后将对协定展开辩论,然而,在美国国会,反对TPP的议员大有人在。外界预计,明年上半年之前,美国国会不会对TPP立法进行投票。

美国工商业界也是阻力来源之一。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福特已经明确表态,将呼吁国会否决这一协议。

事实二:TPP内部其实也很不团结

不仅各国国内变数多,参与TPP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也不乏利益矛盾与争执。在这次部长级谈判中,最大的分歧集中在制药业专利保护期限、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汽车原产地规则。

比如在新药专利方面,美国最初希望是12年专利保护期限。这对美国生物制药创新和保护美国药厂利益当然是最好不过,垄断嘛。但这也意味著12年内,进口国将没有权利生产仿制替代药,只能承受垄断带来的高价药品。六个太平洋贸易伙伴国家,如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智利等国,就坚持将专利保护期限缩短至五年。

而之前,因为不满加拿大和美国对奶制品贸易的处理方式,纽西兰曾威胁退出谈判;澳大利亚对美国和墨西哥对糖业贸易的处理方式有异议;美国又不满于日本对粮食贸易的处理方式等等。因为涉及多边利益谈判、协调,所以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事实三:对中国有负面影响,但冲击有限

在TPP的各项规定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条款是「零关税」——TPP原则上要求成员国之间进行贸易时,取消所有商品的进口关税。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由于关税降低,TPP对中国的贸易和出口、国民收入会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带来就业减少和产业流失。

不过,这种冲击相当有限。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我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中有四个是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这就意味著即使中国不加入TPP,其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出口也仅是比加入TPP多了5%左右的关税税率,整体影响有限。

更何况,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依然强劲,这正是对抗外来贸易冲击的底气所在。

事实四:中国已表态,对TPP持开放态度

事实上,中国已经是亚太地区实力超群的经济强国,吉迪恩·拉赫曼2015年5月在《金融时报》专栏文章《美日无法用TPP遏制中国》中同样强调,「一个TPP协定不足以、也来不及改变这一点了。」

因此,中国对TPP协定持有相当开放的态度。10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美国智库和商界领袖认为,TPP协定最终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国的参与。有学者认为,TPP的目标之一是制定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但如果主要经济体不遵守这些规则,其意义就会明显下降。

事实五:协定对美国最有利,中国现在不加入也正常

有一些网上言论认为,由于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导致美国另起炉灶,不带中国玩儿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陈凤英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她认为,不是中国不遵守规则,而是美国发现对手已长大,变得不好驾驭。

目前,为了限制中国加入,美国在TPP设置了很多「壁垒」让中国够不著。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知识产权等,每样都是高标准,甚至超过了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比如在国有企业方面,TPP主张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贸易条款。但中国的国企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如果真按TPP协议一步到位,中国肯定吃亏。

因此,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晨阳表示,美国制定的规则对美国最有利。中国对自由贸易持开放态度,将来更多地参与贸易毋庸置疑,但是现阶段TPP规则不适合中国,暂不加入也正常。

事实六:应对TPP,中国已经有准备

如何应对TPP?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用「打牌」来做比方。他说:「TPP是一张牌,确实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中国手中也有牌,应对TPP。」

在他眼中,中国手中一张重要的牌,就是积极与其他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比如,在TPP成员国中的澳大利亚,今年6月份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减税过渡期之后,中澳之间的货物产品接近100%零关税。

实际上,在12个TPP国家中,与中国达成FTA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纽西兰、智利、秘鲁和新加坡5个国家,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汶莱和马来西亚虽然没有与中国直接签订FTA,但是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

此外,中日韩FTA和中加FTA正在谈判中。中美之间也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

除了积极商签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为应对TPP做了准备。比如中国积极参与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倡议互联互通、倡议成立亚投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丝路基金、提出金砖银行、建立上海自贸区等,都在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

可见,只要中国健康快速发展,就不用再担忧TPP。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所说,美国领衔的TPP协议,是被动地给了中国一本修炼手册。中国要真正崛起,要致力于自身的修炼。

律新社

打造法律人的新闻资料库

行业资讯丨人物档案丨法治文化丨互动平台

微信:lvxinlaws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